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30004
研究发现一种新的"房颤"发病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10日 新华社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了一种新的“房颤”发病的机制。课题组发现,患者肺静脉上缠绕着一种会“发电”的肌纤维物质,其电流通过肺静脉作用于心脏,干扰了心脏有节律的跳动,从而产生心率失常。

    这一技术获得了200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根据这一发病机制,医院用50摄氏度的射频导管消融这种能“发电”的肌纤维,使无序电流无法传导至心房内。至今,这家医院已采用这种方法治疗了90余例“房颤”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早在1850年人类就发现了它的存在。但人们对它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房颤”比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更具隐蔽性。其它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腔内都有明显的栓塞物,只要将栓塞物清除,疾病就可治愈,但“房颤”患者心腔内并无异样。长期以来,由于对“房颤”的发病机制不清楚,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据专家介绍,“房颤”发病率约为0.8%-2%,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可能性,易致中风、死亡。我国每年新增“房颤”患者高达800万人。

    黄从新带领的课题组从1995年开始对“房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展开了系统研究,他们从研究大白兔、犬心脏的解剖形态、超微结构和细胞电生理特性入手,最终在世界上率先揭示了心房颤动的部分重要发病机制,为其根治提供了依据。课题组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有关论文60多篇。, http://www.100md.com(杜巍巍、黎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