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学2
编号:10412278
肺痈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学2》
     一、概述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壅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于内痈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

    肺痈是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历代医家创立了许多有

    效方剂,其中不少方药长期为临床所选用,如桔梗场、干金苇茎汤等。

    《金匮要略》首次提出肺病病名,并列专篇进行论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曰:“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指出成脓者治以排脓,未成脓者治以泻肺,分别制订了相应的方药,还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汉以后,对肺痈的认识有所发展。隋《诸病源候论.肺痈候》说:“肺痈者……寒乘虚伤肺,塞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认为风寒化热亦可为痈,并强调正虚是发病的重要内因。唐《备急干金要方》创用苇茎汤以清肺排脓,活血消痈,此为后世治疗本病的要方。迄至明清,对本病的认识更趋深入、全面。明《医学纲目·卷十九》有“肺痈者,由食唆车热炙膊,或酣饮热酒,燥热伤肺”的记载,认为饮食不节为本病的病因之一。李枢《医学入门·卷六》有验痰之法,如“咳唾脓血腥臭,置之水中则沉”为肺痈,对本病诊断颇有帮助。清代医家,亦多有阐发。《医门法律·肺褒肺痈门》认为病由“五脏蕴祟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于肺”,认识到他脏及肺的发病机理。治疗上主张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着。《外科正宗·肺痈论》根据病机演变及证候表现,提出初起在表者宜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火抑阴,成脓者宜乎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等治疗原则。
, 百拇医药
    肺痈主要见于西医学的肺脓肿。其他如化脓性肺炎、肺坏疽以及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性感染者出现肺痈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本病由感受外邪,内犯于肺,或痰热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

    1.感受外邪 多为风热外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因风寒袭肺,末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肺受邪热熏灼而成。

    2.痰热壅盛 多为嗜酒太过或嗜食辛辣炙膊厚味,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或肺脏宿有痰热,或他脏痰浊瘀结日久,上干于肺,形成肺痈。若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快·肺痈》曾指出“此症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

    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
, http://www.100md.com
    本病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因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渍破外泄,其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热壅血瘀。

    本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表现为初期、成脓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初期,因风热(寒)之邪侵犯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郁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

    成痈期,为邪热犯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旺血瘀,蕴酿成痈,表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

    溃脓期,为痰热与血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

, 百拇医药     恢复期,为脓疡内溃外泄之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继则正气逐新恢复,痈疡渐告愈合。若溃后脓毒不尽,邪恋正虚,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

    三、诊断

    1.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大量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

    2.脓血浊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咳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限味者,便为肺痈。此外,慢性病变还可见“爪甲紫而带弯”,指端呈鼓杵样。

    3.胸部X线摄片,肺部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亮区及液平面。

    4.支气管碘油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肺病的诊断。

    四、鉴别诊断
, 百拇医药
    肺痈须着重与下列病证鉴别:

    1.风温 风温初起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病初期颇难鉴别。但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一般邪在气分即解,多在l周内身热下降,病情痊愈。如病经1周,身热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喉中腥味明显,应考虑有肺痈的可能。

    2.肺脏其他疾患表现之痰热蕴肺证 亦可见发热、咳嗽、胸痛、咯痰带血等症状。但其多为气分邪热伤及血络,病情较轻,属痰热犯肺证,常咯吐黄稠浓痰,痰量多,夹有血丝或咯鲜血;肺痈则为痰热蕴结成痈脓溃破,病情较重,可见咯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掌握病性 本病为热毒痰结于肺,成痈酿脓,故发病急,病程短,属于邪盛证实。临床以实热证候为主要表现。
, 百拇医药
    2.辨别病期 根据病程的先后不同阶段和临床表现,辨证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渍脓期、恢复期以作为分证的依据。

    (二)治疗原则

    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如初期以清肺散邪;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痕消痈,溃脓期,应排脓解毒;恢复期,明伤气耗者养阴益气,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当扶正祛邪。在肺病治疗的过程中,要坚持在未成脓前应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清除后,再予补虚养肺。

    肺痈发病较急,邪盛证实表现突出,因此,用药切忌温热辛散,以防邪热荫张。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

    (三)分证论治
, 百拇医药
    初期

    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

    治法:清肺散邪。

    方药:银翘散。

    方中用银花、连翘、芦根、竹叶辛凉宣泄,清热解毒;配荆芥、簿荷、豆鼓助银花、连翘以辛散表邪,邪热外出;桔梗、甘草、牛劳于轻宣肺气。

    若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咯痰黄稠,口渴者,酌加石膏、黄芩、鱼腥草以清肺泄热;痰热蕴肺,咳甚痰多,配杏仁、浙贝母、桑白皮、冬瓜仁、枇杷叶肃肺化痰:肺气不利,胸痛,呼吸不畅者,配括篓皮、郁金宽肺理气。

    成痈期

    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痈,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效。
, 百拇医药
    治法:清肺化痰消痈。

    方药:干金苇茎场合如金解毒散。

    干金苇茎汤以苇茎为主药,苇茎即芦根,甘寒轻浮,善清肺热,为肺痈必用之品;辅以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澈下,肃肺气,与主药配合则清肺宣雍,涤痰排脓,桃仁活血化痰,使腐消痈散。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通畅则肺得肃降,桃仁润肺滑肠,与冬瓜仁配合可泻湿热从大便而解,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本方清热之力嫌弱,配用如金解毒散,以黄芩、黄连、黄柏、山桅清火泻热。另可酌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银花、鱼腥草等以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咯痰黄稠,酌配桑白皮、括萎、射干、海蛤壳以清化痰热;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咯痰浓浊量多,不得平卧者,配葶苈子;大黄以泻肺通腑泄浊;热毒雍结,咯脓浊痰,腥臭味甚者,可合犀黄九以解毒化瘀。

    溃脓期

    症状:咯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痈,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
, 百拇医药
    治法:排脓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汤。

    方中用桔梗宣肺祛痰,排脓散结,用量宜大,苦药后略有恶心亦无妨,反可助脓痰排出;薏苡仁、贝母、橘红化痰散结排脓;银花、甘草清热解毒;葶苈子泻肺除痰;白芨去腐逐瘀,生肌止血。另可加黄芩、鱼限草、野荞麦根、败酱草、蒲公英等清肺解毒排脓。

    咯血酌配丹皮、山桅、蒲黄、藕节、三七等凉血化淤止血。津伤明显,口干舌燥,可加玄参、麦冬、花粉以养阴生津。如气虚不能托脓,加生黄芪托里透脓。痈脓排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配山甲片、皂角刺以溃痈排脓,但咯血者禁用。

    恢复期

    症状: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欲改善,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面色不华,形痪神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致无力。
, 百拇医药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沙参清肺场合竹叶石膏场。

    方中用黄芪、太子参、粳米、北沙参、麦冬等益气养阴;石膏清肺泄热;桔梗、薏苡仁、冬瓜仁、半夏等排脓祛痰消痈;白芨、合欢皮祛腐消痈止血。低热可酌配功劳叶、地骨皮、白菇以清虚热。若脾虚食少便溏者,配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脾气,培土生金。

    若邪恋正虚,咯腥臭痰脓浊,反复迁延日久不净,当扶正祛邪,治以益气养阴,排脓解毒,酌加色腥草、败酱草、野荞麦根等清热解毒消痈。

    六、转归预后

    本病预后与热毒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凡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初期即可截断病势的发展不致成痈;若在成痈期得到部分消散,则病情较轻,疗程较短。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思之,因正气虚弱或肺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证。多数患者经初期、成痈期而进入溃脓期,此期为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凡脓得畅泄。症状轻者为顺;脓排异常,经久不净,症状加重者为逆。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脓溃后流入胸腔,是为严重的恶候。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
, http://www.100md.com
    预防与调摄

    本病初期,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以截断疾病发展,多能痊愈而无后遗症状。患者宜食用具有润肺生津化痰作用的水果和蔬菜,如生梨、枇杷、萝卜等。忌油腻厚味及一切辛辣刺激海腥之物,如辣椒、韭菜、海虾等。严禁烟酒。

    结 语

    肺痈尽早诊治,多能痊愈。因此肺痈的治疗宜早不宜迟。应审病程,分阶段施治:初期,风热侵犯肪卫,宜清肺散邪;成痈期,热雍血淤,宜清热解毒,化淤消痈,溃脓期,血败肉腐,宜: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宜益气养阴,若邪恋正虚,则应扶正祛邪。而清热法要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务求邪去正复为要。部分年老体衰或失治误治,病情迁延者,多正虚邪实,症状复杂,则应分别调治。,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肺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