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377842
湿热病与湿热方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33期
     这里所谈的湿热病,乃属杂病范畴,不包括热病中之湿温病。杂病中常见的湿热病有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肺脏湿热证,其治各有其方,兹结合临床实践分述如下。

    1.脾胃湿热证

    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及酒酪,致脾胃恣生湿热引起。湿热壅滞脾胃,必然影响脾胃之运纳和升降,故临床多表现为脘腹胀闷、食少无味、厌油欲呕、渴而不饮、小便黄少、大便溏而不爽,有的患者还出现皮肤发黄,苔腻,脉滑数或缓濡等。笔者治此病,常将茵陈蒿汤(茵陈24克,栀子15克,大黄6克)合五苓散(桂枝、茯苓、泽泻、猪苓各9克,白术15克)化裁。苔黄腻者,去桂枝,加黄连6克;苔白腻者,加藿香9克、白蔻6克;苔白腻而脘腹胀甚者,加厚朴15克,苍术、陈皮各9克;呕吐者,加半夏、生姜各12克。

    2.肝胆湿热证
, 百拇医药
    多由肝胆感受湿热之邪,或肝胆气郁,致胆汁疏泄不畅,化生湿热引起。其证或表现为胁肋隐痛、心烦口苦、易于发怒、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上证不解,又见阴囊湿疹,或妇女阴部瘙痒,或黄带多等湿热下注之候。或表现为右胁下剧痛,痛而拒按,恶心呕吐,甚则寒颤高热,身目发黄,苔黄厚,脉滑数等(此病西医多诊断为毛细胆管炎或胆结石合并感染)。前者宜用龙胆泻肝丸治之,后者笔者常用四逆散(柴胡12克,枳实18克,白芍15克,甘草6克)合香连丸(木香12克,黄连9克)加茵陈、金钱草各30克,半夏、竹茹各12克;大便秘结者,更加大黄9克、厚朴15克,均可获满意之效。

    3.肠腑湿热

    
多由夏秋之际,外受湿热之邪,内伤饮食生冷,化生湿热,下注肠腑,致大肠传导失司引起。其病或以泄泻为主,或以痢疾为主。泄泻之特点为腹痛即泻,泻而不爽,大便为黄褐色气秽;痢疾之特点为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且上述两者都可伴有发热、口中微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等。其治虽然均当清热祛湿,但选方用药则不同。前者宜用葛根芩连汤(葛根18克,黄芩12克,黄连9克,甘草3克)加减;后者宜用白头翁汤(白头翁30克,秦皮15克,黄连、黄柏各9克),或更加木香、白芍、槟榔、枳壳治之。
, 百拇医药
    4.膀胱湿热

    或由外感湿热,蕴结膀胱,或由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引起。其证尿频尿急,尿痛尿灼,小便黄赤浑浊,短少不利,或尿中有砂石,并伴有舌红,苔黄厚,脉滑数等。宜清热利尿通淋。无砂石者,当用八正散(萹蓄、瞿麦、栀子各15克,木通9克,滑石18克,车前子12克,大黄6克,甘草3克)治之;有砂石者,笔者常用自拟的通淋排石汤(金钱草30克,石苇18克,冬葵子、车前子、茯苓、生地各15克,泽泻、竹叶、木通、鸡内金各9克)随证加减。结石过大,不易排出者,应先用激光碎石,然后再服此方。

    5.肺腑湿热

    一般不称湿热壅肺,而叫痰热阻肺。所以然者,以湿在肺中,多化为痰也。痰热阻肺,或由肺中宿饮湿浊,郁久而成热成痰;或由邪热入肺,煎熬肺液成痰,致痰热滞肺引起。其证常见咳嗽气紧,胸痛,咯黄色稠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应清热除痰。笔者常用千金苇茎汤(芦根18克,冬瓜子15克,薏苡仁30克,桃仁12克)加桔梗、大力治之。有发热而喘者,更合麻杏石甘汤(麻黄 6克,石膏30克,杏仁12克,甘草6克);痰如脓样,量多腥臭者,再加鱼腥草、金银花各30克治之,屡用屡效。

    总之,湿热所在部位不同,不仅表现各异,而且用方也不同。故医者若只知湿热,不知湿热在何脏腑,就无法下手开方。, http://www.100md.com(陈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