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医案研究
编号:10412444
小儿痢疾
http://www.100md.com 大医精诚
     小 儿 痢 疾

    例一 刘姓,男,4岁。

    身热颇壮,下痢日数十行,先白后粉,里急后重,且下蛔虫一条。舌苔白,两脉细弦滑数。湿热积滞蕴蓄胃肠,亟以芳香疏通。

    鲜佩兰4.5克 鲜藿香4.5克 煨葛根3克 焦苍术4.5克 大豆卷9克 马齿苋9克 香连丸9克(布包)

    范志曲12克 花摈榔9克 使君子9克 沉香屑0.3克 焦楂炭9克 赤苓12克 建泻9克 2剂。

    复诊;病情无甚变化,原方加焦枯芩4.5克。

    三诊:身热得汗而解,下痢亦减,赤少白多,后重渐减,矢气已通,口渴思饮。湿热渐减,积滞仍多,拟再以钱仲阳法加减。

    煨葛根2.1克 大豆卷9克 焦枯芩4.5克 赤小豆9克 全当归9克 赤芍9克 青皮3克 沉香屑0.9克 槟榔
, 百拇医药
    炭9克 香连九9克(布包) 马齿苋9克 莱菔子9克 焦苍术4.5克 生熟麦芽12克 赤苓12克 建泻9克

    (冯仰曾整理:汪逢春医案,《中医杂志》8:549,1958)

    例二 高××,女,4岁。1960年5月23日入院。住院号:72778。

    寒战、发热20小时,呕吐频繁,痢下粘冻样脓血便,神志不清。

    入院后大便日数十次,仍不省人事,今晨抽风。曾给四环素,冬眠灵,非那根;输“5:6:7”溶液一份,推人静脉。

    入院当日中医会诊:患儿神昏,尿闭七小时,颈抗(+),瞳孔缩小,腹软。肝肋下4.5厘米,剑下4厘米;脾未触及。舌面较糙,舌苔厚腻,脉象弦细而数。

    印象:中毒性痢疾合并脑症。
, 百拇医药
    辨证:毒热下痢,阳气郁闭不宣,关窍闭塞。

    治法;开窍熄风,清热导滞。

    方药;局万至宝丹2丸,每日二次,每次半丸。荡痢平24片,一日二次,每次6片。

    服法:以上均鼻饲。

    5月24日复诊:昨服药后,当晚七时神志逐渐清醒,已有尿。今晨热退神清,颈软,仍便脓血。停局方至宝丹。继服荡痢平,一日二次,每次8片。

    5月29日复诊:大便日下二次,为黄色成形便,便后仍有粘液,五天来体温均正常,本日带荡痢平五天量出院。

    附方:荡痢平(川连6克 广木香4.5克 白头翁9克 秦皮6克 山植炭9克 川厚朴4.5克 血余炭9克 藿香

, 百拇医药     梗4.5克 车前子9克 谷芽炭9克 麦芽炭9克。制成片剂,每片0.3克)。

    (《何世英儿科医案》)

    例三 肖孩,女,7岁,本院干部家属(临时病历号:712)。

    1964年11月2日初诊,病痢延久。将近半载。每痢必痛,痛则必痢。痢下不爽,里急后重,水粪夹杂,红白相间。轻者一日数次,重者一日十数次。屡经治疗,未获显效。面黄肌瘦,精神困顿,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下痢经久,肠胃受伤。脉儒数,苔黄厚而腻,湿热蕴毒,踞于肠曲,兼挟食滞;纠集为伍。睹此症情,调治颇难,攻伤正,补恋邪,姑以清热解毒,理气和血,调肠导滞之剂试治。

    白头翁3克 川雅连2.4克 广木香2.4克 槟榔3克 贯众炭3克 地输炭4.5克 山楂炭6克 诃子肉1.8克3剂。

    11月7日复诊:脉已转缓,苔现薄腻,大便次数减少为一日二、三次,红白消失,且已成形。前方既效,毋庸更张。原方加白扁豆9克。3剂。
, 百拇医药
    3剂药后,大使正常,食人知馨,体重渐增,诸恙向愈,此后一直未再复发。

    (张笑平整理:陈粹吾医案选录,《江苏中医》 8:29,1965)

    【评按】 关于小儿痢疾,清·陈复正《***成》指出“积毒内郁”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先贤认识到此病的传染性,并认为疫毒痢是小儿痢疾中之危重病证,当以清肠解毒为主要治法。

    例一为湿热积滞,汪氏用芳香疏通以清热利湿、疏表导滞,由于患儿下蛔虫,故于方中加入使君子,是为兼治之法。例二为中毒性痢疾合并脑症,中医辨证除有疫毒痢主症外,并见神昏,阳气郁遏,关窍闭塞,症势危急,患儿不能口服药剂,遂以局方至宝合“荡痢平”鼻饲之以开窍熄风,清热导滞。其中荡痢平为何氏治小儿菌痢的常规经验用方。此例在斟酌治法方面,心思较为细密。例三为慢性痢疾(古称“久痢”),病理为湿热夹有食滞,方以白头翁、川连、贯众清热解毒;木香、槟榔、山楂行气导滞;地榆炭等诸炭类药和血;柯子厚肠,合槟榔、山楂一温一通,一缩一张,调整了肠胃蠕动。全方配伍严密,治标顾本,虽属久恙,竞数剂而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