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市场快讯 > 正文
编号:10388273
http://www.100md.com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进口口服青霉素“阿莫灵”逆潮流而动全面提高价格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在医药行业开始引发连锁反应,已经有数个品牌药决定仿效。一些品牌药置公众呼声于不顾不降反涨,究竟意欲何为?谁来拯救中国医药业?

    医药业利润趋零步履维艰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中国近2/3的医药企业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医药业的销售总额1900亿元,而利润只有区区7亿元,利润率不到0.4%!许多从事治疗药品制剂生产的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广西南宁某制药企业营销负责人透露,由于药厂过多,同类产品过剩,该厂一瓶输液的出厂价只有1.5元(与制药成本持平),比矿泉水还便宜,而一个药厂要进行产品升级和推出新品以持续发展,需要有20~30%的利润以保证研发经费的投入,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根本无法做到,连生存都很艰难。

    药价虚高责任不在制药企业

    前述营销负责人透露,尽管其一瓶输液的出厂价只有1.5元,但到了医院却卖到了6、7元(这也是现在平价药店风起云涌的原因)。为什么?由于药品必须通过各级医药公司的层层环节,不能直接向医院供货,环节一多自然就抬高了价格。而且,在医药没有分家的前提上,医院与药房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各自成本不同。许多医院的挂号费、材料费、手术费等各项收费相对来讲还偏低,就要靠从药品上赚取的利润来养医。医院的药价正常的也会比药店贵至少10%。要解决整体药价偏高的问题,除非是允许患者拿到处方后自行去药店买药。然而,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麻烦,而且,没有哪个医院会愉快地将卖药的利润拱手让人。

    由于流通环节根本无法取消,制药企业眼看着自己的低价药到了消费者手里翻了好几番,却无可奈何。

    技术受制于人,中国西药无响亮品牌

    长澳药业发言人戴赛鹰解释涨价原因时表示,由于奥地利原料生产厂家提高了生产“阿莫灵”的高纯度原料的供应价格,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涉依然无效。面对消费者和原料提供商,处在中间的阿莫灵陷入了两难境地。为确保本来就不高的利润,无奈只得跟着提高制剂价格。

    由于口服青霉素疗效好,但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并时有致死事件发生,而其原因是其中的高聚物杂质含量引发。目前国产近百个口服青霉素品种的高聚物杂质含量大多近1%,而“阿莫灵”由于采用了奥地利高纯度原料,使杂质含量控制在0.1%以下,比同类产品现行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10倍,成为可免皮试的安全产品。精明的国外商人正是利用了中国企业技术含量不足的短处,将原材料价格提高。

    据悉,目前中国每年开发新药800多项,能申请专利的仅为20项左右。因为多年来一直在走仿制的道路,国内的药品有97%为仿制药品,新药的成分仅占3%,由于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专利法》不承认外国药品专利,国内企业可以自由仿制国外的专利药品。但由此却造成了中国新药研制的落后,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制新药的能力,我国至今也没有能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西药品牌。

    一味降价不利于保护优质的品牌药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药品都存在同类企业过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问题,而普通患者根本无法区分其优劣。中国医药商业协会顾问赵博文认为:“目前,主流药品、品牌药品失去市场的原因是商业利润为零,这是不正常现象。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要背离商品交易的基本规则。胡庆余堂的生脉饮,由于原料和工艺质量要求,出厂价比同名称药品的零售价还高,没法降下来。”“药品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特殊商品,如果一味地搞价格大战,搞恶性折扣让利,将使一些投入大、品牌好、质量优的产品和企业,由于难以在低价位竞争、不正当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而无奈地退出市场,这种情况不利于医药产业和医药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甚至导致药品质量下降,杂牌品种横行。”

    事实上,只要药效好,价格并不是问题。统计显示,从7月18日阿莫灵调价后,销量不降反升,浙江11家医药公司共采购6400件,合计320万盒。原因何在?绍兴震元医药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贺晓华说:“阿莫灵作为口服青霉素,是可以免皮试的,质量有保障。”

    处方药树立品牌难有良方

    由于处方药不允许做广告,仅靠口碑很难树立品牌,患者又没有办法了解各种药品之间的优劣,吃什么药无奈只能是医生说了算,偏偏同类产品众多,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关权威人士呼吁:为了不再让消费者“摸着黑抓药”,品牌药品生产企业及企业家们要身先士卒,千方百计在消费者中树立信誉,并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药品消费观念。

    此间专家指出,当前,中国医药市场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良莠混杂、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对跨国医药巨头的竞争,医药产业结构和经济利益的形成机制,将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