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学2
编号:10412270
疟疾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学2》
     一、概述

    疟疾是由于疟邪侵袭人体,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以南方各省发病较多。多发于夏秋季节。

    中西医学对疟疾的认识基本相同,现代医学的疟疾属于本病范畴。另外,临床上以寒战、壮热、休作有时为特征的疾病也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引起疟疾的原因是疟邪,在《内经》亦称为疟气。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南方,所致疾病较重,易于内犯心神及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
, 百拇医药
    疟邪的种类决定着疟气之浅深,其行更之迟速,决定着与营卫相搏的周期,从而表现不同的休作交替时间。疟疾以间日一作者最为多见,疟气深而行更迟者,则间二日而发,形成三日疟。

    (二)病机

    1基本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疟邪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与营卫相搏则作,与营卫相离则止,再次与营卫相搏则引起再一次发作。疟邪伏于半表半里,与营卫相搏,入与阴争,阴盛阳虚,以致恶寒战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以致壮热,口渴,头痛,汗出。疟邪与营卫相离,则热退身凉,发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营卫气相集而邪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

    2病位 疟疾病位在半表半里,疟邪常出入于营卫之间,以致阴阳虚实交替。

    3病理性质 本病多属于邪实之证,久发则形成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不同种类的疟疾病理性质各有不同,根据疟疾阴阳偏盛、寒热多少的不同,把通常情况下所形成的疟疾称为正疟;疟邪引起的病理变化以阳热偏盛为主或素体阳盛,临床表现寒少热多者,则形成温疟;疟邪引起的病理变化以阳虚寒盛为主或素体阳虚,临床表现寒多热少者,则形成寒疟;在南方地区,由瘴毒疟邪引起,以致阴阳极度偏盛,心神蒙蔽,神昏谵语者,则形成瘴疟;疟病日久,疟邪久留,使人体气血耗伤,正气不足,每遇劳累则疟邪复与营卫相集而引起发病者,则形成劳疟;疟病日久,气机郁滞,血脉瘀滞,津凝成痰,气滞血瘀痰凝,结于胁下,则形成疟母。
, 百拇医药
    4病机转化 病变初期多为实证,疟病日久,可损伤正气,形成虚证之劳疟,或病久导致气滞、痰凝、血瘀,结于胁下,从而形成虚实夹杂之疟母。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周期性发作,间歇期症状消失,形同常人。典型的发作过程是:发病急骤,首先表现恶寒战栗,面色苍白,肢体厥冷,得衣被不减;继则壮热,面色潮红,头痛,口渴,虽近冰水而不凉;最后全身大汗,体温骤然降至正常,顿感轻松舒适,常安然入睡。整个过程通常持续5~8小时左右。多数疟疾患者,间歇一日之后,又有类似症状的发作,周期性及间歇性是本病临床表现的重要特点。居住或近期到过疟疾流行地区,有蚊虫叮咬史,在夏秋季节发病,可作为参考。

    2辅助检查 必要时进行血涂片检查疟原虫,若查到疟原虫则为诊断疟疾的确切依据。

    四、鉴别诊断
, http://www.100md.com
    疟疾需与其他有寒热往来表现的疾病相鉴别。感冒、伤寒、一些疾病的下焦湿热、肝胆湿热证、肺痨、外科疮毒等病证,均可出现寒热往来,但发作的时间规律、兼见症状、未发时的表现等均有不同,可供鉴别。与疟疾不同的是:其他病证的寒热往来一般发作无定时;即使在寒热不甚之时亦必有其它病证的症状存在;发病一般无季节性、地区性特点。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瘴疟与一般疟疾的不同 一般的疟疾发作症状比较典型,休止之时,可如常人,定时而作,周期明显,神识清楚,发病虽以南方多见,但全国各地均有。而瘴疟则症状多样,病情严重,未发之时也有症状存在;周期不如一般疟疾明显;多有神昏谵语;主要在南方地区发病。

    2辨寒热之偏盛 对于一般疟疾,典型发作者属于正疟;和正疟相比较,阳热偏盛,寒少热多者,则为温疟;阳虚寒盛,寒多热少者,则为寒疟。在瘴疟之中,亦有寒热之偏盛,热甚寒微,甚至壮热不寒者,则为热瘴;寒甚热微,甚至但寒不热者,则为冷瘴。
, 百拇医药
    3辨正气之盛衰 疟疾每发,必伤耗人体气血,病程愈久,则气血伤耗更甚。正气亏虚,易于形成劳疟而反复发作。

    (二)治疗原则

    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在诊断为疟疾后,即可截疟。在此基础上,根据疟疾证候的不同,分别结合和解表里、清热保津、温阳达邪、清心开窍、化浊开窍、补益气血、软坚散结,祛瘀化痰等治法进行治疗。

    (三)分证论治

    1正疟

    [症状]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栗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多为间隔一日,又有相同的症状发作。

    [舌象]舌红,苔薄白或黄腻。
, 百拇医药
    [脉象]脉弦。

    [证候分析]疟邪侵入,伏于半表半里。若疟邪与营卫相搏,正邪相争,则引起疟疾的发作。病邪入与阴争,阴盛阳虚,阳气被遏,故致呵欠乏力,寒战鼓颔;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则壮热,汗出,口渴引饮。终则疟邪与营卫相离,邪气伏藏,发作停止。病初苔多薄白,化热则见苔黄腻,疟脉自弦,弦紧主寒盛,弦数主热盛。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方药]柴胡截疟饮。方中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导邪外出;常山、槟榔祛邪截疟;配合乌梅生津和胃,以减轻常山致吐的副作用。

    加减:

    ①常加青蒿以加强祛邪截疟。

    ②口渴甚者,可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
, http://www.100md.com
    ③胸脘痞闷,苔腻者,去滞气碍湿之参、枣,加苍术、厚朴、青皮理气化湿。

    ④烦渴,苔黄,脉弦数,为热盛于里,去辛温补中之人参、生姜、大枣,加石膏、花粉清热生津。

    2温疟

    [症状]寒少热多,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疼,口渴引饮,尿赤便秘。

    [舌象]舌红,苔黄。

    [脉象]脉弦数。

    [证候分折]由于素体阳盛而复感疟邪,或夏伤暑邪,暑热内蕴,里热炽盛,故表现为热多寒少,口渴引饮,便秘尿赤。夏暑贪凉,兼感风寒,外束肌表,营卫失和,以致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均属热盛于里之象。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 百拇医药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

    方中以白虎汤清热生津,桂枝疏风散寒.

    加减:

    ①可加青蒿、柴胡以和解祛邪。

    ②津伤较甚,口渴引饮者,酌加生地、麦冬、石斛养阴生津。

    3寒疟

    [症状]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体倦。

    [舌象]舌苔白腻。

    [脉象]脉弦。

    [证候分析]素体阳虚而复感疟邪,或兼感寒湿,寒湿内盛,郁遏中阳,阳气不能外达,故致热少寒多,口不渴,神疲体倦。寒湿内困,脾胃失于健运,气机不畅,故致胸闷脘痞。苔白腻,脉弦,为寒湿内阻之象。
, 百拇医药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中以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桂枝、干姜、甘草温阳达邪,天花粉、牡蛎散结软坚。

    加减:

    ①可加蜀漆或常山祛邪截疟。

    ②脘腹痞闷,舌苔白腻者,为寒湿内盛,加草果、厚朴、陈皮理气化湿,温运脾胃。

    4瘴疟

    1)热瘴

    [症状]寒微热甚,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

, http://www.100md.com     [舌象]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

    [脉象]脉洪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瘴毒疟邪侵入人体,由于素体阳盛,或热重于湿,或湿从热化,热毒内郁,蒙蔽心神而发为热瘴。由于热盛于内,故热盛寒微,或壮热不寒,肢体疼痛。热毒上蒸,则头痛,面红目赤。热毒内蕴中焦,致使胃气上逆,故胸闷呕吐。热盛津伤,故烦渴喜冷饮,大便秘结。热移膀胱,则小便热赤。热毒上蒙心窍,神明失司,故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均为热毒内盛之象。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方药]青蒿素合清瘴汤。

    青蒿治疟在我国在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即被用于治疟。从青蒿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对间日疟、恶性疟均有良好疗效,具有速效、低毒的优点,特别是在救治西医所称的脑型疟及抗氯喹的恶性疟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瘴疟(恶性疟)的疗效优于青蒿原生药。用法:青蒿素浸膏片0.1g/片,0.2g/次,每日2次,连服4日。青蒿素油注射液0.1g/2m1/支,首次用量0.2g,肌注,分别在6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再各注射0.2g,共4次。
, 百拇医药
    清瘴汤为近代用于瘴疟的验方,具有祛邪除瘴、清热解毒、清胆和胃的作用。方中以青蒿、常山解毒除瘴;黄连、黄芩、知母、柴胡清热解毒;半夏、茯苓、陈皮、竹茹、枳实清胆和胃;滑石、甘草、辰砂清热利水除烦。

    加减:

    ①若壮热不寒,加生石膏清热泻火。

    ②口渴心烦,舌红少津为热甚津伤,加生地、玄参、石斛、玉竹清热养阴生津。

    ③神昏谵语,为热毒蒙蔽心神,急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清心开窍。

    2)冷瘴

    [症状]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腹泻,甚则嗜睡不语,神志昏蒙。

    [舌象]苔白厚腻。
, http://www.100md.com
    [脉象]脉弦。

    [证候分析]素体阳虚而复感疟邪,或兼感寒湿,寒湿内盛,郁遏中阳,阳气不能外达,故致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寒湿内阻,胃失和降,故呕吐腹泄。苔白厚腻,脉弦,为寒湿内阻之象。

    [治法]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方药]青蒿素合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青蒿素的作用及用法如上。加味不换金正气散有芳化湿浊,健脾理气之效。方中以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燥湿运脾;藿香、半夏、佩兰、荷叶芳香化浊,降逆止呕;槟榔、草果理气温脾除湿;菖蒲豁痰宣窍。

    加减:

    ①神昏谵语,合用苏合香丸芳香开窍。

    ②但寒不热,四肢厥冷,脉弱无力,为阳虚气脱,加人参、附子、干姜益气温阳固脱。
, 百拇医药
    5劳疟

    [症状]疟疾日久不愈,遇劳则发,发时寒热时作,但寒热较轻,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纳少自汗,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舌象]舌质淡。

    [脉象]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疟疾日久,气血耗伤,加之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致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纳少自汗,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疟疾日久,正气亏虚,而疟邪未除,劳则正气更伤,疟邪乘虚而入,复发疟疾,寒热时作,而成劳疟。因正气已虚,正邪交争不甚,故寒热较轻。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方药]何人饮。

    方中以人参益气扶正,制何首乌、当归补益精血,陈皮、生姜理气和中。
, http://www.100md.com
    加减:

    ①在疟发之时,寒热时作者,应加青蒿或常山祛邪截疟。

    ②食少面黄,消瘦乏力者,可加黄芪、白术、枸杞子增强益气健脾养血之功。

    6疟母

    [症状]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疼痛,或胁肋胀痛。

    [舌象]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

    [脉象]脉细涩。

    [证候分析]久疟不愈,气机郁滞,痰湿凝聚,血行不畅,瘀血痰浊结于胁下,形成积块,故见肋下积块,触之有形,按之疼痛,或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均为气血凝滞之象。

    [治法]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 百拇医药
    [方药]鳖甲煎丸。

    本方由23种药物组成,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具有活血化旗、软坚消结的作用,是治疗疟母的主方。

    加减:

    气血亏虚明显者,应配合八珍汤或十全大补丸等补益气血,以虚实兼顾,扶正祛邪。

    六、预防与调摄

    防止感受疟邪,是预防疟疾的根本措施,尤其是在夏秋流行季节,更应注意预防。由于蚊虫的叮咬是导致本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因此一方面要消灭蚊虫,同时需避免蚊虫叮咬,必要时采取预防用药。

    疟疾发作之后,遍身汗出,倦怠思睡,应及时更换内衣,并让患者安然入睡,注意休息。未发作之日,可在户外活动,但应避免过劳。饮食应爽口而富于营养,以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对瘴疟则应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复习参考题

    1.什么叫疟疾?试述其病机及诊断要点。

    2.正疟、寒疟、温疟、瘴疟、劳疟、疟母的病机、临床特征、治法及主方分别是什么。,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