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学2》
一、概述
鼓胀系因肝脾受伤,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在古医籍中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等。
鼓胀为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病证。多由黄疽、胁痛、肝癌等失治,气、血、水痰瘀积于腹内而成。所以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把它列为“风、痨、鼓、膈”四大顽证之一。说明本病为临床重症,治疗上较为困难。
本病最早见于《灵枢·水胀》、《素问·腹中论》,对其病名、症状、治疗法则等有了概括的认识。汉代《金匮要略》论述颇详。晋代葛洪首次提出放腹水的治法。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明确提出鼓胀的病因与寄生虫有关。金元时期对本病的认识有了很大发挥,进一步阐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的观点,治法上有主攻、主补的不同争论,深化了鼓胀的研究。及至明清,确立鼓胀的病机为气血水互结的本虚标实的病理观,治法上更加灵活多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 百拇医药
本节所讨论的内容,以腹部鼓胀如鼓为主症,就西医学而言,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的腹水,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因情志抑郁,气机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以致肝之脉络为瘀血所阻滞。再者,肝气郁结,脾土运化失职,水液运化发生障碍,以致水湿潴留与瘀血蕴结日久不化,痞塞中焦,便成鼓胀。
2酒食不节。嗜酒过度,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运化失职,酒湿浊气蕴结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波及肝肾,气滞不畅,血行受阻,开阖不利,致使气、血、水互结,遂成鼓胀。
3.劳欲过度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运化为后天之源,二者为生命之根本。劳欲过度伤及脾肾,脾伤则不能运化水谷,水湿由生;肾损则气化不行,湿聚水生而成鼓胀。
4.脾虚食积饮食积滞,胃纳失常,脾虚不运,气血不足,致使水湿、食积交杂不化,渐成鼓胀,正如《素问识》曰:“此因脾土气虚,不能磨谷,故旦食而不能暮食,以致虚胀如鼓也。”
, 百拇医药
5.感染血吸虫在血吸虫流行区,遭受血吸虫感染又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内伤肝脾,脉络瘀阻,升降失常,清浊相混,逐渐而成鼓胀。
6.黄疸、积聚失治黄疸本由湿热、寒湿所致,久则肝脾肾三脏俱病而气血凝滞,水饮内停渐成鼓胀。积聚本由气郁与痰血凝聚而成,致使肝脾气血运行不畅,肾与膀胱气化失司,而成水湿停聚,气滞血瘀,演成鼓胀。
本病证的病机主要是肝、脾、肾功能失调。初起重在肝脾,情志所伤,气机不利,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若失治、误治,水湿不去,土壅而侮木,肝郁更甚,其结果既可及血而致血瘀,又可使脾气更虚,水湿更盛。又肝、脾、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肝脾病变必然累及于肾。脾虚不运,肾精衰减,而导致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命门火衰,则进一步导致脾阳更虚,脾肾阳虚,水湿潴留更甚。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气郁结,郁久化热伤阴,肝阴不足必然导致肾阴不足,这样肝肾阴虚,使鼓胀病势日益加重。
总之,鼓胀的病机重点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瘀血、水饮互结于腹中。其特点为本虚标实。初、中期为肝郁脾虚,累及于肾,气血水互结。晚期水湿之邪,郁久化热,内扰心神引动肝风,卒生神昏、痉厥、出血等危象。
, http://www.100md.com
三、诊断
1.初起脘腹作胀,腹膨大,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或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出。
2.腹部膨隆,脐突皮光,暖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为“气鼓”;腹部胀大,状如蛙瞳,按之如囊裹水,为“水鼓”,胀病日久,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而颈部可见赤丝血缕,为“血鼓”。
3.常伴乏力、纳呆、尿少、出血倾向等。可见面色萎黄、黄疸、肝掌、蜘蛛痣
4.详审病史:本病证形成,常与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有关,或从黄疸、胁痛转化而来。其腹部膨胀的形成,常在致病因索不断作用下,日积月累逐渐而成。
5.腹部B超、x线食道钡餐造影、CT检查和腹水检查: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值降低或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均有助于诊断。
, http://www.100md.com
四、鉴别诊断
1.水肿病证是指体内水液潴流,泛滥肌肤,引起局部或全身浮肿。严重的水肿病人也可以出现胸水、腹水,因此需与鼓胀作出鉴别诊断。
水肿病证病位多在肌肤,病因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或劳倦太过,病变脏腑在肺脾肾。其病机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气化不行。其临床表现,初起从眼睑部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以至全身,亦有从下肢开始水肿,后及全身,皮色一般不变。后期病势严重,可见腹胀满,不能平卧等症。
鼓胀病位在腹部,病因为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感染虫毒以及它病转化而来。病变脏腑在肝脾肾。其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于腹部。其临床表现为腹部胀大,甚则腹大如鼓。初起腹部胀大但按之柔软,逐渐坚硬,以至脐心突,四肢消瘦,皮色苍黄;晚期可出现四肢浮肿,甚则吐血、昏迷等危象。
3.积证是指腹内结块。妇女的下腹部结块又名肠蕈。鼓胀以腹胀大为主症,而积证以腹中结块或胀或痛为主症,二者有别。但腹中积块又多为诱发鼓胀的原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3.痞满是指腹中自觉有胀满之感,或虽有胀满而无胀急之象。鼓胀可兼有腹满且有胀急之状,病程长而腹内有癥积等有形之物。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新久缓急鼓胀虽然病程较长,但在缓慢发病当中又有缓急之分。若鼓胀在半月至一月之间不断进展为缓中之急,多为阳证、实证;若鼓胀迁延数月,则为缓中之缓,多属阴证、虚证。
2.辨虚实鼓胀虽属虚中夹实,虚实错杂,但虚实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一般初起为肝脾失调,肝郁脾虚;继则肝脾损伤,正虚邪实,终则肝脾肾三脏俱损。所以,实证多见气滞湿阻,湿邪困脾,热郁血瘀,以及虫积;虚证多见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
3.辨邪实邪实中要辩气滞、瘀血、水饮的侧重。鼓胀以气滞、瘀血、水饮互结最为突出。腹部膨隆,脐突皮光,叩之如鼓以气滞为主,腹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以水饮为主;腹胀大,内有癥积疼痛,外有赤丝血缕,则以瘀血为主。
, 百拇医药
(二)治疗原则
本病证为虚实错杂,所以治疗原则的确立应在辨别虚实的基础上,确立攻补兼施之法。证偏重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者应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证偏重气滞、瘀血、水饮者应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总之,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切忌一味攻伐,导致正气不支,邪恋不去,出现危象。
本病初期根据病机采用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可暂用峻剂逐水,后期本虚标实酌情攻补兼施。
(三)分证论治
气滞湿阻
症状: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作胀,暖气后稍减,或下肢
微肿,舌苔白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除湿散满。
, 百拇医药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方中柴胡、积壳、芍药、川芍、香附疏肝解郁;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健脾利湿;桂枝辛温通阳,助膀胱之气化而增强利水之力;苍术、陈皮、厚朴行湿散满。若苔腻微黄,口干而苦,脉弦数,为气郁化火,可酌加丹皮、桅子;若胁下刺痛不移,面青舌紫,脉弦涩,为气滞血瘀者,可加延胡6索、丹参、莪术;若见头晕、失眠、舌质红、脉弦细数,气郁化火伤阴者,可加制首乌、枸杞、女贞子等。
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腹胀满,得热稍舒,周身困重,怯寒肢肿,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水滑,脉弦迟。
治法:温阳散寒,化湿醒脾。
方药:实脾饮。
本方以附子、干姜、白术振奋脾阳;木瓜、槟榔、茯苓行气利水;厚朴、木香、草果理气健脾燥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胃气。水肿重者可加桂心、猪苓、泽泻,脘胁胀痛可加青皮、延胡索;脘腹胀闷加郁金、枳壳、砂仁;气虚少气者可酌加黄芪、党参。
, http://www.100md.com
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尖边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
中满分消丸改丸为汤。本方出自《兰室秘藏》,以辛散、苦泄、淡渗之药组成。方中重用厚朴、帜实,合以姜黄,苦温开泄,行气平胃;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同用,取泻心之意,辛开苦降,分理湿热;又以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润胃滋阴;泽泻、猪苓、茯苓,白术理脾渗湿,少佐橘皮、砂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以扶正寓补脾胃之法于分消解散之中。诸药相合,可使湿热浊水从脾胃分消,使热清、水去、气行,中满得除。茵陈蒿汤中,茵陳蒿
清热利湿,桅子清利三焦湿热;大黄泄降肠中瘀热。舟车丸中,甘遂、大戟、芜花攻逐皖腹之水,大黄、黑丑荡涤泻下,使水从二便分消;青皮、陈皮、摈榔、木香理气利湿;方中轻粉一味走而不守,逐水通便。舟车丸每服3枳g—6g,应视病情与服药反应掌握服用剂量。面目肌肤黄疸明显者去人参,干姜加龙胆草、枳子。腹胀甚重、大便秘结可加商陆、大黄。
, 百拇医药
肝脾血瘀
症状: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干饮水不放下咽,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
方中川芎、赤芍、大黄、莪术、延胡索、当归活血化瘀利气;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苻苓、桑白皮、大腹皮、陈皮行气利尿;官桂、细辛温经通阳;甘草调和诸药。大便色黑,可加参三七、侧柏叶,徵块甚者加穿山甲、应
蟅虫,水蛭;瘀痰互结者加白芥子、半夏等,水胀满过甚可用十枣汤
以攻逐水饮。
脾肾阳虚
, 百拇医药
症状: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不甚,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胸闷纳呆,便溏,畏寒肢冷,浮肿,小便不利,舌质色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苔厚腻水滑,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行气利水。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偏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偏于肾阳虚用济生肾气丸,或与附子理中丸交替使用。
附子理中丸中附子、干姜温运中焦,祛散寒邪;党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祛除湿邪。五苓散中猪荟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苦温健脾燥湿;桂枝辛温通阳。济生肾气丸中附子、桂枝温补肾阳;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滋肾填精;茯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利水退肿。
纳呆腹满,食后尤甚可加黄芪、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畏寒神疲,面色青灰,脉弱无力酌加仙灵脾、巴戟天、仙茅;腹筋暴露者稍加桃仁、赤芍、三棱、莪术等。
, 百拇医药
肝肾阴虚
症状:腹大坚满,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形体反见消瘦,面色晦滞,小便短少,口燥咽干,、心烦少寐,齿鼻时或衄血,舌红絳少津
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萸、山药滋养肝肾,茯苓、泽泻、丹皮淡渗利湿。一贯煎中生地、沙参、麦冬、枸杞滋养肝肾,当归、川楝子和血疏肝。膈下逐瘀汤中五灵脂、赤芍、桃仁、红花、丹皮活血化瘀,川芎、乌药、延胡索、香附、枳壳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若津伤口干,重用石斛加花粉、芦根、知母;午后有热,酌加银柴胡、鳖甲、地骨皮、白薇、青蒿;鼻齿出血加栀子、芦根、藕节炭;肌肤发黄加茵陈、黄柏;若兼见面赤颧红者可加龟版、鳖甲、牡蛎等。
, http://www.100md.com
鼓胀出血
症状:轻者齿鼻出血,重者病势突变,大量吐血或便血。症见腹部胀满,胃脘不适,吐血鲜红或大便油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
泻心汤中大黄、黄连大苦大寒,清泻胃火;十灰散凉血止血。酌加参三七化瘀止血;若气随血脱,汗出肢冷可急用独参汤以扶正救脱。还应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
鼓胀神昏
症状:神志昏迷为鼓胀晚期恶候。症见高热烦躁,怒目狂叫,口臭便秘,溲赤尿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心开窍。
, 百拇医药 方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上方皆为开窍之剂,热陷心包,神昏话语选安宫牛黄丸;热闭昏厥选至宝丹;热陷神昏而为痉厥者用紫雪丹,可用醒脑静注射液40~60m1兑入5%~10%葡萄德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连续1—2周。若症见神情淡漠呆滞,朦胧嗜睡,口中秽气,舌淡苔浊腻,脉弦细当治以化浊开窍,选用苏合香丸、玉枢丹等。若病情进一步恶化,症见昏睡不醒、汗出肢冷、双手撮空、不时抖动、脉微欲绝,此乃气阴耗竭、元气将绝的脱证,可依据病情急用生脉注射液静滴及参附牡蛎汤急煎,敛阴固脱。还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
六、其它疗法
1.鲤鱼赤小豆汤:鲤鱼500g(去鳞及内脏),赤小豆30g。多用于鼓胀虚证。
2.阿魏、硼砂各30g,共为细末,用白酒适量调匀,敷于患者脐上,外用布带束住,数日一换。有软坚散结之效。
3.用麝香o.1g,白胡椒粉o.1g,拌匀,水调呈稠糊状,敷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更换1次。有温中散寒、理气消胀之功。适用于寒湿困脾证。, http://www.100md.com
鼓胀系因肝脾受伤,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在古医籍中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等。
鼓胀为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病证。多由黄疽、胁痛、肝癌等失治,气、血、水痰瘀积于腹内而成。所以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把它列为“风、痨、鼓、膈”四大顽证之一。说明本病为临床重症,治疗上较为困难。
本病最早见于《灵枢·水胀》、《素问·腹中论》,对其病名、症状、治疗法则等有了概括的认识。汉代《金匮要略》论述颇详。晋代葛洪首次提出放腹水的治法。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明确提出鼓胀的病因与寄生虫有关。金元时期对本病的认识有了很大发挥,进一步阐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的观点,治法上有主攻、主补的不同争论,深化了鼓胀的研究。及至明清,确立鼓胀的病机为气血水互结的本虚标实的病理观,治法上更加灵活多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 百拇医药
本节所讨论的内容,以腹部鼓胀如鼓为主症,就西医学而言,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的腹水,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因情志抑郁,气机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以致肝之脉络为瘀血所阻滞。再者,肝气郁结,脾土运化失职,水液运化发生障碍,以致水湿潴留与瘀血蕴结日久不化,痞塞中焦,便成鼓胀。
2酒食不节。嗜酒过度,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运化失职,酒湿浊气蕴结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波及肝肾,气滞不畅,血行受阻,开阖不利,致使气、血、水互结,遂成鼓胀。
3.劳欲过度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运化为后天之源,二者为生命之根本。劳欲过度伤及脾肾,脾伤则不能运化水谷,水湿由生;肾损则气化不行,湿聚水生而成鼓胀。
4.脾虚食积饮食积滞,胃纳失常,脾虚不运,气血不足,致使水湿、食积交杂不化,渐成鼓胀,正如《素问识》曰:“此因脾土气虚,不能磨谷,故旦食而不能暮食,以致虚胀如鼓也。”
, 百拇医药
5.感染血吸虫在血吸虫流行区,遭受血吸虫感染又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内伤肝脾,脉络瘀阻,升降失常,清浊相混,逐渐而成鼓胀。
6.黄疸、积聚失治黄疸本由湿热、寒湿所致,久则肝脾肾三脏俱病而气血凝滞,水饮内停渐成鼓胀。积聚本由气郁与痰血凝聚而成,致使肝脾气血运行不畅,肾与膀胱气化失司,而成水湿停聚,气滞血瘀,演成鼓胀。
本病证的病机主要是肝、脾、肾功能失调。初起重在肝脾,情志所伤,气机不利,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若失治、误治,水湿不去,土壅而侮木,肝郁更甚,其结果既可及血而致血瘀,又可使脾气更虚,水湿更盛。又肝、脾、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肝脾病变必然累及于肾。脾虚不运,肾精衰减,而导致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命门火衰,则进一步导致脾阳更虚,脾肾阳虚,水湿潴留更甚。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气郁结,郁久化热伤阴,肝阴不足必然导致肾阴不足,这样肝肾阴虚,使鼓胀病势日益加重。
总之,鼓胀的病机重点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瘀血、水饮互结于腹中。其特点为本虚标实。初、中期为肝郁脾虚,累及于肾,气血水互结。晚期水湿之邪,郁久化热,内扰心神引动肝风,卒生神昏、痉厥、出血等危象。
, http://www.100md.com
三、诊断
1.初起脘腹作胀,腹膨大,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或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出。
2.腹部膨隆,脐突皮光,暖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为“气鼓”;腹部胀大,状如蛙瞳,按之如囊裹水,为“水鼓”,胀病日久,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而颈部可见赤丝血缕,为“血鼓”。
3.常伴乏力、纳呆、尿少、出血倾向等。可见面色萎黄、黄疸、肝掌、蜘蛛痣
4.详审病史:本病证形成,常与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有关,或从黄疸、胁痛转化而来。其腹部膨胀的形成,常在致病因索不断作用下,日积月累逐渐而成。
5.腹部B超、x线食道钡餐造影、CT检查和腹水检查: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值降低或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均有助于诊断。
, http://www.100md.com
四、鉴别诊断
1.水肿病证是指体内水液潴流,泛滥肌肤,引起局部或全身浮肿。严重的水肿病人也可以出现胸水、腹水,因此需与鼓胀作出鉴别诊断。
水肿病证病位多在肌肤,病因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或劳倦太过,病变脏腑在肺脾肾。其病机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气化不行。其临床表现,初起从眼睑部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以至全身,亦有从下肢开始水肿,后及全身,皮色一般不变。后期病势严重,可见腹胀满,不能平卧等症。
鼓胀病位在腹部,病因为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感染虫毒以及它病转化而来。病变脏腑在肝脾肾。其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于腹部。其临床表现为腹部胀大,甚则腹大如鼓。初起腹部胀大但按之柔软,逐渐坚硬,以至脐心突,四肢消瘦,皮色苍黄;晚期可出现四肢浮肿,甚则吐血、昏迷等危象。
3.积证是指腹内结块。妇女的下腹部结块又名肠蕈。鼓胀以腹胀大为主症,而积证以腹中结块或胀或痛为主症,二者有别。但腹中积块又多为诱发鼓胀的原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3.痞满是指腹中自觉有胀满之感,或虽有胀满而无胀急之象。鼓胀可兼有腹满且有胀急之状,病程长而腹内有癥积等有形之物。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新久缓急鼓胀虽然病程较长,但在缓慢发病当中又有缓急之分。若鼓胀在半月至一月之间不断进展为缓中之急,多为阳证、实证;若鼓胀迁延数月,则为缓中之缓,多属阴证、虚证。
2.辨虚实鼓胀虽属虚中夹实,虚实错杂,但虚实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一般初起为肝脾失调,肝郁脾虚;继则肝脾损伤,正虚邪实,终则肝脾肾三脏俱损。所以,实证多见气滞湿阻,湿邪困脾,热郁血瘀,以及虫积;虚证多见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
3.辨邪实邪实中要辩气滞、瘀血、水饮的侧重。鼓胀以气滞、瘀血、水饮互结最为突出。腹部膨隆,脐突皮光,叩之如鼓以气滞为主,腹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以水饮为主;腹胀大,内有癥积疼痛,外有赤丝血缕,则以瘀血为主。
, 百拇医药
(二)治疗原则
本病证为虚实错杂,所以治疗原则的确立应在辨别虚实的基础上,确立攻补兼施之法。证偏重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者应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证偏重气滞、瘀血、水饮者应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总之,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切忌一味攻伐,导致正气不支,邪恋不去,出现危象。
本病初期根据病机采用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可暂用峻剂逐水,后期本虚标实酌情攻补兼施。
(三)分证论治
气滞湿阻
症状: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作胀,暖气后稍减,或下肢
微肿,舌苔白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除湿散满。
, 百拇医药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方中柴胡、积壳、芍药、川芍、香附疏肝解郁;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健脾利湿;桂枝辛温通阳,助膀胱之气化而增强利水之力;苍术、陈皮、厚朴行湿散满。若苔腻微黄,口干而苦,脉弦数,为气郁化火,可酌加丹皮、桅子;若胁下刺痛不移,面青舌紫,脉弦涩,为气滞血瘀者,可加延胡6索、丹参、莪术;若见头晕、失眠、舌质红、脉弦细数,气郁化火伤阴者,可加制首乌、枸杞、女贞子等。
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腹胀满,得热稍舒,周身困重,怯寒肢肿,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水滑,脉弦迟。
治法:温阳散寒,化湿醒脾。
方药:实脾饮。
本方以附子、干姜、白术振奋脾阳;木瓜、槟榔、茯苓行气利水;厚朴、木香、草果理气健脾燥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胃气。水肿重者可加桂心、猪苓、泽泻,脘胁胀痛可加青皮、延胡索;脘腹胀闷加郁金、枳壳、砂仁;气虚少气者可酌加黄芪、党参。
, http://www.100md.com
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尖边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
中满分消丸改丸为汤。本方出自《兰室秘藏》,以辛散、苦泄、淡渗之药组成。方中重用厚朴、帜实,合以姜黄,苦温开泄,行气平胃;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同用,取泻心之意,辛开苦降,分理湿热;又以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润胃滋阴;泽泻、猪苓、茯苓,白术理脾渗湿,少佐橘皮、砂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以扶正寓补脾胃之法于分消解散之中。诸药相合,可使湿热浊水从脾胃分消,使热清、水去、气行,中满得除。茵陈蒿汤中,茵陳蒿
清热利湿,桅子清利三焦湿热;大黄泄降肠中瘀热。舟车丸中,甘遂、大戟、芜花攻逐皖腹之水,大黄、黑丑荡涤泻下,使水从二便分消;青皮、陈皮、摈榔、木香理气利湿;方中轻粉一味走而不守,逐水通便。舟车丸每服3枳g—6g,应视病情与服药反应掌握服用剂量。面目肌肤黄疸明显者去人参,干姜加龙胆草、枳子。腹胀甚重、大便秘结可加商陆、大黄。
, 百拇医药
肝脾血瘀
症状: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干饮水不放下咽,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
方中川芎、赤芍、大黄、莪术、延胡索、当归活血化瘀利气;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苻苓、桑白皮、大腹皮、陈皮行气利尿;官桂、细辛温经通阳;甘草调和诸药。大便色黑,可加参三七、侧柏叶,徵块甚者加穿山甲、应
蟅虫,水蛭;瘀痰互结者加白芥子、半夏等,水胀满过甚可用十枣汤
以攻逐水饮。
脾肾阳虚
, 百拇医药
症状: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不甚,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胸闷纳呆,便溏,畏寒肢冷,浮肿,小便不利,舌质色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苔厚腻水滑,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行气利水。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偏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偏于肾阳虚用济生肾气丸,或与附子理中丸交替使用。
附子理中丸中附子、干姜温运中焦,祛散寒邪;党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祛除湿邪。五苓散中猪荟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苦温健脾燥湿;桂枝辛温通阳。济生肾气丸中附子、桂枝温补肾阳;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滋肾填精;茯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利水退肿。
纳呆腹满,食后尤甚可加黄芪、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畏寒神疲,面色青灰,脉弱无力酌加仙灵脾、巴戟天、仙茅;腹筋暴露者稍加桃仁、赤芍、三棱、莪术等。
, 百拇医药
肝肾阴虚
症状:腹大坚满,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形体反见消瘦,面色晦滞,小便短少,口燥咽干,、心烦少寐,齿鼻时或衄血,舌红絳少津
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萸、山药滋养肝肾,茯苓、泽泻、丹皮淡渗利湿。一贯煎中生地、沙参、麦冬、枸杞滋养肝肾,当归、川楝子和血疏肝。膈下逐瘀汤中五灵脂、赤芍、桃仁、红花、丹皮活血化瘀,川芎、乌药、延胡索、香附、枳壳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若津伤口干,重用石斛加花粉、芦根、知母;午后有热,酌加银柴胡、鳖甲、地骨皮、白薇、青蒿;鼻齿出血加栀子、芦根、藕节炭;肌肤发黄加茵陈、黄柏;若兼见面赤颧红者可加龟版、鳖甲、牡蛎等。
, http://www.100md.com
鼓胀出血
症状:轻者齿鼻出血,重者病势突变,大量吐血或便血。症见腹部胀满,胃脘不适,吐血鲜红或大便油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
泻心汤中大黄、黄连大苦大寒,清泻胃火;十灰散凉血止血。酌加参三七化瘀止血;若气随血脱,汗出肢冷可急用独参汤以扶正救脱。还应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
鼓胀神昏
症状:神志昏迷为鼓胀晚期恶候。症见高热烦躁,怒目狂叫,口臭便秘,溲赤尿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心开窍。
, 百拇医药 方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上方皆为开窍之剂,热陷心包,神昏话语选安宫牛黄丸;热闭昏厥选至宝丹;热陷神昏而为痉厥者用紫雪丹,可用醒脑静注射液40~60m1兑入5%~10%葡萄德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连续1—2周。若症见神情淡漠呆滞,朦胧嗜睡,口中秽气,舌淡苔浊腻,脉弦细当治以化浊开窍,选用苏合香丸、玉枢丹等。若病情进一步恶化,症见昏睡不醒、汗出肢冷、双手撮空、不时抖动、脉微欲绝,此乃气阴耗竭、元气将绝的脱证,可依据病情急用生脉注射液静滴及参附牡蛎汤急煎,敛阴固脱。还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
六、其它疗法
1.鲤鱼赤小豆汤:鲤鱼500g(去鳞及内脏),赤小豆30g。多用于鼓胀虚证。
2.阿魏、硼砂各30g,共为细末,用白酒适量调匀,敷于患者脐上,外用布带束住,数日一换。有软坚散结之效。
3.用麝香o.1g,白胡椒粉o.1g,拌匀,水调呈稠糊状,敷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更换1次。有温中散寒、理气消胀之功。适用于寒湿困脾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