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00md.com
1 腰穿置管方法
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后,将直径1mm的细塑料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在穿刺局部缝一针,将塑料管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接于盛留脑脊液的容器即可。
2 护 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在LCDF治疗过程中,病人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头痛。Huang[1]等报道48例LCDF应用期间有1例在术后6天出现剧烈头痛,接着进入昏迷状态,CT检查证实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经剖颅血肿清除而治愈。本组6例在引流初期由于引流过快10~30滴/min,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其头痛的特点是:在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予放低床头减慢引流速度的处理,头痛得到缓解。在LCDF的治疗过程中,还应观察局部体征的变化。通过引流,6例硬膜下积液的病人,原手术区头皮肿胀、膨隆及骨瓣悬浮感均消失;12例脑脊液鼻漏和切口漏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漏口闭合,仅1例脑脊液鼻漏者无效,行修补术。10例颅内感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脑膜激惹征如畏光、项强直等逐渐消除。
2.2 严格控制流速
LCDF的引流管很细,每分钟的引流量较少,为保持引流畅通,引流瓶应置于床下,低于创口部位,[2]我们的实践经验引流瓶低于15~20cm为宜。同时使用有调节器的引流装置,若引流速度不加以调控,引流脑脊液过多,除可造成颅内低压外,还可出现气颅等并发症。Grafs等[3]报告了3例过量引流的病人,由于虹吸作用使空气自漏口或引流管进入而产生张力性气颅。因此应根据不同病因严格控制流速。一般以2~5滴/min为宜,这样约10ml/h。[4]从上表可见,本组脑脊液鼻漏者引流量偏多,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偏少。ICDF过程中要保持匀速外滴,切忌阵发性快滴或因管道系统欠通畅而不滴,因此在护理上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当病人改变体位,头部高度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调节引流速度,使病人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保持引流通畅。对躁动者加约束带,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搬动病人、变换体位等,由两名以上护士共同完成,注意导管走行,各种操作完毕后,确认管子无扭曲、受压、闭塞、脱落后,见引流状态良好,方可离去,本组无一例发生引流管阻塞。
2.3 预防引流感染
由于LCDF在一定程度上使颅腔与外界相通,故增加了颅内感染的机会,因此护理上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1次,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2)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异常现象。(3)对暴露在皮肤外端的引流装置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3次。[2](4)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止引流液逆流。(5)在更换引流瓶、测颅内压、椎管内注射药物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6)每日更换引流瓶时,留取少量引流液标本做脑脊液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细胞记数,或送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LCDF并发症主要有脑膜炎及过量引流,[5]本组无一例发生脑膜炎。
2.4 及时拔管
在LCDF中,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记数减少,脑脊液漏的停止,应及时拔除引流管。否则,尽管每天行局部的消毒和更换敷料,仍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拔管后除注意意识、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本组有2例拔管后置管部位有脑脊液溢出,给予缝合一针加压包扎,严格卧床后痊愈。
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后,将直径1mm的细塑料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在穿刺局部缝一针,将塑料管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接于盛留脑脊液的容器即可。
2 护 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在LCDF治疗过程中,病人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头痛。Huang[1]等报道48例LCDF应用期间有1例在术后6天出现剧烈头痛,接着进入昏迷状态,CT检查证实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经剖颅血肿清除而治愈。本组6例在引流初期由于引流过快10~30滴/min,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其头痛的特点是:在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予放低床头减慢引流速度的处理,头痛得到缓解。在LCDF的治疗过程中,还应观察局部体征的变化。通过引流,6例硬膜下积液的病人,原手术区头皮肿胀、膨隆及骨瓣悬浮感均消失;12例脑脊液鼻漏和切口漏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漏口闭合,仅1例脑脊液鼻漏者无效,行修补术。10例颅内感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脑膜激惹征如畏光、项强直等逐渐消除。
2.2 严格控制流速
LCDF的引流管很细,每分钟的引流量较少,为保持引流畅通,引流瓶应置于床下,低于创口部位,[2]我们的实践经验引流瓶低于15~20cm为宜。同时使用有调节器的引流装置,若引流速度不加以调控,引流脑脊液过多,除可造成颅内低压外,还可出现气颅等并发症。Grafs等[3]报告了3例过量引流的病人,由于虹吸作用使空气自漏口或引流管进入而产生张力性气颅。因此应根据不同病因严格控制流速。一般以2~5滴/min为宜,这样约10ml/h。[4]从上表可见,本组脑脊液鼻漏者引流量偏多,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偏少。ICDF过程中要保持匀速外滴,切忌阵发性快滴或因管道系统欠通畅而不滴,因此在护理上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当病人改变体位,头部高度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调节引流速度,使病人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保持引流通畅。对躁动者加约束带,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搬动病人、变换体位等,由两名以上护士共同完成,注意导管走行,各种操作完毕后,确认管子无扭曲、受压、闭塞、脱落后,见引流状态良好,方可离去,本组无一例发生引流管阻塞。
2.3 预防引流感染
由于LCDF在一定程度上使颅腔与外界相通,故增加了颅内感染的机会,因此护理上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1次,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2)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异常现象。(3)对暴露在皮肤外端的引流装置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3次。[2](4)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止引流液逆流。(5)在更换引流瓶、测颅内压、椎管内注射药物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6)每日更换引流瓶时,留取少量引流液标本做脑脊液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细胞记数,或送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LCDF并发症主要有脑膜炎及过量引流,[5]本组无一例发生脑膜炎。
2.4 及时拔管
在LCDF中,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记数减少,脑脊液漏的停止,应及时拔除引流管。否则,尽管每天行局部的消毒和更换敷料,仍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拔管后除注意意识、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本组有2例拔管后置管部位有脑脊液溢出,给予缝合一针加压包扎,严格卧床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