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临床运用
编号:10403521
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麻痹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9日 清阳客栈
     山东省聊城卫生学校 (252060)

    原载于《浙江中医杂志》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为治疗中风后遗症而设。近几年来,笔者活用该方,用治周围神经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一、面神经麻痹

    张某,女,35岁,教师。1993年11日4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睡觉吹电扇,致晨间醒来出现右眼流泪、闭合不能,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说话、露齿时尤为明显。某人民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经抗炎、抗水肿、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近2个月,效果不显著。后又改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3个多月,仍无明显进展。余询知患者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冒。察其面色萎黄,舌淡、苔薄润,脉细缓无力。此乃气虚邪中,脉络痹阻。予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90克,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各6克,当归、葛根各15克,地龙、白附子各10克,水煎温服。5剂后,病情大减,连服10剂,顽症得愈。
, http://www.100md.com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多系脉络空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头面,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纵弛不收而发病。本案病人久治不愈,实乃由于气虚邪侵,络脉痹阻。故治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加葛根、白附子祛风通络。诸药配伍,正气回复,驱邪有力,病遂获愈。

    二、腓神经麻痹

    张某,男,25岁,工人。1993年11月1日初诊。患者昨晚睡觉时右足露在外面,今晨起床时,突然出现右下肢无力、麻木,右足上抬困难。查:右下肢小腿外侧及足背区感觉减退,右足下垂,背屈不能,行走时足尖先着地,呈拖拉步态,诊为腓神经麻痹。经肌注维生素B12、硝酸——叶萩碱,口服维生素B1、复方丹参片、氟美松等,并配合针灸治疗1个月,效不显著。余视其舌淡胖、苔薄润,脉沉细弱。辨为气虚络阻,下元虚损。予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90克,当归、赤芍、怀牛膝、石斛各各15克,桃仁、红花、川芎、地龙各10克。水煎温服。服药5剂,下肢较前有力。继服5剂,足趾能够背屈,但力量稍弱。上方黄芪改为120克,继服10剂,右下肢行走基本恢复正常。嘱继服10剂以资巩固。
, 百拇医药
    腓神经麻痹,属于中医“痹证”、“痿证”范畴。实为下元虚损,外邪侵袭,致下肢痿软不用。故取补阳还五汤补气通络;牛膝,张锡纯云其“善引气血下注”,善治“腿痿不能任地”;石斛,《药性论》称其“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合用则能补气活血,通经舒络,壮腰起痿,麻痹解除,病自向愈。

    三、桡神经麻痹

    李某,男,35岁,农民。1993年11月5日初诊。患者半月前饮酒后入睡醒来,突然发现右手腕下垂不能抬起,拇指不能伸直外展,上肢外侧感觉减退。急赴地区人民医院,诊为酒精压迫性桡神经麻痹。经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以及兴奋神经药治疗半月,诸症如前,无明显变化。余见患者右手软弱,不能抬起,舌淡稍胖、苔薄润,脉细缓。此系气虚络阻,筋脉失养。予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90克,当归、赤芍、石斛、山萸肉各15克,桃仁、红花、地龙各10克,川芎6克。水煎温服。服药5剂,上肢能抬起,但力量稍弱。上方继服10余剂,诸症皆除。

    桡神经麻痹,属于中医的“血痹”、“痿证”范畴,多为气虚推动无力,经络阻滞,血虚筋脉失荣,致肢体痿软无力。治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加之石斛可“治虚损劳弱,壮筋骨”(《日华子本草》),山萸肉可“逐寒湿痹”(《本经》)。诸药同用,邪去正复,病患自愈。, 百拇医药(朱树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