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现代名医名方 > 朱良春
编号:10414260
《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前言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1日 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
     《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前言

    邱 志 济

    编者按:《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一书,26万字,作者邱志济等,历经四年艰辛,现已完稿付梓,定于2004年5月出版,此书是两代人的奋斗成果。全书理论联系实际、继承多有创新、特色重在廉验,所述内容确对中医科研、教学、临床疗效的提高、尤对疑难杂病的治疗颇多借鉴,且对中医学的复兴,发展及如何走出低谷,走中医学自己发展的路,皆有重大启示。本书不但填补了中医治疗各科疑难杂病的“廉验特色”空白,又为研究中医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及丸、散、膏、丹打开了新的思路,而且对药外之治,如心理、情志、生活调摄、及饮食宜忌和外治、食疗等辅助疗法的运用论述“入木三分”。书中有大量的经方、时方、简方、单方活用,又有两代人创制的许多新方、验方,均有较高的开拓价值。因此书有较多的理论突破和学术创新,应该是中医理论研究者和临床医师及研究生的必读之书。此书书首有13位德高望重的全国名老作序,评价之高,实属少见。
, 百拇医药
    本书的重大发现还在于作者通过继承、研究、创新,得出治疗疑难杂病的途径不是只有一条的结论。用特色推动中医的科研和创新,以特色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乃是此书的价值所在。本书索览诸书之广,参阅众说之博,乃同类书之无以媲美者,本书上索远古,下迄近今,发前人之所未发,明先士之所未明,难其所难,每论多见观点新颖,足见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

    作者邱君,数十年苦研岐黄未尝稍懈,40年寒暑如一日,心怀济世,孜孜求索,望尽天涯路。书中字字句句饱蘸两代人的心血,且字里行间多见异彩,理义阐析隐露锋芒,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作者不愧为我国名医朱良春大师的入室弟子,请君一读,大有“天外尚有天,楼上犹有楼”之感。

    关键词:廉验特色发挥 简介

    (一)本书名曰《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所谓中医特色,指运用中医理论如:“天人相应”与“整体观念”;“审证求因”与“辨证论治”;“治疗法则”与“方剂配伍”等,讲求中医特色与提高中医的学术水平是相互联系的,设想阐析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术继承和创新,定能用特色推动中医科研和教学的改革,尤其以特色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乃是此书的价值所在。中医治疗疑难杂病、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学术水平应如何评价?当和中医的治病特色相关,倘中医的特色突出廉验二字,乃更是民众所望,人心所向,国家提倡也。此书内容突出实用性、学术性、创新性,且有深刻的理论探幽,颇有新意的大胆阐析。本书49篇文论中有20篇在付梓前作了增补和删改,增加了较多新的内容和医案,故和已发表的文论标题和内容多有不同,乃仿前贤点评《伤寒论》,时隔数年,实践中体会有异也。中医学术天外尚有天,楼上犹有楼,请君一读,必有奇观也。
, 百拇医药
    中医兴亡,匹夫有责,当代中医名宿邓铁涛老教授指出:“解决人民健康与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这就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所期待的中医现代化目的所在……中医现代化,必须按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沿着验便廉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能走西方复杂化,高消费的道路”。为中医的复兴,邓老耄耋之年发表了许多代表民族心声的真挚箴言,识者读其风骨,仰其精神,无不感慨万千,笔者每有浮想联翩,不能自抑之感。恩师朱良春先生嘱吾把二代人的继承和创新经验写出来,设想阐析两代人如何去继承、发展先辈各家的宝贵经验。相对那些见病治病,不辨虚实,不分寒热,按图索骥,对号入座,以药使医者,定能减少给中医本来面目抹黑的无奈。既可论证中医治疗杂病难证的种种优势,又能使广大民众和身为中医而疗效自卑者在事实面前引起反思。乃是笔者不揣浅陋,在卑劣处境中振作颓神,苦心孤诣撰写此书的目的。清·《温病条辨》把继承和创新的紧密关系作为阐述重心,读者如冰斯开,如结斯解。如仿此条辨之意阐析杂病,读者未尝不抚案称快。今选吾师朱良春先生治疗杂病的经验和特色,结合笔者的研究、继承和创新,历四年之艰辛撰写成“发挥”文稿49篇,约26万字,书中部份文章在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杂志等中医医刊连载后,收到了国内外诸多读者的信、电,热情的鼓励、嘉奖和希望,更增笔者为中医事业的真正复兴而奉献的决心。有谓“胸中有万卷书,笔底无半点尘,始可著书”,达此境界谈无容易,吾敢望而不敢言也。但吾以老一辈临床家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楷模,坚持勤读书,善读书,勇实践、多验证、勤总结的治学之法,在继承老一辈的经验中,立足临床,力求创新,有所发展。故此书各论除力求寓“条辨”之意外,凡众所熟知的治法方药,弃而不载,全书多以突出廉验特色而摘奇探幽,揭未传之秘,发未发之意,更有世所不传之秘,廉验之最的实用简方、单方,且又突出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在治疗疑难杂病中的巧用、妙用和实用,可为医道同仁治疗杂病难症时另辟蹊径,出奇制胜。拙作自2千年之初始写之后,得到了朱师的多次鼓励和指点,亦得到了邓铁涛、颜德馨等老辈的热情鼓励,得到了辽宁中医学院董维龄、覃芳两教授〈编审〉的热情支持。朱师有文、史、哲、的深厚功底,不但对吾之文论逐篇详阅细审,且将一言一字之遗别者,一语一意之欠修者,补之正之,时有画龙点睛之妙。有朱师的亲炙,师妹朱建平付主任医师,同门马璇卿主治医师及长子邱江峰、次子邱江东的多方协助整理,使此书更加顺利付梓。书稿文论中力求标题歌诀化,所论内容有理有据,理、法、方、药一应俱到,力避泛泛之谈,每论力求先识病后论症,再拟方用药,以千真万确的案例,论证了“辨证论治”是中医解难析疑之宝,论证了廉验特色是中医治疗杂病难症的优势。吾固守清贫,潜心研究,走过了艰辛、劳苦、探索和奋斗的四十余个寒暑,虽不敢妄言医道精微,但在研究继承朱师的经验特色中多有发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要将得失倾诉在纸上,确实不易,不谦虚恐读者目为狂妄,太谦逊恐有读者讥为虚伪,怕被此作误导。权衡利弊,故谨遵师训:“实事求是,不说空话、大话,点滴经验和盘托出”。古人有“文章不写一句空,板凳甘坐十年冷”之说,著书立说,必为前人所未言,而为后人所必需,吾谨遵古训,时时谨防文论世俗化侵蚀着学问这方“净土”。
, 百拇医药
    (二)中医学以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疗效确切,且有简便廉验特色而著称于世;她包含着先辈们无穷的智慧,记载了炎黄子孙,历代医家创下的光辉业绩,这本《发挥》在简短的时间里写成,匆匆付梓,不可能涵盖良师朱良春先生的全部学术面貌,只是摘取了吾师在继承创新的医学生涯中较具典型意义的部份内容,结合笔者的应用、研究、发挥,供读者借鉴。全书共49篇文论,大体上分为疑难杂病,常见病,多发病等内容,涉及现代医学的内、外、妇、幼、伤各科杂病难症的治疗经验和特色,从不同侧面,自始至终均用中医理论作深入浅出的阐析,选材力求做到翔实完整。引证力求明晰准确,并突出实用性,对广大读者尤其是广大同道和后学有所裨益,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利再版增订修正。

    读中医书和继承名老大师及先辈的学术经验,必须要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如死背条文语句,死搬硬套业师的经验和方药,不能融会贯通,到用的时候,不是生搬硬套,就是感到知识贫乏,所谓左右逢源,也就无从谈起。读书和学习老师的医术要获得心得体会,关键是学会独立思考,有谓“俯而读、仰而思”,意即不仅要埋头读书,还要仰起头来仔细思索一番。要消化食物成养料,才有益于身体。如果只埋头读书,照搬老师的验方,不会独立思考,就不会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知识的积累就永难深厚。拜师学医和读书不仅要独立思考,且还要反复思考,因为老师的经验和书本的内容多有深奥之处,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获得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如浅尝辄止,就只能是一知半解。学习老师的经验和运用书本上的东西,如离开时间、地点、条件而生搬硬套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取其精华,择善而从,下一番领悟的功夫,非常必要。汉代王充就是一个用积极的批判精神来读书的 典范。毛泽东是一位读书善于独立思考,并从书本中获取心得体会的大家。毛主席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有敢于保护一切正确东西的精神”。清·吴鞠通精读前人著作,抓住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通过精读与临床验证,写成《温病条辨》是继承中求得创新发展的典范,给吾辈和后学者以深刻的启发。“君子深造,欲其自得”此之谓也。
, 百拇医药
    (三)人生坎坷,吾赞赏“顺境中要虚怀若谷,逆境中要百折不回,绝境中要勇往直前。”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在不得志或遭受挫折时,意志消沉,不思奋发图强,使大量的时间白白地流失,结果一事无成。吾则把不得志作为奋发努力的契机,把劫难作为前进的动力。通观历史上大凡处于逆境中的人,义愤满胸,非要抒发出来不可,于是就进行著述和研究,《周易》《春秋》《离骚》《史记》等历史名著,作者均在逆境中写成,吾在逆境中,写成此书,亦是梦想成真,逆境反使人进取,乃至拼命,逆境能发愤图强,创造机会,总结经验,把所学所得写出来,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学医必须立志,立志是实践奋斗目标的决心。孟子认为人必须立志,他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但实现志向必具备才能,而卓越的才能则来源于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中医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离不开实践。没有实践,那有真理,没有实践,那有真知,要茯得真知,必须躬行实践,这才是千古不易的至理。食蜜果,又知其所由从来,会增其甘美。研究过来人的成就,探讨老一辈的学术特色,寻求老一辈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规律,可增长继承和创新的才干。“不创新义,何以辨雄”,中医面临多方的挑战,中医要走出低谷,光讲理论不行,必须有简便廉验的卓越疗效,善于运用辨证论治的法宝,善于继承,敢于创新,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绝招。
, 百拇医药
    任应秋大师指出:“所谓‘聪明敏哲’、‘虚怀灵变’、‘勤读善记’、‘精鉴确识’、‘渊博通达’这些本领,却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人都可通过学习,逐渐培养得来”。老辈名老中医之路,就是勤、苦、恒之路。吾辈必循着老一辈名老的勤、苦、恒之路勇往直前。吾在逆境中还要以“勤”为径,以“苦”为舟,努力为中医的真正复兴多做奉献。

    中医古书之序跋,钩玄提高,寄意深远,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的佳序,令读者出神入化,果真提神,故先读佳序,再读正文,定别有洞天。稿件初成,笔者出于对老一辈中医临床大师的景仰之情,写信请求为拙作赐写佳序,承蒙邓铁涛、任继学、颜德馨、焦树德、路志正、谢海洲、何任、周仲瑛、陆广莘、张学文、丛林、陈瑞春等老师,及恩师朱良春先生对晚辈奖掖有加,在百忙中赐写序言,邓老、颜老并赐题字,令晚辈不胜感激,谨致衷心谢忱,深切谢意,有谓读其佳序,如见其人,大可了却景仰之情也。付梓前承何绍奇师兄全面审阅,提出宝贵意见,并建议改书名为《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在此一并致谢。匆匆付梓,亦无妙笔生花之才,书中错漏在所难免,,望医林贤达,不吝指正,馨香祷之!, http://www.100md.com(邱志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