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1504
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慢性肾炎?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6日 中微元素医学网
     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慢性肾炎?

    有关慢性肾炎的中医方面的研究,至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曾列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内学者对中医药治疗漫性肾炎的研究也十分关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学科的特点,不仅对肾脏疾病,在其它疾病中也一样,中西医认识疾病的观点和方法存在很大不同。慢性肾炎是西医的病名,中医没有此病名,也没有与之相对应可以概括这一疾病的病名。目前多采取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来研究肾脏病(包括慢性肾炎),也就是西医明确其诊断,中医探讨其治疗方法(辨证施治)。当然,也有学者致力于一元化研究,将肾炎归于“肾风病”的范畴。

    中医各家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多数比较一致。认为慢性肾炎病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余邪未尽,正气耗损,多为急性肾炎迁延而致慢性肾炎;一是素体失调,内生诸邪或劳损伤正。总之,正虚邪实是本病病因病理的两个方面。正虚以气虚(气阴不足)、阳虚(脾肾阳虚)、阴虚(肝肾阴虚),邪实主要为湿浊、湿热、血瘀。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多为正虚外邪入侵,或湿热内阻,感受外邪,内外相引,肺失宣肃,水道失调,病情加重。慢性肾炎表现的水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风水泛滥,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多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其中又有偏风热、风寒、正虚邪实之不同;二是水湿内阻,脾失健运,水邪泛溢肌肤,或湿浊郁久化热,而为湿热之变;三是脾气不足,阳虚失运,不能运化水湿或肾阳亦虚,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湿,水邪泛于肌肤而形成水肿。慢性肾炎的蛋白尿,大多数学者认为因肾主藏精,脾主升清,若肾虚则封藏不固而精微外泄,脾虚则清不升,精微下注,而导致蛋白尿。但近来越来越多学者发现,许多蛋白尿与湿热有关,多因湿热蕴郁,热不得泄,伤及血分,血络受损,而精微外泄,变生尿蛋白。慢性肾炎高血压多为肝肾不足,阴虚阳亢,或阴阳俱损;亦有学者强调湿阻血瘀,浊瘀内盛之因素不可忽视。慢性肾炎血尿的产生亦有3方面因素,—为脾肾不足,气不摄血,血溢脉外,进入尿中;二为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虚火伤络,血入尿中;三为湿热内阻,郁而化火,热伤血络,络伤血溢,进入尿中。
, 百拇医药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主要根据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分型和选方用药上。有关慢性肾炎的分型,各位学者的认识均不完全一致。分型方法主要有:

    ①将慢性肾炎按水肿论治,分为水肿期、无水肿期,基本以虚为主,但不能反应慢性肾炎的全貌。

    ②按脏腑病变,以脏腑辨证分型,但多侧重于脾肾两脏虚损,忽略了邪实的存在。

    ③中西医结合方法分型,即将西医指标结合到分型之中,但难以找出普通意义的规律。

    ④根据病机实际情况,强调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进行分型。但在具体临床辨证分型上,有简有繁,并不一致。因此,几次全国中医肾脏病会议,均为确定慢性肾炎的分型论争激烈。就目前情况而言,慢性肾炎的辨证分型主要有:阳虚型、气虚型、湿热型、阴虚型、瘀水交阻型、水湿泛滥型、水湿逗留型、脾肾两虚型、阴虚阳亢型、正衰邪实型、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阴阳俱虚型、阴虚湿热型、气虚湿热型。亦有学者强调血瘀的作用,以活血化瘀方药统治肾炎;亦有学者认为湿热是贯穿于肾炎,(慢性肾炎等)的主要病因病机,湿热伤血是其病理根结;亦有学者认为不可忽略风邪的存在,治疗时不忘予祛风药物。

    总之,慢性肾炎的诊治方面,中医学界尽管取得了某些方面的共识,但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也导致了治疗用药上的多样化,在评价其疗效上,也难以有统一的分型标准和疗效评定方法来衡量。因此,加强协作,充分交流、深化研究,是提高慢性肾炎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