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氏伤寒学》融会古今伤寒学术精华
前不久,我看到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聂氏伤寒学》,该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撰著,全书共83万字,内容十分丰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我国临床医学奠基人、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能融会古今相关学术临床精粹,从古籍整理、文献研究的角度,将仲景原文予以精编、归类、注释、发挥,并结合教学、临床予以综合分章论述,增加了《伤寒论》研读的深度与广度,撰述风格也有所创新,本书还将聂教授数十年的学验积累、潜心研究和精辟、独到的见解展现给广大读者。
综览全书,作者根据《伤寒论》原书内容分为八章。前六章自“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后二章分别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和“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在主体内容的八章以外,前为引子——“《伤寒论》导读十则”,后为附篇及附录。对于《伤寒论》的临床医学贡献、学术地位与价值,以及如何学习《伤寒论》,聂氏在此书中表述了个人的观点和研究心得。聂氏还在此书中归纳了近现代有关《伤寒论》文献、临床和实验研究,这也是作者多年来一贯潜心力行的研究方法,体现了与时俱进、学验并重的治学风格。全书八章以后的附篇,撰述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仲景脉法的运用、《伤寒论》针灸疗法的临床意义等篇,最后辑录了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的方歌。其中有关经方“药对”的配伍,是历史上研读《伤寒论》的薄弱环节,本书作者增写了这部分内容,加深了读者对仲景方治中“药对”应用的理解。附录部分则将本书未录的仲景原文予以补录,并将古今剂量折算表、主要参考书目及条文索引予以编列。
, 百拇医药
众所周知,《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聂氏伤寒学》引编《伤寒论》原文是以明赵开美复刻本为蓝本,赵氏曾说:“仲景之书,精入无伦,非善读者,未免滞于语下……”。明朝方有执致意研读《伤寒论》,深刻体会到仲景书“旨多微隐,而理趣函玄”。聂教授毕生习读、教学、研究《伤寒论》,深刻体会到该书“有字之处,明示医理;无字之隙,隐现玄机,”聂氏特别重视临床诊疗与实验研究,取得了医、教、研多方面的业绩,成为现代的伤寒名家,值得钦佩。
作者编撰此书具有以下学术特色:
一、重新编排整理,使《伤寒论》眉目更清晰
有关《伤寒论》的注本与研究性著作不下五百余种,这是我国各类传统典籍中绝无仅有的。《伤寒论》突出临床诊疗,其传世之经方,被誉之“为众方之祖”,由于原著寓意渊奥,精深难读,历代诸多医家下苦功矢志于阐论、释义以利于诊疗保健者,代不乏人。当前研习《伤寒论》,须在前人基础上予以开拓、创新。聂教授力求继承与弘扬并重,学术与经验融合,其辨经辨证分章,针对所述病证重予设计并分节阐论,使伤寒论》眉目更清晰,使读者能感悟仲景原文之意蕴、旨趣。今以聂氏重编“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为例,前为概论,介绍“太阳”的生理、病理、证候类型、治则及其传变。其后的分节内容,包括太阳病辨证纲要、太阳病证、太阳病变证、太阳病类似证、合病并病及太阳病欲解时共六节,其后为太阳篇总结(包括本篇所述的汗法、消法和吐法的应用)。而分节内容亦较精致,今以第二节“太阳病证”为例,又分之为太阳经证(中风表虚证、伤寒表实证、表郁轻证)、太阳腑证(包括蓄水证、蓄血证),并在桂枝汤证、麻黄汤证中明示其禁例和兼证证治,使之眉目清晰,便于检索。细阅章节内容,就会体会聂教授整理、诠释和研究《伤寒论》的精妙。
, 百拇医药
二、融会古今多种研究成果,探索新的伤寒学术体系
《聂氏伤寒学》所分章节,在伤寒的辨证与论治方面致意尤深。聂氏辨证内容参酌古今《伤寒论》注本或研究性著作,并能适当结合当前中西医实际诊疗予以阐析发挥。聂氏在分述《伤寒论》汤证时,又能将所列仲景方的基本结构与药效机理予以阐明。
聂氏在撰论伤寒方证时,能结合古今临床和个人诊疗实践,大大地扩充了《伤寒论》方的主治范畴。如针对阳明病篇的白虎汤证,作者在精细分析原论主治的基础上,引伸到数十年来用此方(或以此方加减)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大叶性肺炎、脑型钩端螺旋体病、高热、风湿热、流行性出血热、五官科疾病等,并介绍现代有关该方的药理实验研究情况,使读者对《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实质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作者通过融会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和古今相关病证的文献载述加以综合辨析与阐论,逐步形成了新的伤寒学术体系。此外,作者还对《伤寒论》全书进行类证、类脉、类方的深入研究,以及六经辨证体系和理法方药的综合阐论,也是过去类似的伤寒编著所难以相比的。
, 百拇医药
三、将《伤寒论》的治法、方药研究更紧密地与临床结合
作为临床医学奠基之作,《伤寒论》方又是经方的代表,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而书中所展示的治法,也不限于伤寒,而书中所选“治伤寒方”则包括仲景方、刘完素经验方及其他诸家名方,聂教授研究《伤寒论》治法、方药,吸取了前贤的学术精萃以阐论六经辨证、治法,并将之融化于伤寒以外多种临床学科的诊疗实验中。
聂氏在六经病辨证治法的总结方面,详述《伤寒论》中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的临床应用,使读者明确诸法的辨证、用法及其适应证。并将应用诸法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这对临床医生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至于《伤寒论》方的归类应用,聂氏列述诸方的古代应用、现代临床应用和个人临床应用,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并尽可能将《伤寒论》方的化裁灵变、精思妙用予以条分缕析,并附述大量个人经治医案加以印证、阐发,大大丰富了《伤寒论》的辨证、治法和方药的临床应用。
笔者认为,《聂氏伤寒学》的编撰、刊行,体现了新世纪对仲景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也反映了这是一部“伤寒学”学科建设性的重要著作。, http://www.100md.com(余瀛鳌)
综览全书,作者根据《伤寒论》原书内容分为八章。前六章自“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后二章分别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和“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在主体内容的八章以外,前为引子——“《伤寒论》导读十则”,后为附篇及附录。对于《伤寒论》的临床医学贡献、学术地位与价值,以及如何学习《伤寒论》,聂氏在此书中表述了个人的观点和研究心得。聂氏还在此书中归纳了近现代有关《伤寒论》文献、临床和实验研究,这也是作者多年来一贯潜心力行的研究方法,体现了与时俱进、学验并重的治学风格。全书八章以后的附篇,撰述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仲景脉法的运用、《伤寒论》针灸疗法的临床意义等篇,最后辑录了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的方歌。其中有关经方“药对”的配伍,是历史上研读《伤寒论》的薄弱环节,本书作者增写了这部分内容,加深了读者对仲景方治中“药对”应用的理解。附录部分则将本书未录的仲景原文予以补录,并将古今剂量折算表、主要参考书目及条文索引予以编列。
, 百拇医药
众所周知,《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聂氏伤寒学》引编《伤寒论》原文是以明赵开美复刻本为蓝本,赵氏曾说:“仲景之书,精入无伦,非善读者,未免滞于语下……”。明朝方有执致意研读《伤寒论》,深刻体会到仲景书“旨多微隐,而理趣函玄”。聂教授毕生习读、教学、研究《伤寒论》,深刻体会到该书“有字之处,明示医理;无字之隙,隐现玄机,”聂氏特别重视临床诊疗与实验研究,取得了医、教、研多方面的业绩,成为现代的伤寒名家,值得钦佩。
作者编撰此书具有以下学术特色:
一、重新编排整理,使《伤寒论》眉目更清晰
有关《伤寒论》的注本与研究性著作不下五百余种,这是我国各类传统典籍中绝无仅有的。《伤寒论》突出临床诊疗,其传世之经方,被誉之“为众方之祖”,由于原著寓意渊奥,精深难读,历代诸多医家下苦功矢志于阐论、释义以利于诊疗保健者,代不乏人。当前研习《伤寒论》,须在前人基础上予以开拓、创新。聂教授力求继承与弘扬并重,学术与经验融合,其辨经辨证分章,针对所述病证重予设计并分节阐论,使伤寒论》眉目更清晰,使读者能感悟仲景原文之意蕴、旨趣。今以聂氏重编“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为例,前为概论,介绍“太阳”的生理、病理、证候类型、治则及其传变。其后的分节内容,包括太阳病辨证纲要、太阳病证、太阳病变证、太阳病类似证、合病并病及太阳病欲解时共六节,其后为太阳篇总结(包括本篇所述的汗法、消法和吐法的应用)。而分节内容亦较精致,今以第二节“太阳病证”为例,又分之为太阳经证(中风表虚证、伤寒表实证、表郁轻证)、太阳腑证(包括蓄水证、蓄血证),并在桂枝汤证、麻黄汤证中明示其禁例和兼证证治,使之眉目清晰,便于检索。细阅章节内容,就会体会聂教授整理、诠释和研究《伤寒论》的精妙。
, 百拇医药
二、融会古今多种研究成果,探索新的伤寒学术体系
《聂氏伤寒学》所分章节,在伤寒的辨证与论治方面致意尤深。聂氏辨证内容参酌古今《伤寒论》注本或研究性著作,并能适当结合当前中西医实际诊疗予以阐析发挥。聂氏在分述《伤寒论》汤证时,又能将所列仲景方的基本结构与药效机理予以阐明。
聂氏在撰论伤寒方证时,能结合古今临床和个人诊疗实践,大大地扩充了《伤寒论》方的主治范畴。如针对阳明病篇的白虎汤证,作者在精细分析原论主治的基础上,引伸到数十年来用此方(或以此方加减)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大叶性肺炎、脑型钩端螺旋体病、高热、风湿热、流行性出血热、五官科疾病等,并介绍现代有关该方的药理实验研究情况,使读者对《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实质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作者通过融会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和古今相关病证的文献载述加以综合辨析与阐论,逐步形成了新的伤寒学术体系。此外,作者还对《伤寒论》全书进行类证、类脉、类方的深入研究,以及六经辨证体系和理法方药的综合阐论,也是过去类似的伤寒编著所难以相比的。
, 百拇医药
三、将《伤寒论》的治法、方药研究更紧密地与临床结合
作为临床医学奠基之作,《伤寒论》方又是经方的代表,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而书中所展示的治法,也不限于伤寒,而书中所选“治伤寒方”则包括仲景方、刘完素经验方及其他诸家名方,聂教授研究《伤寒论》治法、方药,吸取了前贤的学术精萃以阐论六经辨证、治法,并将之融化于伤寒以外多种临床学科的诊疗实验中。
聂氏在六经病辨证治法的总结方面,详述《伤寒论》中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的临床应用,使读者明确诸法的辨证、用法及其适应证。并将应用诸法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这对临床医生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至于《伤寒论》方的归类应用,聂氏列述诸方的古代应用、现代临床应用和个人临床应用,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并尽可能将《伤寒论》方的化裁灵变、精思妙用予以条分缕析,并附述大量个人经治医案加以印证、阐发,大大丰富了《伤寒论》的辨证、治法和方药的临床应用。
笔者认为,《聂氏伤寒学》的编撰、刊行,体现了新世纪对仲景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也反映了这是一部“伤寒学”学科建设性的重要著作。, http://www.100md.com(余瀛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