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璀璨耀杏林--《中医学方法论》评介
《中医学方法论》是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黄建平教授所著。自1979年出版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不断修改增订,至今已出第4版并翻译成英文出版发行。钱学森教授为其作序。这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写了一些什么内容?我们拟从内容与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评介,供同道参考。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研究中医学方法论的意义》从《中医学的创建与发展》谈起,继之以《西方医学略述》、《中西医汇通的尝试》、《中医学的继往开来》。
第二章《医学与方法论》具体阐述中医、西医方法论上的差异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中医方法论的同异。以上两章,合成本书的导论,以明本书要探讨的内容所在。
第三章至第六章为本书的具体内容。第三章《关于阴阳学说》,作者从《阴阳学说的形成》、《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涵盖中医学的各个领域》、《五行学说与人体有序》、《阴阳学说中自然和人相关的思想》、《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与元气论》及《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与《阴阳学说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扬》等八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太极元气化生阴阳,阴阳化生宇宙万物的宇宙创生模式图。
, http://www.100md.com
第四章是《关于藏象学说》,分三个部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还是元气阴阳论在中医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是《关于辨证论治学说》,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医辨证论治学说进行的科学性阐述。包括《“审证求因”——中医学对于病因的认识方法》、《中医学对于病证认识(诊断)的方法》和《中医学治则中的方法论》三个部分。
第六章《关于中药学和方剂》则是用阴阳的对立统一与整体联系的方法,指导构建中药学和方剂学理论而形成的具体方法的阐述,如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君臣佐使等等。
第七章内容包括作者撰著本书的目的,以及作者对未来中医学继承与发展所作的富有启发性、建设性的思考与建议。
综观全书,作者从方法论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中医基本理论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揭示出中医学术的理论范式,即以元气论为中医的本体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医的核心理论和方法,以“藏象”(经络)学说为中医的生理病理学说,以辨证论治为中医认识疾病本质和推求病因、诊治疾病的具体方法,而这一切又都以元气论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整体有序的系统观为中心。
, 百拇医药
以元气论而言,作者认为“元气论”是中医药思想体系有别于以“原子论”为中心的西方医学思想体系根本所在,作者将元气论和原子论与中西医学作了简要的比较和论述,说明了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本体论、方法论的学术思想体系,并着重阐发了中医重整体、重综合,西医重解剖、重分析的特点。作者还揭示了二者的区别:即原子论主要是从相对静止中把握事物,元气论则主要从动态中来认识事物。从元气论角度所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的整体,像行云流水,既不可分割,也不会静止不动。中医学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元气论的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作为中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阐述的。正如作者在论述《阴阳学说与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时说:“自然界阴阳与人体阴阳,脏腑阴阳,生理、病理阴阳等等之间,有许多层次和许多因素,其间动态地纵横交错,相感相应。……这个理论和方法,经过了长期历史的实践而证明是正确有效的。所以阴阳学说是中医学各个方面的指导思想,又是中医学学术体系中最根本的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临床中,也要十分重视应用阴阳学说指导我们的实践”,并举三个久治不愈的病案改从阴阳辨治随即获愈以说明之。
, http://www.100md.com
作者还认真研究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中医方法论的相似之处。作者认为中医理论中处处有系统观如阴阳(五行)系统、脏象(经络)系统等,这是因为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整体概念。中医的“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是与黑箱原理相合的,控制方法是通过信息反馈,对偏差的信号加以变换处理。作者强调,信息是控制系统的基本因素,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从信息论的角度研究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所提出来的基本结论,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调整法不谋而合。因此,中医的证,是对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各种信息的高度概括,中医用四诊八纲收集信息,对疾病进行诊治,这种信息是影像和解剖学上见不到的。同时作者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人体精、气、神、形的统一,用现代的话来说也就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本书藏象学说、辨证论治学说、中药学和方剂继承与发展等章阐述颇多。同时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目前经常提及的“后继乏人,后继乏术”这一敏感问题,对这一问题,作者除从“医略”上阐明自己的立场与看法外,在“医术”上亦作了详细的阐发。
本书在原《祖国医学方法论》第三版(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增加了“天人合一论”、“阴阳学说与元气论”、“中医药物与方剂的方法论”和“关于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等内容,并在各章节融入近年国内外中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大大丰富了原著内容。同时本书补充了100余幅经典历史图片和人物插图。全书从方法论的角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分析了中西医两种不同理论、方法体系的差异,探讨了中医发展、特别是中医现代化的途径、方法及战略思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学要发展,不明了中医的本体论,不熟悉中医的方法论,不掌握中医的理论体系,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尚且不能,何谈发展?本书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深受读者欢迎正在于此。, 百拇医药(刘光宪 胡不群)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研究中医学方法论的意义》从《中医学的创建与发展》谈起,继之以《西方医学略述》、《中西医汇通的尝试》、《中医学的继往开来》。
第二章《医学与方法论》具体阐述中医、西医方法论上的差异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中医方法论的同异。以上两章,合成本书的导论,以明本书要探讨的内容所在。
第三章至第六章为本书的具体内容。第三章《关于阴阳学说》,作者从《阴阳学说的形成》、《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涵盖中医学的各个领域》、《五行学说与人体有序》、《阴阳学说中自然和人相关的思想》、《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与元气论》及《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与《阴阳学说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扬》等八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太极元气化生阴阳,阴阳化生宇宙万物的宇宙创生模式图。
, http://www.100md.com
第四章是《关于藏象学说》,分三个部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还是元气阴阳论在中医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是《关于辨证论治学说》,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医辨证论治学说进行的科学性阐述。包括《“审证求因”——中医学对于病因的认识方法》、《中医学对于病证认识(诊断)的方法》和《中医学治则中的方法论》三个部分。
第六章《关于中药学和方剂》则是用阴阳的对立统一与整体联系的方法,指导构建中药学和方剂学理论而形成的具体方法的阐述,如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君臣佐使等等。
第七章内容包括作者撰著本书的目的,以及作者对未来中医学继承与发展所作的富有启发性、建设性的思考与建议。
综观全书,作者从方法论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中医基本理论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揭示出中医学术的理论范式,即以元气论为中医的本体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医的核心理论和方法,以“藏象”(经络)学说为中医的生理病理学说,以辨证论治为中医认识疾病本质和推求病因、诊治疾病的具体方法,而这一切又都以元气论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整体有序的系统观为中心。
, 百拇医药
以元气论而言,作者认为“元气论”是中医药思想体系有别于以“原子论”为中心的西方医学思想体系根本所在,作者将元气论和原子论与中西医学作了简要的比较和论述,说明了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本体论、方法论的学术思想体系,并着重阐发了中医重整体、重综合,西医重解剖、重分析的特点。作者还揭示了二者的区别:即原子论主要是从相对静止中把握事物,元气论则主要从动态中来认识事物。从元气论角度所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的整体,像行云流水,既不可分割,也不会静止不动。中医学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元气论的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作为中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阐述的。正如作者在论述《阴阳学说与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时说:“自然界阴阳与人体阴阳,脏腑阴阳,生理、病理阴阳等等之间,有许多层次和许多因素,其间动态地纵横交错,相感相应。……这个理论和方法,经过了长期历史的实践而证明是正确有效的。所以阴阳学说是中医学各个方面的指导思想,又是中医学学术体系中最根本的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临床中,也要十分重视应用阴阳学说指导我们的实践”,并举三个久治不愈的病案改从阴阳辨治随即获愈以说明之。
, http://www.100md.com
作者还认真研究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中医方法论的相似之处。作者认为中医理论中处处有系统观如阴阳(五行)系统、脏象(经络)系统等,这是因为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整体概念。中医的“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是与黑箱原理相合的,控制方法是通过信息反馈,对偏差的信号加以变换处理。作者强调,信息是控制系统的基本因素,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从信息论的角度研究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所提出来的基本结论,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调整法不谋而合。因此,中医的证,是对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各种信息的高度概括,中医用四诊八纲收集信息,对疾病进行诊治,这种信息是影像和解剖学上见不到的。同时作者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人体精、气、神、形的统一,用现代的话来说也就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本书藏象学说、辨证论治学说、中药学和方剂继承与发展等章阐述颇多。同时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目前经常提及的“后继乏人,后继乏术”这一敏感问题,对这一问题,作者除从“医略”上阐明自己的立场与看法外,在“医术”上亦作了详细的阐发。
本书在原《祖国医学方法论》第三版(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增加了“天人合一论”、“阴阳学说与元气论”、“中医药物与方剂的方法论”和“关于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等内容,并在各章节融入近年国内外中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大大丰富了原著内容。同时本书补充了100余幅经典历史图片和人物插图。全书从方法论的角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分析了中西医两种不同理论、方法体系的差异,探讨了中医发展、特别是中医现代化的途径、方法及战略思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学要发展,不明了中医的本体论,不熟悉中医的方法论,不掌握中医的理论体系,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尚且不能,何谈发展?本书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深受读者欢迎正在于此。, 百拇医药(刘光宪 胡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