中国柠檬酸产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不仅是柠檬酸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目前出口量已占总产量的70%~80%。中国柠檬酸屡遭国外反倾销,导致出口受阻,再加上国内产业本身存在三大“内伤”,很可能造成柠檬酸产业遭受重创并一蹶不振。因此,专家呼吁,中国柠檬酸生产企业应当立即猛醒,莫要自己封住自己的路。
1.产品过剩,低价竞争,效益下滑。近10年来,由于受出口刺激,中国柠檬酸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很快。1985年,中国柠檬酸产量只有3.7万吨,到2002年已达到约40.0万吨。目前,中国有柠檬酸生产厂近百家,总年产能力约50万吨,产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由于中国柠檬酸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已出现严重供大于求局面,设备利用率不到60%,再加上技术创新滞后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济效益呈下滑态势。面对当前的形势,专家认为,中国柠檬酸生产企业不应再继续打价格战,尤其不能以低价抢占国际市场,应加大技改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向下游开发高档次产品;不能再盲目扩建或新建生产装置,要以现有能力为基础,加大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力度,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中国的品牌,提高中国柠檬酸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产品深度开发少,不及国外的一半。近几年,中国柠檬酸对中东、欧盟市场的出口量迅速增加。2000年,中国出口柠檬酸22.54万吨,2001年为24.18万吨,2002年为26.03万吨。但是,中国柠檬酸出口是靠低价优势,出口价格低于国外同类产品20%左右。中国柠檬酸生产企业应在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的同时,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加快下游产品开发。中国柠檬酸深度加工产品品种少,不及国外的一半。中国中小规模企业应发挥灵活多变的特点,走精细化、多元化、系列化发展道路。
3.污染治理不力,常常授人以柄。最近几年,中国柠檬酸价格连续下降,由于价格太低,出口增长过快,中国柠檬酸在国际市场遭到异议。国外认为,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存在许多不规范竞争行为,尤其在环保方面。柠檬酸工业是污染物排放较多的行业,治理柠檬酸生产“三废”所需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1/3。我国柠檬酸生产基本以薯干、玉米为原料进行深层发酵,以钙盐法进行粗提取,再进行离子交换精制而得,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专家建议,目前中国应加大对柠檬酸出口秩序的整顿力度,把环保治理和行业秩序治理结合起来。有关部门应核定柠檬酸行业出口企业的生产条件,只允许通过审核的企业出口产品,外贸企业也必须从通过审核的企业中收购出口产品;地方相关机构也应加大对环保治理的检查力度,关停无污染控制措施的装置和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
2004.3.8
消息来源:慧聪, http://www.100md.com
1.产品过剩,低价竞争,效益下滑。近10年来,由于受出口刺激,中国柠檬酸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很快。1985年,中国柠檬酸产量只有3.7万吨,到2002年已达到约40.0万吨。目前,中国有柠檬酸生产厂近百家,总年产能力约50万吨,产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由于中国柠檬酸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已出现严重供大于求局面,设备利用率不到60%,再加上技术创新滞后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济效益呈下滑态势。面对当前的形势,专家认为,中国柠檬酸生产企业不应再继续打价格战,尤其不能以低价抢占国际市场,应加大技改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向下游开发高档次产品;不能再盲目扩建或新建生产装置,要以现有能力为基础,加大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力度,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中国的品牌,提高中国柠檬酸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产品深度开发少,不及国外的一半。近几年,中国柠檬酸对中东、欧盟市场的出口量迅速增加。2000年,中国出口柠檬酸22.54万吨,2001年为24.18万吨,2002年为26.03万吨。但是,中国柠檬酸出口是靠低价优势,出口价格低于国外同类产品20%左右。中国柠檬酸生产企业应在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的同时,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加快下游产品开发。中国柠檬酸深度加工产品品种少,不及国外的一半。中国中小规模企业应发挥灵活多变的特点,走精细化、多元化、系列化发展道路。
3.污染治理不力,常常授人以柄。最近几年,中国柠檬酸价格连续下降,由于价格太低,出口增长过快,中国柠檬酸在国际市场遭到异议。国外认为,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存在许多不规范竞争行为,尤其在环保方面。柠檬酸工业是污染物排放较多的行业,治理柠檬酸生产“三废”所需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1/3。我国柠檬酸生产基本以薯干、玉米为原料进行深层发酵,以钙盐法进行粗提取,再进行离子交换精制而得,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专家建议,目前中国应加大对柠檬酸出口秩序的整顿力度,把环保治理和行业秩序治理结合起来。有关部门应核定柠檬酸行业出口企业的生产条件,只允许通过审核的企业出口产品,外贸企业也必须从通过审核的企业中收购出口产品;地方相关机构也应加大对环保治理的检查力度,关停无污染控制措施的装置和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
2004.3.8
消息来源:慧聪,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