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眼外肌病 > 弱视
编号:10371124
微量元素与眼科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6日 中微元素医学网
     微量元素与眼科疾病

     一、概述

    1、锌:眼是人体含锌最多的器官,以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含量最高。含有多种金属酶,锌是合成细胞的重要分子,参与维生素的代谢作用,维持角膜,晶体和视网膜上色素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和免疫功能。

    2、铜:正常人眼铜与锌维持相对平衡,含铜量最高的组织为视网膜,其次为葡萄膜,玻璃体,角膜,巩膜,晶体,房水,参与酶的组成,和细胞代谢,特别是参与色素的形成。

    3、硒:眼组织中以视网膜,晶体,睫状体和虹膜含硒量最多,促进氧化物的分离。
, http://www.100md.com
    4、镁:在视网膜,脉络膜中含量最高,睫状体,虹膜,玻璃体次之,角膜,巩膜,视神经含量较低,房水含量最低,对维持眼的正常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二、微量元素与老年性白内障:

    1、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是全身晶体代谢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微量元素平衡失调,锌能抑制过氧化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维持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清除有毒的自由基。代谢细胞维持晶状体的透明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硒自由基的清除剂。使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羟基化合物,使晶状体免受损害和干扰。其他铜,汞,锑,钴有害于眼睛的发展,镍和铬也间接影响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2、临床表现:皮质性白内障为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的类型,初发期浑浊,但不影响视力;膨胀期,晶体混浊加重,皮质吸收肿胀,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成熟期视力下降,晶体完全混浊,眼底看不见。过熟期晶状体脱水,体积缩小,皮质乳化。
, 百拇医药
    核性白内障:混浊开始于晶体核部,早期视力不受影响,以后因晶体核密度增加,屈光指数增加,呈现近视,视力减退。

    囊下白内障:可发生在前囊下和后囊下,为完全性白内障,视力明显下降。

    3、诊断:50岁以上者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但因除外糖尿病,眼外伤及其他眼病导致并发性白内障的可能。

    4、治疗:药物治疗采用硒宝康,天冬氨酸锌等药物和维生素药物,也可选用谷胱甘肽,白内停等眼药水治疗。手术治疗采用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植入人工晶体,或者术后佩带角膜接角镜和凸透镜,矫正因无晶体造成的屈光不正。

    三、微量元素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1、病因和发病机制:微量元素失调,铜和锌参与黑色素的形成,铜,锌缺乏,代谢异常导致此病的发生和发展。超微结构异常,视细胞异常导致进行性营养不良及逐渐变性和消失,可能与结构基因异常,基因产物缺陷或视细胞外节盘膜内合成酶异常有关。生物化学改变,牛黄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视网膜中含量很高,可能是一种神经介质抑制因子,对视网膜起保护作用。免疫功能异常,本病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有关,特别是对杆细胞外段的抗原,免疫抑制能力下降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等。
, http://www.100md.com
    2、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夜盲出现,逐渐加重,眼底表现,病程最早期体征不明显,赤道部视网膜色素紊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出大片弱荧光,并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眼电图,视网膜电图检查,中心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扇形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内障,青光眼,近视,圆锥角膜等。

    3、诊断:夜盲史,典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妊娠期麻疹导致胎儿视网膜病变,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病毒导致热疹后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4、治疗:无特殊治疗。可长期服用血管扩张剂和多种维生素,适当补锌。对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等可做相应的处理。加强卫生宣传,防止近亲结婚,减少本病的发生。

    四、微量元素与弱视:

    1、病因和发病机制:微量元素锌和铜的缺乏导致眼球结构,视觉发育,视冲动的传递受到影响。斜视性弱视,病人有斜视历史,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形觉剥夺性弱视。
, 百拇医药
    2、临床表现:矫正视力低下,拥挤现象。

    3、诊断:在睫状体麻痹后作检查,发现屈光异常,如患者有相应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外,诊断为弱视。

    4、治疗:对微量元素缺乏者应及时补充,矫正屈光不正,尽早治疗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等疾病,治疗弱视,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五、微量元素与近视:

    1、病因和发病机制:微量元素的影响,众多患者,特别是病理性近视患者,血清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参与了巩膜,脉络膜,视网膜的代谢,并维持其功能,推测微量元素异常可能与近视特别是病理性近视的成因有关。遗传因素,高度近视多属于基因遗传。发育因素,婴幼儿时期眼球较小,常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睛逐渐延长而正视,如发育过度形成近视。环境因素多发生于青少年学生及近距离工作者中,表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有关。
, http://www.100md.com
    2、临床表现:视力减退,视觉疲劳,眼位偏斜,眼球改变,眼底改变,出现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3、诊断:临床表现为近视现象,都可确定近视,屈光程度和眼底改变也可确定近视的性质。

    4、治疗:药物治疗作用不肯定,可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验光配镜,用合适的凹透镜使平行光线分散后进入眼内,成焦于视网膜上。对高度近视或屈光度差的特殊职业者,建议戴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其适应症为年龄大于18岁,近视度数稳定2年以上,矫正视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无眼底病变或其他眼病。

    5、预防:尽管近视形成的病因不是十分清楚,但很大程度上与后天的生活,阅读环境和用眼习惯有关。所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预防近视的发展,注意营养,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保证眼和全身正常发育。避免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矫正屈光不正,合理配镜,定期复查视力和屈光度,积极治疗其他眼病。

    预防近视的并发症,近视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其并发症,及时检查包括眼压,视野,眼底检查等,以便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尽量避免各种诱因。(返回页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