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百名博士中医临症精华
编号:10367169
百名博士中医临症精华 高血压病从络论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17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高,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病愈来愈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建国以来,我国就一直很重视运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应当看到,至今为止,我们仍未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因此,突破传统的理论束缚,探索一条治疗该病的新途径、新方法,已成为了当务之急。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几十年来主要采用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等方法,并证明了一些复方和单味药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疗效欠佳,可重复性差。其原因之一,主要与对该病发生的中医病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关。我们认为,探究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痰瘀阻络,毒损心络”可作为深入研究高血压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络病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蕴藏着深刻的理论内涵,该理论不仅能够阐明许多过去未曾解释的病理生理现象,而且还有可能为防治多种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手段。运用这一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高血压病的发生机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络脉是经络系统的分支,包括十五别络、孙络、浮络和血络等内容,又有阴络、阳络、脏络、腑络及系络和缠络等称谓。它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内络脏腑,外联肢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贯通表里上下、环流气血津液、渗灌脏腑组织,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络脉即是沟通机体内外、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系统,又是协调机体内外环境统一和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结构。络脉具有双向性和满溢灌注的特点,能使经脉中的气血流溢于络脉,又通过络脉散布于脏腑肌腠之中,还可通过散布于脏腑肌腠的气血渗入络脉而灌于经脉。心络、脑络、肝络、肾络、脾络、肺络是络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除了本身的自我调节外,还彼此之间相互调节,共同维持着络脉网络系统的稳定,保持着机体的健康。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的血压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心络的作用最为关键,它直接参与血压的调节,其他五络则是通过对心络的调节而间接的发挥作用。中医之络脉与现代医学之“血管”虽不能管同,但较之其他脏腑组织有更大的相关性。络脉与现代医学所描述的微循环在分布、结构和功能上非常相似。络脉维系气血津液双向流动、渗灌的特点正和微循环中毛细血管网的作用相似,而微循环在维持机体正常血液循环、保持正常恒定血压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病是全身性血管疾病,在病位上与络脉有关联,故高血压病属于络脉病变。高血压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络脉系统受到损害、自我调节功能发生紊乱所致,其中,“痰瘀阻络,毒损心络”是高血压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毒,何谓也?王永炎院士明确指出:“主要是邪气亢盛,败坏形体即转化为毒。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机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络病是指邪入十五别络、孙络、浮络而发生的病变,是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正所谓叶天士“久病入络”、王清任“久病入络为瘀”之论,而高血压病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二者发病特点相似。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头晕、耳鸣目眩等上盛之证,同时多伴有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下虚之证,正如《灵枢刺节真邪》中所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能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结合络病“络脉痹阻”的病理机制,我们认为,此处的络脉“盛”实指邪气之盛,由于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且络体细小,分布广泛,分支众多,功能独特,所以一旦邪客络脉则容易影响络中气血的运行及津液的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或渗灌失常,导致瘀血滞络,继而形成络病。其病理演变是由于病久不愈,正气亏虚,或情志郁怒,或外邪入侵,邪气由气及血,终致津停血滞,蕴而化浊生毒,痰瘀、浊毒痹阻络脉而发为络病。病变主要在心络,而又与脑络、肾络密切相关。其络“盛”,究其本质,属“痰”属“瘀”,日久蕴“毒”,故“痰瘀阻络,毒损心络”是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机。换言之,久病所产生的高血脂、高血糖、高尿毒等在体内的停留沉积,在中医学范畴之内均属痰瘀毒之属,不能正常通过络脉的渗注交换功能排出体外,而蕴积痹阻于络脉,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最终发生本病。高血压病在病位上与络脉相互关联,脏腑内伤累及心络,心络受损,自我调节功能失常,致使气滞血瘀,痰饮内停,痰瘀互结,阻塞络道,蕴久化毒;如此产生的瘀毒、痰毒又可进一步损伤心络,包括浮络、孙络、缠络等,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高血压的产生,这可能是高血压病缠绵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证”与“痰瘀阻络”、“心络受损”密切相连。由于心络通过经脉与肝络、肾络、脾络、肺络、脑络等相互连接,心络受损可导致它脏的功能改变,如肝阳上亢、肝肾亏虚等,而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又可损及心络,导致高血压的产生。但无论怎样,心络受损是导致该病产生的中心环节,因而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由上观之,“痰瘀阻络,毒损心络”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对其的治疗就应以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基本大法。我们认为,此可作为高血压病治疗的另一种主要方法。

    作者简介

    鞠大宏 男,1986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1989年在陕西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6年3月,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4月出站。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