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2004.04.08)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且反复发作,病人甚为痛苦,而客观检查往往缺乏器质性病变。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李景良医师等在多年的临床中应用《伤寒论》经方半夏泻心汤治疗该病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陕西中医》2004年第25卷第1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给治疗组服用半夏泻心汤,其方由制半夏、干姜、人参、黄芩、黄连、大枣等所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对照组服用西沙比利,每次10mg,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均服用3个疗程。经治疗后,治疗组30例中,治愈1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0例中,治愈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4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李景良医师等在临床中将半夏泻心汤用于FD的治疗。方中半夏、干姜辛开而温,以散脾气之寒;黄芩、黄连苦泄而寒,以降胃气之热;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调补,和脾胃,补气以复中焦升降之功。他们认为,FD诸症,实系脾胃功能失调,病久往往虚实夹杂,而半夏泻心汤寒温并用,苦辛相投,攻补兼施,具有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之功,故临床用之每获佳效。
扶脾抑肝法治疗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效佳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急性期多见胃胀、烧心、胸痛、反酸、多涎等症状,病至慢性期,以胸脘痞闷,反流清涎,嗳气吞酸,胃中嘈杂,口淡食少为特征。中医无食管炎病名,根据病症表现,归属于胃痞、反胃、嘈杂、吞酸范畴。《中医杂志》2004年第2期报道了广西中医学院叶庆莲、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蒙木荣等临床应用扶脾抑肝法治疗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共收治了32例患者,均以胸脘痞闷,反流清涎,嗳气吞酸为主症。全部经过纤维胃镜检查而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18~68岁,平均38.2岁;病程2~26年,平均9.8年;按目前国内食管炎分级标准:Ⅰ级3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Ⅳ级2例。治疗方法:其方为柴芍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柴胡、白芍、党参、茯苓、白术、姜半夏、陈皮、益智仁、郁金、吴茱萸、川黄连、甘草。若痰气郁结胸脘,嗳气吞酸较甚者,加浙贝母、紫苏梗、佛手;若脾胃虚寒,胃中嘈杂,口淡食少,反流清涎甚者,去川黄连加缩砂仁、干姜、刀豆;若挟瘀,胸脘胀闷刺痛,舌暗者,加蒲黄、五灵脂、三七。每日煎服1剂,分3次服,4周为1个疗程,一般观察1~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其它治疗本病的药物及刺激性食物。观察方法:根据本病所出现的主症:胸脘痞闷、反流清涎、嗳气吞酸、胃中嘈杂、口淡食少均按轻、中、重不同严重程度分别计1~4分,症状无或消失计0分。治疗前后各检查胃镜1次,按照国内食管炎炎症程度分级标准判断级别。
, 百拇医药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之炎症病灶减轻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之炎症病灶减轻1级;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复查均无改变。
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中,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
主症疗效:治疗前后32例患者主症积分均值分别为胸脘痞闷2.98±0.48、2.01±0.62;反流清涎3.24±0.76、1.28±0.24;嗳气吞酸2.61±0.25、1.43±0.29;胃中嘈杂2.42±0.46、1.26±0.33;口淡食少2.68±0.52、1.54±0.38。与治疗前比较主症积分均值有明显下降(P<0.01)。
临床疗效证实:扶脾抑肝法治疗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有温脾健脾,和胃降逆,疏肝清火,摄涎制酸之功,疗效满意。(以上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供稿), 百拇医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且反复发作,病人甚为痛苦,而客观检查往往缺乏器质性病变。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李景良医师等在多年的临床中应用《伤寒论》经方半夏泻心汤治疗该病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陕西中医》2004年第25卷第1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给治疗组服用半夏泻心汤,其方由制半夏、干姜、人参、黄芩、黄连、大枣等所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对照组服用西沙比利,每次10mg,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均服用3个疗程。经治疗后,治疗组30例中,治愈1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0例中,治愈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4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李景良医师等在临床中将半夏泻心汤用于FD的治疗。方中半夏、干姜辛开而温,以散脾气之寒;黄芩、黄连苦泄而寒,以降胃气之热;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调补,和脾胃,补气以复中焦升降之功。他们认为,FD诸症,实系脾胃功能失调,病久往往虚实夹杂,而半夏泻心汤寒温并用,苦辛相投,攻补兼施,具有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之功,故临床用之每获佳效。
扶脾抑肝法治疗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效佳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急性期多见胃胀、烧心、胸痛、反酸、多涎等症状,病至慢性期,以胸脘痞闷,反流清涎,嗳气吞酸,胃中嘈杂,口淡食少为特征。中医无食管炎病名,根据病症表现,归属于胃痞、反胃、嘈杂、吞酸范畴。《中医杂志》2004年第2期报道了广西中医学院叶庆莲、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蒙木荣等临床应用扶脾抑肝法治疗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共收治了32例患者,均以胸脘痞闷,反流清涎,嗳气吞酸为主症。全部经过纤维胃镜检查而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18~68岁,平均38.2岁;病程2~26年,平均9.8年;按目前国内食管炎分级标准:Ⅰ级3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Ⅳ级2例。治疗方法:其方为柴芍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柴胡、白芍、党参、茯苓、白术、姜半夏、陈皮、益智仁、郁金、吴茱萸、川黄连、甘草。若痰气郁结胸脘,嗳气吞酸较甚者,加浙贝母、紫苏梗、佛手;若脾胃虚寒,胃中嘈杂,口淡食少,反流清涎甚者,去川黄连加缩砂仁、干姜、刀豆;若挟瘀,胸脘胀闷刺痛,舌暗者,加蒲黄、五灵脂、三七。每日煎服1剂,分3次服,4周为1个疗程,一般观察1~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其它治疗本病的药物及刺激性食物。观察方法:根据本病所出现的主症:胸脘痞闷、反流清涎、嗳气吞酸、胃中嘈杂、口淡食少均按轻、中、重不同严重程度分别计1~4分,症状无或消失计0分。治疗前后各检查胃镜1次,按照国内食管炎炎症程度分级标准判断级别。
, 百拇医药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之炎症病灶减轻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之炎症病灶减轻1级;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复查均无改变。
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中,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
主症疗效:治疗前后32例患者主症积分均值分别为胸脘痞闷2.98±0.48、2.01±0.62;反流清涎3.24±0.76、1.28±0.24;嗳气吞酸2.61±0.25、1.43±0.29;胃中嘈杂2.42±0.46、1.26±0.33;口淡食少2.68±0.52、1.54±0.38。与治疗前比较主症积分均值有明显下降(P<0.01)。
临床疗效证实:扶脾抑肝法治疗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有温脾健脾,和胃降逆,疏肝清火,摄涎制酸之功,疗效满意。(以上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供稿),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