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376260
中医外感热病治疗溯源(二)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31期
     都说辛温解表难用

    《伤寒杂病论》用辛温解表方药治疗表证时,只提到“当解表”、“当发汗”,从不提“当散寒”“当辛温”,对用辛温解表方药治疗表证,严立禁忌症和适应症,法度森严;除阴虚血伤、酒客阳虚诸证忌用发汗之外,还嘱以少量多次服用。服药后要温覆取汗,啜热稀粥以助药力,而不肯多用热药;并示意“取微似汗出”,中病即止,不必尽剂,恐伤阳耗阴变生它证;详细论述过汗、误汗所导致的各种变证、坏病,凡温针、火劫取汗,皆视为误治……由此可见,张仲景处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对用辛温解表方药发汗治疗表证,是十分谨慎的。辛温解表方药发汗治疗表证有效,但其法度不易掌握,一有偏失,便成弊端。这与小柴胡汤的“但见一证便是”的轻松用药方法,恰成鲜明对照。所以,晋唐以来寻求更安全、更有效的解表方药的医家也不在少数。

    《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之中已收有一些辛凉解表方药。宋代韩祗和倡导“伤寒乃伏阳为热”学说,发汗解表全不用仲景方药,而是按不同的温热时节自制辛凉清解之剂,开辛凉解表之先河。韩祗和《伤寒微旨论》云:“盖太平之人,饮食动作过妄而阳气多,若用大热药发表,则必变成坏病,故参酌力轻而立方也。”他从自己当时所处“太平盛世”的时代,认为当用辛凉解表,对仲景麻桂辛温之剂,概予舍弃不用。与此相反,张子和《儒门事亲》云:“解利伤寒、温湿热病,治法有二:天下少事之时,人多静逸,乐而不劳,诸静属阴,虽用温剂解表发汗,亦可获愈。及天下多故之时,荧惑失常,师旅数兴,饥饥相继,赋役既多,火化大扰属阳,内火即动,外火又侵,医者不达时变,犹用辛温,兹不近人情也。止可用刘河间辛凉之剂,三日以里之证,十全八九。予用此药四十余年,解利伤寒、温热、中暑伏热,莫知其数,非为炫也,将以证后人之误用药者也。”张氏这段论述认为“乱世”当用辛凉,与韩祗和所论“治世”当用寒凉之剂,似乎两相悖谬,但他们都强调自己所处的时代,当远辛温而用辛凉。
, 百拇医药
    庞安常、朱肱在仲景麻桂方中加入石膏、知母、葛根等寒凉药物,使辛温之方变为辛凉之剂,古方得以新用,颇为得法,后世多予遵从。庞安常《伤寒总病论》所载辛温之剂“圣散子”,曾经被很多人所服用,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不少人因此毙命。所以后世不少医家对此深有看法,严加批评。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圣散子”实属于治寒疫的方药,然而由于苏东坡的推荐,人们不加别白而大行于天下。1151年瘟疫流行,许多人因服用“圣散子”而被害。所以陈言说:“今录以备寒疫,治疗用者,宜审究寒温二疫,无使偏奏也。”这也从反面说明,治外感热病,特别是里热外发型的时行疫病,当用清解凉药,误用温热则后果堪虞。

    刘完素《伤寒直格》认为:“寒主闭藏,而腠理闭密,阳气怫郁不能通畅,怫然内作,故身热燥而无汗。”“非谓伏其寒气而变为热也。”这与韩祗和“郁阳为患”说是一致的。而且刘氏进一步指出:“六经传变,自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之病,”在治疗伤寒病时,虽未废仲景麻桂之方,但已明示辛凉清解更切于临床应用。此外,他还吸取了庞安常、朱肱在麻桂方中加寒凉药物,变辛温为辛凉的治法。他在“伤寒表证表用麻黄汤发汗”条下,进一步指出:“不若通用天水散,或双解散之类甚佳,无使药不中病益加害也。白虎合凉膈散乃调理伤寒之上药,伤寒甚妙。”刘氏又云:“凡伤而危殆矣。”他自制清解之方,忌辛温发汗,倡辛凉清解,旗帜鲜明,对世后有较深的影响。张子和第一次明确指出,寒凉清解之药亦可致汗解表。他说:“世俗只知惟温热者可为汗药,岂知寒凉亦能汗也。”寒凉能清解郁热,使阴阳和利,故能汗出而愈。
, 百拇医药
    王履有感于辛温解表的难于使用,愤而在《医经溯洄集》中提出“法也,方也,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对于韩祗和、庞安常、朱肱、刘河间等医学家在仲景麻黄汤、桂枝汤中加入寒凉药,治疗春夏季节的温热病的做法,王安道也大为不满。他说:“韩祗和虽觉桂枝汤之难用,但谓今昔之世不同,然未悟仲景书,本为即病之伤寒设也。且其著《徽旨》一书,又纯以温、暑作伤寒立论。而即病之伤寒,反不言及,此已是舍本徇末,全不窥仲景藩篙”,“至于刘守真出,亦以温暑作伤寒立论,而遗即病之伤寒。其所处辛凉解散之剂,固为昧者有中风伤寒错治之失而立,盖亦不无桂枝、麻黄难用之惑也。既惑于此,则无由悟夫仲景立桂枝、麻黄汤之有所主(表证),用桂枝、麻黄汤之有其时(在冬季)矣。故其《原病式》有曰:‘夏热用麻黄,桂枝之类热药发表,须加寒药,不然,则热甚发黄,或斑出矣’。此说出于庞安常,而朱奉议亦从而和之。殊不知仲景立麻黄汤、桂枝汤,本不欲用于夏热之时也。苟悟夫桂枝、麻黄汤本非治温、暑之剂,则群疑冰泮矣。”“夫欲加寒药于麻黄、桂枝汤之中,此乃不悟其所以然,故如此耳。若仲景为温、暑立方,必不如此,必别有法,但惜其遗佚不传,致使后人有多歧之患。”

    王安道的有关论述深受清代温病学家的好评,吴鞠通《温病条辨》认为,晋唐以来诸名家”,对于“温病一证,诸贤悉未能透过此关,多所弥缝补救,皆未得其本真,心虽疑虑,未敢直断明确,其故皆由不能脱却《伤寒论》蓝本,其心以为推戴仲景,不知反晦仲景之法。至王安道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曹东义、王生茂、郭双庚、王振瑞、王丽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