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评说
编号:10379834
生命通道为何不畅-反思新疆“120”垄断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日 医业网
     新华网新疆频道2004年4月29日:

    2004年1月18日,临近春节,礼花和鞭炮声渲染着节日的喜庆。然而,于德琴却正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她56岁的丈夫窦文仲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于德琴手捧丈夫的遗像,在法院门前等待开庭

    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中心配备的急救车

    此案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于德琴说:"当时120急救电话打不通,人抢救晚了……";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3号台接警员说:"当时电话里没有声音。"

    于德琴认为"120"急救电话打不通,耽误了其丈夫的抢救时间。2月24日,于德琴一纸诉状将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告上了法庭。
, http://www.100md.com
    这是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自1994年创建10年以来第一次成为被告。4月20日,法院一审判决于德琴胜诉。120"急救中心向于德琴承认错误、赔礼道歉,支付抢救费、丧葬费、死亡抚恤费等共2万元,并要求承担此案的诉讼费用。但"120"急救中心表示不服判决,将向乌鲁木齐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事情至此已暂告一段落,但此次事件使得"120"急救中心与求救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双方的合法权益应该如何得到保护等问题却突显了出来。

    求救120被视为骚扰遭屏蔽

    2004年1月18日15时许,于德琴看见丈夫从卫生间出来后脸色发白、嘴唇发紫,于是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于德琴说:"我拨通120电话后,一个声音脆脆的女同志说,''你好,我是120。''我说,''快,我要急救车。''话还没说完,就出现了一个男同志的声音,''拨打120要负法律责任。''
, 百拇医药
    "于德琴说,把电话挂断后,她和邻居又连续打了4次,电话中的回答始终是"拨打120要负法律责任"。于德琴只好在邻居的帮助下,搭出租车将丈夫送进空军医院抢救。但是将其丈夫送进医院后,他已经"无脉搏、心跳和呼吸"。

    于德琴认为,"120"电话打不通,耽误了她丈夫的抢救时间,对她丈夫的死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2月24日于德琴将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告上了法庭。

    而"120"急救系统的来电查询单上的通话记录显示,1月18日于德琴第一次拨打"120"的时间为"15时23分58秒",结束时间是"15时24分整",操作结果显示为"通话",操作台为3号台,两秒钟后对方(于德琴)挂断电话。3号台接警员说:"当时电话里没有声音。"这名接警员在事后被120辞退。

    4月6日,此案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4月20日,法院依法判决于德琴胜诉,"120"急救中心委托律师表示不服判决,将向乌鲁木齐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 http://www.100md.com
    "120":原告先挂断电话,过错方不是我们

    乌鲁木齐某医院楼外醒目的120急救标牌

    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门前

    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中心内悬挂的其工作职责标牌

    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急救调度科科长张军生说,该急救中心平均每天要接4000多个电话,但其中4/5是骚扰电话,而且大部分骚扰电话来自通讯市场的手机和小灵通的免费试机。当对方的来电被判断为骚扰电话,在15分钟内只要该电话再次拨打过来,就会被电脑自动转到教育台上,接警员在接警台上不会再看到该号码,而该号码只会在电脑服务器终端上被记录下来。

    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书记周鹏介绍,该急救中心于2003年12月9日启用了一套名为"安克120医疗救援指挥系统",该系统其中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具有屏蔽恶意骚扰电话的功能。即当"120"接警员认定某一来电是骚扰电话后,可将这一来电转到电脑终端的"教育台"上,电脑里便会出现"拨打120要负法律责任,拨打120要付费"的电脑提示音,以便其他电话能及时拨入。
, 百拇医药
    被告律师康安利说,"120"急救电话拨通后,2秒钟内播放的是语音提示"您好,这里是120急救中心",从第三秒开始才有电脑录音。语音提示放完后,于德琴并没有说话,而是(120认为于德琴可能在慌乱中)挂断了电话。

    "这种情况被视为骚扰电话的一种,接警员即将这一电话并入电脑屏蔽系统,在15分钟之内该电话是打不进来的。"康安利说,"这是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也是为了急救电话的畅通。"康安利认为,由于电话并未接通,双方并未形成要约的急救和法律服务关系,所以"120"急救中心不应承担过错责任。

    原告:"绿色生命通道"不畅通,不作为就是过错

    原告律师,中国社科院新疆分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万开锋认为,无论"120"急救中心当时是人工操作问题还是系统技术问题,都属于其自身的内部问题,不能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另外,骚扰电话多等问题都与原告丈夫的死没有必然的联系。
, http://www.100md.com
    万开锋说,原告丈夫死于心肌梗塞,如果不是耽误了时间,也许还有抢救的余地。他认为,"120"对原告丈夫负有急救义务却没有履行,其不作为导致了原告丈夫的死亡,因此"120"急救中心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同时,万开锋认为,并非所有市民都了解"120"的这一流程,因此于德琴选择了挂断重拨。由于"120"急救中心接警员的错误判断,导致了耽误病人急救时间而死亡的后果。万开锋说,国家成立"120"急救中心,赋予了其院前急救的职责,这不需要什么合同。而且,"120"急救中心对于德琴的电话进行了屏蔽,就属于拒绝要约的行为,"120"应该为此负责。

    "120急救中心作为特殊的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是履行社会急救责任的机构,市民对120抱有高度的信任和期望。"万开锋说,无论此案件结果如何,"120"急救中心都应该从保护市民生命安全考虑,好好反思、汲取教训。

    法律专家:急救法急需出台
, 百拇医药
    "此案暴露出120急救的有关法规还是空白这一事实,"万开锋说,希望通过这件事能推动急救法规的尽快出台,以维护求救者和"120"急救中心双方的合法权益。

    中国社科院新疆分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新疆法学会副会长连振华介绍,"120"急救电话是目前医疗单位为了方便市民而设置的一个公益电话,市民在遇见需要紧急救助治疗的疾病患者时,可以及时拨打该号码以寻求最快捷的医疗救助。

    但这个公益电话号码的设置在法律上却没有构成"要约",只是"要约邀请"而已。即设置"120"急救电话是为了"邀请"需要获得紧急救助的患者,通过拨打该号码获得运输服务,以便及时获得救护。

    合同法学上的"要约"是指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而"要约邀请"则是希望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在此种"邀请"下,对方向"邀请者"发出的意思表示才是真正的"要约","邀请者"同意了"要约者"才是"承诺",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可见,就"120"而言,只有群众拨打了该号码,才能构成合同法上的"要约",而急救中心答应了,才构成合同法上的"承诺",这时,救护服务合同关系才成立。
, http://www.100md.com
    于德琴在法院门前等待开庭

    开庭前几天,于德琴在街头张贴“公告”,向众人讲述事发经过,并邀请众人在开庭之时前去旁听。

    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中心的大门

    因此,连振华认为,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的当务之急是要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出地方性急救法,否则将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和匪警"110"、火警"119"一样,应该对"120"急救中心的岗位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什么样的情况下应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对其急救行为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并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这样,"120"这一特殊的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才能有效地履行社会急救的责任并且不受各种骚扰电话的干扰。

    原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大副主任陈效中说,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急救法,为急救医学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急救工作,尤其是院外急救,体现政府行为。政府应从满足人民需要和社会需求出发,将急救医疗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重点支持。
, http://www.100md.com
    医疗急救,期待引入竞争机制?

    据了解,乌鲁木齐市今年投入了710多万元,将于年内完成"120"的升级改造。

    然而,此案例却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因为"120"的垄断造成了公众利益的缺失?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应该有选择院前急救服务的权利。可是旧有的"120"行政管理体制,却剥夺了公众院前救急的选择权。现在,拥有"120"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固定的病人"客户源"。

    "120"是利益"蛋糕",这显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当这个资源仅被个别占有时,它的功效就很难得以发挥,公众受益的质量也就很难得到提高。"120"资源垄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没有竞争,长此以往,人们有理由怀疑,"120"的服务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吗?这给现行的急救机制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 百拇医药
    且不说此案例中原告、被告双方的是与非,但单从其中,人们也可略见"120"垄断的后遗症。

    根据有关规定,一个城市只能建立一个急救中心,只能使用一个"120"急救电话。由于没有竞争,病人在医疗服务、价格等方面也就只能听之任之。

    北京"120"出现了竞争对手--"999"急救电话。"999"与"120"共同承担急救任务,两个号码同时进军急救市场,二者在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价格方面都会下功夫,患者在需要急救时又多了一种选择,既得到方便,又从中受益。两个急救中心的出现,可以使急救半径大大缩短,同时也使急救质量和服务态度能够得以提高,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这种方式既遵守了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国情,能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特别是在没有能力建立急救中心的中小城市应该走这条路。但不知什么原因,这种形式一直未能在全国推广,竞争机制一直没有被引入到急救工作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急救的角色也应该得以改变。只有打破"120"的垄断,才能让更多更有实力的竞争者参与到院前急救的竞争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大众的利益。"120"与"999"的竞争状况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老百姓是最终的受益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