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362483
欧洲20年来心梗溶栓试验荟萃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1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11期
     前 言

    有关溶栓治疗是否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受益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例如大规模临床试验ISIS-2、GISSI-1、GUSTO-1、DANAMI-2、ASSENT-3等。

    临床上针对AMI的理想溶栓药物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迅速再灌注;冠脉达到100%TIMI 3级血流;静脉注射应用;特异性针对纤维蛋白;全身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低;抗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作用;再堵塞率低;对血压无影响;无抗原性;价格能够接受(F.v.d.Werf Eur Heart J 1999 201452)。

    几种溶栓剂的主要特点比较见表1。

    表1 几种溶栓剂的主要特点
, http://www.100md.com
    链激酶

    尿激酶

    t-PA

    TNK-tPA

    分子量(D)

    47,000

    54,000

    65,000

    65,000

    纤溶酶原的激活类型

    间接

    直接

    直接
, 百拇医药
    直接

    纤维蛋白特异性

    -

    +

    +++

    ++++

    血浆半衰期(min)

    20

    10~15

    4~6

    20

    溶栓速度

    ++
, 百拇医药
    +

    +++

    ++++

    全身反应

    ++++

    ++

    +

    -

    静脉合用肝素

    不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 百拇医药     抗PAI-1作用

    无

    无

    无

    有

    低血压不良反应

    有

    无

    无

    无

    过敏反应

    有

    无

    无
, http://www.100md.com
    无

    注:t-PA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NK为野生型t-PA

    欧洲对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所应用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阿司匹林(96%),肝素(90%),硝酸酯类(80%),β受体阻滞剂(66%),AEC抑制剂(56%)其他还包括低分子量肝素LMWH34%钙拮抗剂(13%)和GPⅡb/Ⅲa拮抗剂8%(K.A.A. Fox et ak. Eur Heart J 2000 211440-9)。

    溶栓治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的大规模临床试验ISIS-2,所入选的AMI患者共有1700多例,分为安慰剂组,单纯阿司匹林组,单纯链激酶溶栓组和阿司匹林+链激酶组。结果显示,治疗5后,安慰剂组的死亡率为13.2%,阿司匹林组为10.7%,链激酶组为10.4%,而合用组为8.0%。
, 百拇医药
    GISSI-1研究得出的结果是溶栓越早,效果越好。静脉溶栓死亡率下降最明显的是起病1h内的病人,与安慰剂组比,5周死亡率下降47%,起病后2~3h溶栓死亡率下降23%,4~6h下降17%,7~9h为11%,而10~12h却增加16%。GISSI-1和ISIS-2研究奠定了AMI早期药物干预的基础,只要无禁忌证的病人均应尽快使用阿司匹林,有适应证的病人应尽快静脉溶栓。

    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GUSTO-1比较了不同溶栓药物对AMI的疗效。共有40000例患者入选,试验设计见图1。

    图1 GUSTO-I 研究的试验设计

    结果表明,30天死亡率SK+皮下肝素组为7.2%,SK+静脉肝素组为7.4%,t-PA+静脉肝素组为6.3%,t-PA/SK+静脉肝素组为7.0%。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与30天死亡率之间有相关性。0~2h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在t-PA+静脉肝素组与SK组的30天死亡率分别为4.6%和5.5%;2~4h分别为5.6%和6.5%;4~6h分别为8.7%和9.6%;大于6h分别为8.9%和9.0%。前壁心梗患者比其他部位心梗患者的死亡率高,t-PA+静脉肝素组与SK组无显著差异。年龄>75岁的患者比年龄≤75岁的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而在t-PA+静脉肝素组与SK组无显著差异。
, http://www.100md.com
    造影证实,溶栓治疗后90分钟冠脉造影显示的MI溶栓治疗临床试验血流分级(TIMI)与AMI病死率显著相关,TIMI 0/1级(未再通)者死亡率为8.9%,TIMI2/3级者总死亡率为5.7%,较未再通者显著降低(P<0.04)。其中TIMI 2级(不完全再通)者死亡率为7.4%,TIMI 3级(完全再通)者为4.4%(P=0.08)。在该临床试验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90分钟冠脉通畅率(TIMI 2和3级)为81%,TIMI 3级为54%,明显高于SK加皮下注射肝素(分别为54%和29%)。

    关于长期生存率方面,GUSTO-1研究表明,根据年龄、心梗部位、开始治疗时间所分的各亚组中,t-PA组的1年生存率优于SK组。血流分级与3年死亡率之间也有相关性,其中TIMI 3级组较TIMI 2级和TIMI 0/1级组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在并发症方面,t-PA+静脉肝素组卒中的发生率高于SK+皮下肝素组,为1.46%,其中出血性事件为0.7%,后者分别为1.09%和0.46%。
, 百拇医药
    TIMI 10B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的TNK-tPA与t-PA的再灌注血流分级,结果表明,TNK 随着剂量增加(30 mg、40 mg和50 mg),90分钟达到TIMI 2/3级患者的比例也逐渐升高76.8%、79.1%和88.2%, t-PA组为81.7%。60分钟时各组TIMI 2/3级患者的比例基本接近。在ASSENT-2试验中,TNK-tPA溶栓后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与t-PA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大出血的发生率和不输血患者的比例却较t-PA有显著优势。

    与SK相比,应用t-PA+肝素溶栓后90 min冠脉再通率显著升高(76%和45%)。但24小时后二者并无明显差异(82%和85%)。使用t-PA溶栓后不用肝素而是加用阿司匹林80 mg,结果18h后再通率降至52%。合用肝素时一般先以60 U/Kg静脉应用,t-PA后续以12 U/Kg/h至24~48 h,最大为1000 U/h。

    PCI与溶栓治疗的比较
, http://www.100md.com
    溶栓达到TIMI 3级的比例约为60%,直接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CI)为80%~90%;再梗率为4%,直接PCI<2%;脑出血发生率为1%,后者为0.2%。溶栓可以由内科医师在任何地方进行,而直接PCI只能由经验丰富的小组在导管室进行。

    一项荟萃分析比较了溶栓和直接PCI对ST段抬高的AMI患者30天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PCI具有显著优势。

    在GUSTO Ⅱb试验中,直接PCI的AMI患者治疗30天时不出现多种复合终点(死亡、再梗和致残性卒中)的比例显著高于t-PA组(90.4%对86.4%,P=0.033)。180天的总生存率也较t-PA组为高(85.9%和83.9%)。

    DANAMI-2试验是里程碑式的研究之一。这项研究比较了使用溶栓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梗ST段抬高(≥4 mm)12小时内的病人。该研究入选1572例患者,随机分为t-PA溶栓组(100 mg)或直接PCI组又包括转院组(3h以内)和非转院组。该研究由于直接PCI组病人的明显获益而被安全与疗效监测委员会提前中止。结果显示,在30天时死亡、心梗或卒中等主要终点事件在溶栓组为13.7%,而在直接PCI组为8%(P<0.001)。此项试验的其他研究结果表明,直接PCI组延误治疗的病例数多于溶栓组(412例对329例),主要是由于治疗开始时间的差异。
, 百拇医药
    GRACI-2的研究结果表明TNK和PCI合用与直接PCI在TIMI 3级,6h内ST段完全回落,临床复合终点及大出血的发生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CAPTIM研究比较的是院前溶栓(急救车)和直接PCI对AMI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终点,包括30天死亡率,30天复合事件(致死率、再梗、致残性卒中)的发生率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而且发病2h内接受治疗的患者1年死亡率在院前溶栓和直接PCI组分别为2.2%和5.7%(P=0.057),≥2h接受治疗者二组1年死亡率分别为5.9%和3.7%(P=0.47)。

    ENACT调查显示了欧洲各国患者选用溶栓或PCI治疗AMI的比例(见图2)。

    图2 ENACT 调查欧洲各国患者选用溶栓或PCI治疗AMI的比例(%)
, http://www.100md.com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AMI中的作用研究

    GUSTO Ⅴ试验研究的是血小板膜表面GPⅡb/Ⅲa单抗abcixmab(阿昔单抗),对AMI患者30天死亡率的影响。两组患者分别应用r-PA溶栓或r-PA+阿昔单抗。结果30天死亡率并无显著差异(P=0.45)。大于75岁的老年患者应用阿昔单抗后颅内出血ICH的发生率为2.1%,较单纯r-PA组为高(1.1%),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9)。

    ASSENT-3研究将急性心梗病人随机分为半量TNK+阿昔单抗组,或足量TNK+依诺肝素或未分级肝素(普通肝素)组,结果阿昔单抗组主要复合终点(30天死亡,院内再缺血,再梗)的发生率最低,为11.1%,其他两组分别为11.4%和15.4%,有显著差异(P=0.0001)(图3)。主要复合和安全终点事件(30天死亡/院内再缺血,再梗/院内ICH和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4.2%,依诺肝素组为13.7%,普通肝素组为17%(P=0.0062)。这说明阿昔单抗与肝素相比能显著降低AMI复合事件的发生率,但在安全性方面逊于依诺肝素。

    图3 ASSENT-3 主要复合终点(30天死亡/院内再缺血/再梗), 百拇医药(前 言有关溶栓治疗是否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受益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