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三)
http://www.100md.com
大医精诚
肝位于腹部右胁之内。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血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在体合筋,为“罢及之本”,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肝喜条达而抑郁,其气易亢易逆,为刚脏,称为“将军之官”;肝气与春气相通应。
1.肝的生理功能
1)肝藏血
(1)含义: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2)生理作用:
①贮藏血液:贮藏一定量的血液于肝内,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时需要;同时营养肝脏本身,使肝体得以柔和。
②调节血量
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恒定的,而不同的生理活动,机体各个部分所需血量也不同。运动、劳动、情绪激动时机体所需血量就增多;休息、睡眠时,机休所需血量就减少,血就应贮存起来---肝承担着这种贮存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即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作用,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排出之血,输布于外周,以供机体需要;当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情绪稳定时,外周的血液需要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
, 百拇医药
病理意义:肝血不足,出现各种血虚失养的病变,如头目失养,则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为夜盲;筋脉失养,则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爪甲失养,则爪甲淡白不华、薄脆易断裂;血海空虚,则月经量少、甚经闭。
③防止出血:收摄血液于脉内,病理意义:肝不藏血,血液妄行,可见各种出血,如吐血、咯血、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2)肝主疏泄
(1)含义:疏,即疏通之意;泄即发泄,升发之意。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升发透泄,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正常运行的功能。
(2)生理作用:
①调畅气机:
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和器官的活动无一不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而完成的。而肝主疏泄,具有升发、 透泄疏通特性, 故肝可以调畅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活动,即调畅气机的作用。
, 百拇医药
a.生理意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血脉和调,水道畅通,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正常。
b.病理意义:肝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则出现胸胁、少腹等胀满疼痛。日久气滞则血瘀,症见胸胁刺痛或为癥积肿块;若气滞津停,聚而为痰,痰气交阻,可见梅核气、瘿瘤;或停聚为水,而成臌胀。肝疏泄太过,肝气逆上,血随气逆,则出现头晕、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吐血、咯血、甚至气血菀于上,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②调节脾胃气机升降:
脾运化功能正常,实际上就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相因相合。而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畅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升降 出入运动,所以脾胃的升降 亦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a.生理意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气得升,胃气得降,消化吸收能正常进行
b.病理意义:肝气犯脾,脾气不升,则见飧泄、腹痛、痛泻交作,称为“肝脾不调”;肝气犯胃,胃气不降,则见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脘腹胀痛,称为“肝胃不和”。
, 百拇医药
③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胆附于肝,肝胆相表里,胆汁的生成(分泌)与排泄,实际是由肝控制的,肝疏泄正常,则肝之精气输泻于胆形成胆汁,并有节制地排泄于肠中,帮助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
a.生理意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b.病理意义:肝失疏泄,则胆汁 分泌排泄不畅,而见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厌食油腻、甚则出现黄疸等症。
④调节情志:
情志活动是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志表活动,主要依赖气机的调畅,气血的平和,而肝具有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所以肝主疏泄可以调情志活动。
a.生理意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亦开朗。
, 百拇医药
b.病理意义: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不畅,则表现为郁郁寡欢、情志压抑;肝疏泄太过,肝气上逆,则表现为急躁易怒。
反之,不良的精神情志剌激暴怒或抑郁,也可影响肝气,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调的病理变化,(肝气郁结或升泄太过两种)。
此外,妇女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也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在肝的疏泄功能中,调畅气机是最主要的。这是因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活动,升降出入之间协调平衡,又是维持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脏腑生理功能,协调的基本因素。因此,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调畅情志等,其前提条件是肝的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所为说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生理活动中最主要的表现。
2.肝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在体合筋(肝主筋)
, 百拇医药
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筋和肌肉的收缩和驰张,即是肢体、关节运动的屈伸或转侧。
①含义:是指肝藏血,具有濡养全身筋膜,维持其功能活动的作用。
②意义:生理上,肝血充盈,淫气于筋,则筋膜坚场韧,活动轻捷有力;病理上,肝血不足,筋膜失养,则可见筋力不健,运动不利,还可出来现,手足振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瘛痤,--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其华在爪
(1)爪的概念: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为筋之余。
(2)其华在爪的含义:是指肝血的盛衰,可从爪甲的荣枯变化上反映出来。
(3)意义: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天,其则变形脆裂。
, 百拇医药
3)开窍于目:
目,又称“精明”,是视物器官,主视觉“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五脏六腑与目都有密切的关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但其中尤以肝为最密切。
(1)肝开窍于目的含义:指肝经上连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
(2)意义: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从目上反映出来。如肝血充足,则眼目精采内合,神光充沛,视物清晰;肝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视力减退或夜盲;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可见目斜上视;肝胆湿热,则目睛黄染。
3.肝的在志在液
1)在志为怒
(1)怒的概念:怒是遇到某种事情或现象气愤不平,情绪勃然激动的表现。属于一种不良性的精神刺激。
, 百拇医药
(2)肝与怒的生理病理关系:怒为肝脏精气活动的反应,故谓肝在志为怒。“怒则气上”,大怒可使气机逆乱,阳气升泄,造成肝之阳气升发太过,血随气涌,而出现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吐血、衄血,甚至突然昏到,不省人事,称为:“气厥”。反之,肝之阴血不足,肝气升泄太过,亦可见急躁易怒等情绪变化。
2)在液为泪:
(1)泪的概念与功能:
泪为目之分泌液,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若异物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排除异物,清洁眼目的作用。
(2)肝与泪的生理和病理关系:
目为肝窍,泪从目出,故泪的分泌与肝有关,泪为肝之阴血所化。肝的阴血充足,则泪液分泌适量,濡润眼目而不溢;病理上肝的病变,可见泪液分必异常。如肝之阴血不足,泪液分必减少,常见两目干涩;肝经风热或肝经湿热,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
, http://www.100md.com
4.肝的特性
1)肝喜条达:肝气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肝为刚脏: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气易亢易逆,其性刚强。
3)肝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
4)肝气与春气相应肝气在春季最旺盛、反应最强,肝与东方、风、木、春季、青色、酸味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五、心
心位于胸腔偏左,外有心包卫护。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称为“君主之官”。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与夏气相通应。
, 百拇医药
1.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1)含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心脏位于胸中,有经脉与之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系统。心脏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跳动,通过经脉把血液输送到各脏腑组织器官,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心脏之所以能够正常搏动以推动气血的运行,均依赖于心气的作用。
(2)生理意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人的心气充足,推动血液运行的生理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全身的生理机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脉搏节律均匀,和缓有力,胸部舒畅。
(3)病理意义:
①心火旺,则面赤;舌尖红而起刺,或舌碎痛;脉数;心中烦热,不易入睡。
, http://www.100md.com
②心血虚,则面色淡白无华;舌色淡;脉细无力;心悸心慌。
③心血瘀阻,则面色晦暗;舌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脉 细涩或结代;胸前憋闷刺痛。
2)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志、心藏神)
(1)神的含义:
①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②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又称广义的神。
③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又称狭义的神。
(2)心主神志的含义: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
古人把心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可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的仍归属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3)心主神志的生理作用:
, 百拇医药
①接受和处理外来信息,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是人体情志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生理意义:心神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
病理意义: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如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或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
②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生理意义:心神正常,人体各部分功能互相协调,全身安泰。
病理意义:心主神志功能异常,人体各部分失于统治与协调,疾病由生,甚危及生命。
2.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在体合脉
, http://www.100md.com
(1)含义:是批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
(2)生理意义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象和缓有力,起落均匀。
(3)病理意义心气血不足,则脉细而无力;心血瘀阻,则脉细涩或结代;心火旺,则脉洪数。
2)其华在面
(1)含义:是指心的精气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2)生理意义: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光泽。
(3)病理意义:心气血不足,则面色无华;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心火旺,则面色红赤。
3)开窍于舌
, 百拇医药 (1)含义:是指心的精气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
(2)生理意义: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3)病理意义:心的气血不足,则舌色淡白;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心火旺,则舌尖红、甚至生疮;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舌卷、舌强、语蹇或失语。
3.心的在志在液
1)在志为喜
(1)喜的概念:喜是机体对外界良性刺激的反应。
(2)喜与心的生理病理关系:适度的喜悦有益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但喜乐过度,可使心神涣散不收,注意力难以集中,甚则心神错乱而精神失常。
, 百拇医药 2)在液为汗
(1)汗的概念:汗液是人体津液经过阳气的蒸化,从汗孔排出之液体。
(2)心与汗的生理和病理关系:“汗为心之液”,心气虚损,可见自汗;心阳暴脱,可见大汗淋漓 。反之,汗出过多,可损伤心脏阳气。此外,汗的排泄还与肺的宣发、卫气司开合等功能有关。
4.心的特性
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心的阳气能温运血脉、振奋精神、温煦周身,使人的生命活动生化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
2)心气与夏气相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心与南方、热、火、苦味、赤色等有内在联系。
附:【心包络】
, 百拇医药 1)心包络的概念及作用: 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
2)热入心包的概念: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症。
【难点讲解】
一、肾的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关系
肾精有形,肾气无形。肾精散,则化为肾气;肾气聚,则变为肾精。二者相互转化,可分不可离,往往统称为“肾中精气”。
肾阴与肾阳是基于肾中精气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温煦、推动、兴奋和化气的功能;肾阴主要有促进机体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全身阴阳的平衡。若因某些病理因素破坏了这种协调平衡关系,则表现为肾阴虚或肾阳虚。
二、脾的阴阳气血概念
1.脾之气血是脾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水谷之精微。脾之气血充足,则脾的运化、升清、统血功能旺盛;若脾之气血不足,则脾的功能减退,健运失职、升清无力、统摄无权。脾气与脾血相互资生,病理上相互影响,但由于脾的功能主要是以推动水谷之精微四布与上升,或固摄血液与脉中为主,而这些作用皆为气之能力,故医家在论及脾的功能时多强调脾气,而较少论及脾血。
2.脾阴脾阳以肾阴肾阳为根本,对脾的生理功能起调节作用。脾阳有促进脾气的推动、上升、四散和温煦的作用;脾阴有促进脾的宁静、濡养、收摄和制约阳热的作用。, 百拇医药
1.肝的生理功能
1)肝藏血
(1)含义: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2)生理作用:
①贮藏血液:贮藏一定量的血液于肝内,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时需要;同时营养肝脏本身,使肝体得以柔和。
②调节血量
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恒定的,而不同的生理活动,机体各个部分所需血量也不同。运动、劳动、情绪激动时机体所需血量就增多;休息、睡眠时,机休所需血量就减少,血就应贮存起来---肝承担着这种贮存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即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作用,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排出之血,输布于外周,以供机体需要;当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情绪稳定时,外周的血液需要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
, 百拇医药
病理意义:肝血不足,出现各种血虚失养的病变,如头目失养,则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为夜盲;筋脉失养,则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爪甲失养,则爪甲淡白不华、薄脆易断裂;血海空虚,则月经量少、甚经闭。
③防止出血:收摄血液于脉内,病理意义:肝不藏血,血液妄行,可见各种出血,如吐血、咯血、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2)肝主疏泄
(1)含义:疏,即疏通之意;泄即发泄,升发之意。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升发透泄,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正常运行的功能。
(2)生理作用:
①调畅气机:
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和器官的活动无一不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而完成的。而肝主疏泄,具有升发、 透泄疏通特性, 故肝可以调畅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活动,即调畅气机的作用。
, 百拇医药
a.生理意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血脉和调,水道畅通,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正常。
b.病理意义:肝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则出现胸胁、少腹等胀满疼痛。日久气滞则血瘀,症见胸胁刺痛或为癥积肿块;若气滞津停,聚而为痰,痰气交阻,可见梅核气、瘿瘤;或停聚为水,而成臌胀。肝疏泄太过,肝气逆上,血随气逆,则出现头晕、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吐血、咯血、甚至气血菀于上,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②调节脾胃气机升降:
脾运化功能正常,实际上就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相因相合。而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畅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升降 出入运动,所以脾胃的升降 亦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a.生理意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气得升,胃气得降,消化吸收能正常进行
b.病理意义:肝气犯脾,脾气不升,则见飧泄、腹痛、痛泻交作,称为“肝脾不调”;肝气犯胃,胃气不降,则见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脘腹胀痛,称为“肝胃不和”。
, 百拇医药
③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胆附于肝,肝胆相表里,胆汁的生成(分泌)与排泄,实际是由肝控制的,肝疏泄正常,则肝之精气输泻于胆形成胆汁,并有节制地排泄于肠中,帮助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
a.生理意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b.病理意义:肝失疏泄,则胆汁 分泌排泄不畅,而见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厌食油腻、甚则出现黄疸等症。
④调节情志:
情志活动是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志表活动,主要依赖气机的调畅,气血的平和,而肝具有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所以肝主疏泄可以调情志活动。
a.生理意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亦开朗。
, 百拇医药
b.病理意义: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不畅,则表现为郁郁寡欢、情志压抑;肝疏泄太过,肝气上逆,则表现为急躁易怒。
反之,不良的精神情志剌激暴怒或抑郁,也可影响肝气,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调的病理变化,(肝气郁结或升泄太过两种)。
此外,妇女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也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在肝的疏泄功能中,调畅气机是最主要的。这是因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活动,升降出入之间协调平衡,又是维持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脏腑生理功能,协调的基本因素。因此,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调畅情志等,其前提条件是肝的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所为说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生理活动中最主要的表现。
2.肝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在体合筋(肝主筋)
, 百拇医药
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筋和肌肉的收缩和驰张,即是肢体、关节运动的屈伸或转侧。
①含义:是指肝藏血,具有濡养全身筋膜,维持其功能活动的作用。
②意义:生理上,肝血充盈,淫气于筋,则筋膜坚场韧,活动轻捷有力;病理上,肝血不足,筋膜失养,则可见筋力不健,运动不利,还可出来现,手足振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瘛痤,--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其华在爪
(1)爪的概念: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为筋之余。
(2)其华在爪的含义:是指肝血的盛衰,可从爪甲的荣枯变化上反映出来。
(3)意义: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天,其则变形脆裂。
, 百拇医药
3)开窍于目:
目,又称“精明”,是视物器官,主视觉“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五脏六腑与目都有密切的关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但其中尤以肝为最密切。
(1)肝开窍于目的含义:指肝经上连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
(2)意义: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从目上反映出来。如肝血充足,则眼目精采内合,神光充沛,视物清晰;肝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视力减退或夜盲;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可见目斜上视;肝胆湿热,则目睛黄染。
3.肝的在志在液
1)在志为怒
(1)怒的概念:怒是遇到某种事情或现象气愤不平,情绪勃然激动的表现。属于一种不良性的精神刺激。
, 百拇医药
(2)肝与怒的生理病理关系:怒为肝脏精气活动的反应,故谓肝在志为怒。“怒则气上”,大怒可使气机逆乱,阳气升泄,造成肝之阳气升发太过,血随气涌,而出现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吐血、衄血,甚至突然昏到,不省人事,称为:“气厥”。反之,肝之阴血不足,肝气升泄太过,亦可见急躁易怒等情绪变化。
2)在液为泪:
(1)泪的概念与功能:
泪为目之分泌液,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若异物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排除异物,清洁眼目的作用。
(2)肝与泪的生理和病理关系:
目为肝窍,泪从目出,故泪的分泌与肝有关,泪为肝之阴血所化。肝的阴血充足,则泪液分泌适量,濡润眼目而不溢;病理上肝的病变,可见泪液分必异常。如肝之阴血不足,泪液分必减少,常见两目干涩;肝经风热或肝经湿热,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
, http://www.100md.com
4.肝的特性
1)肝喜条达:肝气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肝为刚脏: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气易亢易逆,其性刚强。
3)肝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
4)肝气与春气相应肝气在春季最旺盛、反应最强,肝与东方、风、木、春季、青色、酸味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五、心
心位于胸腔偏左,外有心包卫护。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称为“君主之官”。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与夏气相通应。
, 百拇医药
1.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1)含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心脏位于胸中,有经脉与之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系统。心脏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跳动,通过经脉把血液输送到各脏腑组织器官,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心脏之所以能够正常搏动以推动气血的运行,均依赖于心气的作用。
(2)生理意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人的心气充足,推动血液运行的生理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全身的生理机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脉搏节律均匀,和缓有力,胸部舒畅。
(3)病理意义:
①心火旺,则面赤;舌尖红而起刺,或舌碎痛;脉数;心中烦热,不易入睡。
, http://www.100md.com
②心血虚,则面色淡白无华;舌色淡;脉细无力;心悸心慌。
③心血瘀阻,则面色晦暗;舌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脉 细涩或结代;胸前憋闷刺痛。
2)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志、心藏神)
(1)神的含义:
①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②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又称广义的神。
③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又称狭义的神。
(2)心主神志的含义: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
古人把心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可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的仍归属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3)心主神志的生理作用:
, 百拇医药
①接受和处理外来信息,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是人体情志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生理意义:心神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
病理意义: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如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或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
②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生理意义:心神正常,人体各部分功能互相协调,全身安泰。
病理意义:心主神志功能异常,人体各部分失于统治与协调,疾病由生,甚危及生命。
2.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在体合脉
, http://www.100md.com
(1)含义:是批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
(2)生理意义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象和缓有力,起落均匀。
(3)病理意义心气血不足,则脉细而无力;心血瘀阻,则脉细涩或结代;心火旺,则脉洪数。
2)其华在面
(1)含义:是指心的精气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2)生理意义: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光泽。
(3)病理意义:心气血不足,则面色无华;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心火旺,则面色红赤。
3)开窍于舌
, 百拇医药 (1)含义:是指心的精气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
(2)生理意义: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3)病理意义:心的气血不足,则舌色淡白;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心火旺,则舌尖红、甚至生疮;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舌卷、舌强、语蹇或失语。
3.心的在志在液
1)在志为喜
(1)喜的概念:喜是机体对外界良性刺激的反应。
(2)喜与心的生理病理关系:适度的喜悦有益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但喜乐过度,可使心神涣散不收,注意力难以集中,甚则心神错乱而精神失常。
, 百拇医药 2)在液为汗
(1)汗的概念:汗液是人体津液经过阳气的蒸化,从汗孔排出之液体。
(2)心与汗的生理和病理关系:“汗为心之液”,心气虚损,可见自汗;心阳暴脱,可见大汗淋漓 。反之,汗出过多,可损伤心脏阳气。此外,汗的排泄还与肺的宣发、卫气司开合等功能有关。
4.心的特性
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心的阳气能温运血脉、振奋精神、温煦周身,使人的生命活动生化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
2)心气与夏气相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心与南方、热、火、苦味、赤色等有内在联系。
附:【心包络】
, 百拇医药 1)心包络的概念及作用: 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
2)热入心包的概念: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症。
【难点讲解】
一、肾的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关系
肾精有形,肾气无形。肾精散,则化为肾气;肾气聚,则变为肾精。二者相互转化,可分不可离,往往统称为“肾中精气”。
肾阴与肾阳是基于肾中精气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温煦、推动、兴奋和化气的功能;肾阴主要有促进机体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全身阴阳的平衡。若因某些病理因素破坏了这种协调平衡关系,则表现为肾阴虚或肾阳虚。
二、脾的阴阳气血概念
1.脾之气血是脾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水谷之精微。脾之气血充足,则脾的运化、升清、统血功能旺盛;若脾之气血不足,则脾的功能减退,健运失职、升清无力、统摄无权。脾气与脾血相互资生,病理上相互影响,但由于脾的功能主要是以推动水谷之精微四布与上升,或固摄血液与脉中为主,而这些作用皆为气之能力,故医家在论及脾的功能时多强调脾气,而较少论及脾血。
2.脾阴脾阳以肾阴肾阳为根本,对脾的生理功能起调节作用。脾阳有促进脾气的推动、上升、四散和温煦的作用;脾阴有促进脾的宁静、濡养、收摄和制约阳热的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