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速递 > 医药快讯
编号:10379618
医药快讯(2004.04.28)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37期
     我国SARS病毒准种和基因变异特点研究获重大进展

    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王福生教授领衔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SARS病人体内病毒准种的组成特点和相关基因的变异规律。这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新近正式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新发传染病杂志》上,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SARS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

    据了解,SARS是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损害人体多个器官的特殊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程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而病毒准种是病毒性传染病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影响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结局,同时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对预防性疫苗的研制产生重要影响。由于SARS病毒是一种新型的核糖核酸(RNA)病毒,为了阐明SARS病毒是否在病人体内发生严重的基因变异、这种病毒准种的组成和基因变异是否影响临床病程等问题,在军队SARS攻关课题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王福生带领课题组在P3实验室展开昼夜攻关。
, http://www.100md.com
    课题组在去年SARS流行期间,针对302医院接收的北京地区第一批SARS病人的标本,采用先进的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分离出的SARS病毒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病毒全长S基因中,存在有110多个变异的位点,其中9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基因变异位点在国际上属首次发现。特别是他们在同一病人体内首次发现不同的SARS病毒变异株的存在,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揭示了SARS病毒准种的存在和相关特点。这些研究表明,SARS病毒的感染在体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于基因的变异使它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动态变化,但SARS病毒基因变异发生的频率比已有的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要低,这可能与SARS病毒仅引起急性感染有关。

    据有关专家介绍,以上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病毒毒力的特点,而且有助于指导实施抗病毒治疗,同时对指导SARS疫苗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黄显斌 胥金章)

    日本启动癌症免疫疗法研究
, http://www.100md.com
    日本日前启动了免疫疗法研究。继手术、抗癌药物、放疗之后,免疫疗法将作为第四种治疗癌症的方法正式进入临床研究。

    文部科学省从4月开始启动了免疫疗法研究项目,从全国的研究人员中征集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制定了5年计划加以推进。为了将研究成果用于临床,具体工作将交由临床研究情报中心全权负责。

    健康的人身上有时也会出现“癌芽”,只是免疫力将其消除了。如果它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继续生长,就会变成癌,待其长大到一定程度,人体就会分泌抑制免疫功能的物质。免疫疗法就是要将受到癌症攻击的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数十倍或数百倍。与抗癌药物相比,免疫疗法的副作用也更小。专家指出,免疫机制已在分子层面得到破解,人们已有可能利用科学依据进行研究。

    目前临床研究上引人注目的疗法有:久留米大学的伊东恭悟教授等人开发的“定制疫苗疗法”和理化研究所免疫过敏科学研究中心谷口克等人开发的“NKT细胞疗法”。
, http://www.100md.com
    伊东教授等人利用从癌细胞中提取的癌抗原制造出多种疫苗,并在治疗中给患者注射。研究人员在300多名患者身上进行了试验,目前治疗前列腺癌的疫苗已取得很好疗效。

    谷口等人发现了对癌细胞具有较高杀伤力的新的免疫细胞(NKT细胞),以及可以激活这种细胞的物质。他们与千叶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藤泽武彦一道进行了预防肺癌复发的临床研究,这可望对治疗癌症产生广泛效果。

    但免疫疗法也是有局限的,许多专家认为单靠免疫疗法不可能使癌症肿块消失。据认为,免疫疗法可望用于预防癌症复发,包括治疗继发性癌症和小型转移性癌症等等。据推测,目前约有数百万人曾经患过癌症,其中许多人都担心癌症复发和转移,免疫疗法在有效预防癌症复发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可以考虑与手术和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配合使用。

    现在,民间的诊所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免疫疗法,但鱼龙混杂的状态在患者中引起了混乱。因此,免疫研究会正考虑把会员进行的研究内容通过互联网加以公开。
, 百拇医药
    调查显示欧洲人被有毒物质“包围”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日前发布的一份公报称,该组织在一些欧洲人体内共查出至少76种有毒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在许多消费品中都能找到。

    这份公报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所在地,该组织研究人员对47人的血样进行了化验,其中包括来自欧洲17个国家的39名欧洲议会议员。测试化验涉及5大组101类物质:第一组是杀虫剂,其中包括现已禁用的DDT;第二组是残留性有机污染物,即已经逐步禁止使用的PCB;第三组是阻燃剂,主要存在于电脑、电视机和沙发中;第四组是酞类物质,存在于塑料、美容品、玩具等物品中;第五组为含氟物质,存在于物品的聚四氟乙烯覆盖层和某些纺织品中。这些毒性物质的危害主要为可能致癌或导致内分泌紊乱。

    调查发现,受测试议员平均每人体内查出41种有毒物质,最多的达54种。有13种物质在所有受测试者身上都被发现。含量最高的首推第四组里的邻苯二甲酸酯(DEHP),这种物质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生殖和妊娠。(杨 骏)
, http://www.100md.com
    开颅术渐行渐远——颅内手术快步进入微创时代

    颅内手术因其风险性大,神经外科医生一直以来都被称为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的人”。随着神经外科逐步过渡到微侵袭神经外科,颅内手术正快步进入微创时代。

    日前,来自国内外30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会聚南京,共同探讨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据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史继新教授介绍,神经外科的发展经历过经典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目前正过渡到微侵袭神经外科阶段。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含义就是以尽可能小的创伤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或应用某些特殊治疗方法,如血管内栓塞、立体定向放疗等技术达到过去需要通过开颅才能治疗的效果。但值得一提的是,从事这类手术的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神经外科临床和高水准的技术操作水平,同时还需要一支娴熟的辅助检查技术队伍。(朱旭东 龚怡)

    世卫组织称全球麻疹死亡人数减少30%
, http://www.100md.com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7日发表一份联合公报指出,1999年~2002年间,全球因麻疹死亡的人数减少了30%,而非洲则减少了35%。

    公报指出,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成果,是因为在深受麻疹困扰的45个国家实施了一项给80%儿童接种疫苗的战略。1999年~2002年间,这些国家每年耗资1.4亿美元,使近1.5亿儿童接种了麻疹疫苗,从而大大减少了儿童患麻疹死亡的人数。

    报告说,按目前取得的成果,到2005年完全可能实现联合国确定的将麻疹死亡人数减半的目标。不过,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告诫人们不能放松警惕,因为麻疹目前仍是造成儿童死亡的头号杀手。(丁喜刚)

    限制饮食热量可预防糖尿病和心脏病

    美国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每日限制摄取的热量,可显著降低患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
, http://www.100md.com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采用极低热量饮食的五、六十岁的老人,患上述疾病的比率与比他们小几十岁的人差不多。

    研究人员在美国和加拿大让18名35岁~82岁的男女食用极低热量饮食3年~15年,并与食用典型“西方”饮食的对照组18人作比较,得出了上述结论。(范小林)

    新型抗生素“生物导弹”在四川研究成功

    从日前在成都举行的2004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上获悉,华西医院丘小庆教授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研究出新型抗生素“生物导弹”,结束了人类数十年来在耐药性菌面前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目前,“生物导弹”已进入国家新药评审测试。

    据介绍,病毒或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医学领域非常棘手的前沿课题。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出现给受病菌感染的患者带来了有效治愈途径,但细菌很快就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又开始研究新的抗生素,半合成的青霉素出现了。然而,细菌不久又产生了对这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我国著名的药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文思因此明确指出,细菌耐药性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威胁绝不亚于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病。
, 百拇医药
    10年前,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的丘小庆开始寻求新办法来对抗细菌。无数次实验后发现,在细菌的蛋白质上插上一种导向性的分子物质,细菌就不能识别了,而导向器后面的纳米级生物分子机器可以定向攻击细菌。这种药物改变了以前抗生素被动打击细菌的做法,变成主动、有目的的攻击,和应用导弹有相似之处。这一成果的实质就是巧妙地将自然界上亿年生存竞争汰选出来的生物物质组合而成全新药物。

    现有结果证实,它对耐药菌株有远远强于现有抗生素的杀伤力,而且非常安全。在170小时内,“生物导弹”只需加大0.5倍的剂量就可以杀灭细菌,而目前的抗生素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花70倍的剂量。

    由于丘小庆在论文发表前就已经完成整个技术的专利保护体系,包括欧美的专利保护,这也是我国在一类新药中惟一拥有自主产权的科研成果。据丘小庆分析,全球青霉素总生产量约为36000吨/年,其产值约为720亿元/年。如果耐药金葡萄菌感染发生率为细菌感染发生率的10%,用于此类感染的抗生素耗费最低将不少于72亿元/年,仅国内至少就有15亿元/年的市场需求。
, http://www.100md.com
    据丘小庆介绍,这项科研成果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实验室就可以完成的,希望通过此次博览会,能有企业参加到这项科研工作中来。(吕庆福)

    深圳完成我国内地首例机器人手术

    一位病人躺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一张手术台上接受胆囊全切手术,可台前竟然找不到动手术的医生。在这间播着柔和音乐的手术室内,主刀医生坐在离手术台5米外的一个操纵台上,像打游戏机一样操纵手术台上方的机器人“宙斯”的手臂,让它在远程控制下,精巧准确地为患者做手术。

    接受手术的患者潘女士受胆囊疾病折磨已久,医生经过诊断认为胆囊全切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根据她的病情,医生决定通过远程遥控机器人来为她手术。26日下午,潘女士在该院接受了我国内地首例远程遥控机器人外科手术。40分钟后,她患病的胆囊被完整切除,手术获得成功。院长周汉新博士介绍,像这样的手术,“宙斯”一般只需要15分钟,但因为是第一次操作,他相对谨慎,速度也相对放慢。
, 百拇医药
    据周汉新介绍,医院去年就从美国引进了价值150万美元的“宙斯”机器人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先后为几头患病的动物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周汉新说,无论多优秀的外科医生,在手术时都难免会因为呼吸而手颤,这必然影响手术精确性,而机器手臂则完全可以避免这种“失误”。同时,机器手臂的精确性比人手高很多,人手无法达到的医学禁区,机器手臂将可以轻易进入。

    周汉新说,自2001年,以首位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命名的“林德伯格手术”——在美国与法国间首例远程机器人手术完成后,手术机器人延伸了医生的手臂,令医生为相隔几千公里的病人进行手术成为可能。(李南玲)

    儿童发育专家不主张儿童依赖药物“增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发育儿科主任麻宏伟认为,目前因疾病导致的儿童身材矮小并不多见,建议身材矮小儿童不可盲目依赖药物“增高”,应到医院的专科门诊检查原因,“对症”治疗。
, http://www.100md.com
    麻宏伟介绍,目前发现有300多种疾病伴有身材矮小,这些疾病包括营养不良、女孩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垂体性侏儒、骨骼发育异常等。因疾病引发的儿童生长激素分泌低下,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促使生长激素升高,早期到医院检查,查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沈阳市妇儿保健中心发育儿科主任王树杰认为,目前市场上宣传的各种增高药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儿童,比如不少孩子个子低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一旦检查发现儿童甲状腺素水平低,只需服用甲状腺素片即可刺激分泌生长激素;而不少身材矮小的女童更不可轻易服用各种增高药,应首先考虑到是否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通过到正规医院进行B超检查和染色体检查,进行确诊后方可采用生长激素治疗。

    沈阳多家大医院的儿童发育专家认为,儿童增高尚需从科学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入手,家长切不可盲目信赖增高药、增高仪,以免误了孩子生长发育的最好时机。 (葛素红)

    我国高原病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
, http://www.100md.com
    记者从全军高山病防治中心了解到,我国高原病防治已从原来的影像结构、内分泌研究进入分子结构、基因水平研究,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从20年前的60%下降到10%以下,治愈率达99%以上。

    以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为代表种类的高原病,发病快,治疗难,死亡率高。全军高山病防治中心的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刻苦攻关,在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机理、防治措施、现场救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他们针对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特点,研究出20多套急性高原病抢救方案,并研究成功高原红景天、高原安、高原康等10多种抗缺氧、抗疲劳、预防急性高原病的预防保健药,形成了一整套急性高原病的防治体系。

    在慢性高原病发病机理及防治领域,他们针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研制出高红冲剂,并应用于临床。在慢性高原心脏病的研究方面,他们也取得了初步进展。

    全军高山病防治中心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指导部队和地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高原病的防治工作。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西藏驻军团以上、地方县以上的医院如今都能治疗高原病,急性高原病的治愈率在99%以上,昔日被称为“高原恶魔”的高原病已被降服。(邹陈东)
, 百拇医药
    试验表明干细胞疗法有助于修复受损心脏

    美国科学家近日开展的临床试验表明,将心脏病患者自身的骨髓干细胞注入他们的心脏中,能够帮助受损的心肌再生。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7日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南美洲20名接受过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进行试验。他们从其中一半患者的骨髓中提取出干细胞,然后将患者各自的干细胞分别注射到他们心脏上明显受损的位置。另一半患者则作为对照组,没有进行这样的干细胞治疗。

    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治疗的患者心脏渐渐能够泵出更多的血液。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干细胞促进受损心肌再生,从而形成更多的血管。另外,接受治疗患者体内“结合素43”蛋白质的水平也较高,这种物质对细胞交流至关重要。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蛋白质的增多可能是由于新生心脏细胞引起的,也可能是干细胞将现有细胞从休眠状态“唤醒”所致。
, 百拇医药
    此次试验显示干细胞疗法是治疗心脏病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此前对该技术展开的一系列动物和人体试验却得出相互矛盾的结果。而今年初,韩国科学家在进行类似试验时,因造成患者血管内生成异物而中止。专家认为,利用干细胞修复心脏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曹丽君)

    世卫组织总干事说非典应对措施已今非昔比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26日说,世界各国和地区已从去年全球范围内的非典暴发中加强了对这种流行病的认识,因此目前对非典的防范状态比去年要好得多。

    李钟郁是在墨尔本参加一个国际健康大会时作上述表示的。他对当地媒体说,去年非典造成人们恐慌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对它知之甚少,但现在人们不仅查明了导致这种疾病的病毒,而且掌握了这种病毒的基因序列。他说,“我们现在知道如何应付非典”。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为防止今年非典再度流行投入了很多。
, 百拇医药
    李钟郁指出,去年的非典疫情使人们知道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他对中国政府在近来国内出现非典病例后与世卫组织紧密联系和合作表示赞赏。他还说,世卫组织将继续关注中国的非典疫情,但目前还不会急于下判断,也没有必要发布任何旅行警告。(米立公)

    科学家发现“莫扎特效应”的原理

    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莫扎特效应”。它的科学原理在哪里?发现这一效应的美国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分子基础。

    1993年,美国威斯康星奥什科什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罗谢等人发现,大学生听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后,在空间推理测试中的得分有明显的提高。这一发现激起了公众对莫扎特音乐的热情,但一些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罗谢及其合作者最近在旧金山举行的认知神经学研讨会上说,莫扎特奏鸣曲也能提高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他们在新研究中发现,听了莫扎特奏鸣曲的大鼠,其大脑海马区内刺激和改变脑细胞联系几种基因的活跃水平有明显提高。

    这些基因分别负责生成一种神经生长素、一种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化学物质以及一种神经突触生长蛋白质。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有助于为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神经退化疾病的患者设计音乐疗法。

    此前一些科学家认为,“莫扎特效应”的产生只是因为音乐能让人的情绪变好,或者这与莫扎特作品独特的节奏有关。有研究发现,这些节奏与人类大脑的一些节奏周期相符。

    但是,不管“莫扎特效应”的奥秘是什么,莫扎特音乐已在临床上应用。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在听了莫扎特奏鸣曲后,其空间推理和社交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莫扎特音乐还被发现能缓解严重癫痫患者疾病发作的症状,而其他音乐却不能。, 百拇医药(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