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市场快讯 > 正文
编号:10389995
http://www.100md.com
     今年5月16日,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医药分销企业——永裕新兴药品公司。而此前的2002年,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西门子德马泰克集团合作建立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打响了外资进入医药商业领域的“第一枪”;紧接着由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Medicine Shoppe International INC司提供品牌、管理和营运支持的美信国际连锁海王星辰专业药房在深圳挂牌。业内有人惊呼:外资进入国内药品分销领域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 优势与劣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资的进入将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带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革命,能够有效医治医药流通中的痼疾。然而也有反应平淡者,他们认为外资进入极具特色的中国医药流通市场是否服水土还是个问号。

    中国的企业有自己长期形成的一套客户网络,有自己的客户资源,这些客户群一般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经营习惯、进货方式、联系方式。这是中国企业固有的优势。我国企业最大的欠缺是规模小、运营成本高。在国外,几十家甚至几家医药批发企业就承担了全国的药品供应,而我国的药品批发企业多达1.3万家。

    国内医药商业领域长期处于国家政策的保护之下,其他经济成分很少介入,因此医药商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淡薄,经验很少。而国外医药商业企业在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经营模式、经营手段、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方面,都优于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外资医药商业企业的优势之一就在于覆盖广泛的分销网络。以裕利为例,该公司在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面覆盖的药品物流配送系统;在地域狭小的菲律宾也建有1个配送中心、8个分配中心;在泰国,裕利公司则拥有3万个客户,网络遍及泰国各大、中型城市。

    而外资的这一杀手锏运用到中国恐怕远不如在其他地方顺利。在我国,地方保护在医药流通领域早已不是秘密,主要表现在我国现存的税收制度。目前国内经营业绩较好的连锁企业,其缴纳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比例约为15%~16%。由于增值税是共享税,地方只得到其中的25%;而所得税中地方政府实际所得的比例约为80%左右,地方政府当然不会轻易放弃这方面的税源,这使得一些地方不希望外地企业进入而影响本地同类企业的经营。这一现象在零售连锁药店的扩张过程中更为明显。

    专家指出,地方保护将随着我国税制改革和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得到解决,但这需要时间。

    ■ 如何直面挑战

    按照正式加入WTO后3年内药品分销市场完全放开的原则,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应当在2004年12月11日才可能完全对外资放开。在这个过渡期里,政策层面的具体限制何时解冻仍不清晰。但无论如何,外资给中国医药商业的生存环境定会带来全新的空气,也必将逐步改变中国药品流通企业的竞争格局和游戏规则。但外资对我国医药行业也需要进一步了解,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可以在这个过渡期里熟悉WTO规则,把自己做大、做强。

    促进规模化发展 未来5年,我国将培育5~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促进建立40个左右年销售额达20亿元以上的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努力使这些企业的销售覆盖全国70%以上的市场。最近国资委批准了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的重组方案,销售额超百亿元的药业航母浮出水面;去年8月,华源集团斥资11亿元参股国内最大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加上此前广药集团对白云山的兼并,国内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已完成了初步的整合,市场份额得到明显提升。而近年来,国内制药巨头如三九集团、海王集团、同仁堂、复星实业、太极集团、石药集团等纷纷投巨资建设医药连锁店,也从整体上提升了国内企业与外资抗衡的能力。

    提升物流体系 物流业的不畅通,增大了经营的成本。为此,各级地方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地方保护,支持我国连锁药业的发展。各连锁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也要严格准入条件,吸收那些管理模式先进、有成熟管理经验的企业加盟,并维护好已经构筑起来的营销网络。大型的医药连锁企业还要利用现有的仓储、运输、人员等条件建成配送中心,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实现物流的信息化,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掌握销售终端 药品流通网络中,终端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医、药不分,医院仍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占有近85%的市场份额,是应该重视的重要销售终端。这几年零售药店、连锁药店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非典疫情使药店的作用愈加凸显;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会有更多药店纳入社保定点药店,药店的销售份额也会逐步增大。

    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连锁药店大致有两种类型:产销结合型和纯商业流通型。前者的优势在于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时间成本较低,对市场的需求敏感度也较强;后者的纯商业性质让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市场,及时优化营销策略。但二者的难点都在于管理。众多的医药商业企业沿袭过去的管理体制,新兴的连锁药店企业没有构筑起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核算和统一形象的品牌体系,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连锁。面对竞争,提升管理水平将成为企业的一个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