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活血养阴方与西药合用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8例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加用活血养阴方,对照组仅用西药及控制饮食和运动,疗程28±5天,观察两组血糖控制及降糖西药应用情况,并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 1 C)、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减少降糖西药用量(P<0.05),降低FBG、空腹FIns、HbA 1 C(P<0.01),明显改善TG、CH、LDL-C及血流变指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P<0.05)。结论 活血养阴方能明显增强单纯应用西药及饮食控制和运动的治疗效果,不同程度减少西药用量,降低空腹FIns、HbA 1 C,明显改善血脂及血流变。该方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综合防治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 活血养阴方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1-0068-03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调治失宜易并发多种急性和慢性神经及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绵长,难于治愈,特别是对慢性病并发症尚无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故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防治并发症至关重要。笔者自2000年1月以来将活血养阴方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糖尿病门诊或病房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共7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3项:(1)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诊断标准。(2)除外: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及严重微血管并发症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下肢血管并发症者;合并高血压病,且应用降压药物者;有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治疗者。(3)全部病例均为服美吡达10mg,3次/d,及二甲双胍肠溶片0.5g,3次/d,应用至少1周以上,至少1周内未服用过其它有降糖及调脂作用的药物。入选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38~69岁,平均49.3±8.9岁,病程2月~15年,平均7.8±6.0年;对照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37~67岁,平均47.3±9.6岁,病程1.5月~16年,平均7.3±6.4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此外,两组患者进入观察期前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进入观察期后:(1)健康宣教。(2)控制饮食。(3)适当运动,3次/周,运动强度以每次运动30min后心率>(170-年龄)次/min为标准。(4)治疗组加用活血养阴方(丹参30g,葛根15g,玄参20g,黄精20g,当归20g,川芎 20g,赤芍20g,生地20g,益母草30g,生黄芪20g,枸杞子15g,怀山药20g,炙甘草6g),每日1剂,均分早晚2次饭后服用;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疗程28±5天。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用药前后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FBG及P2h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 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流变。用药期间,据血糖情况,减少降糖药用量(血糖控制至理想水平),先减少美吡达用量(2.5mg/次),并记录降糖药停减情况。
1.4 血糖控制标准 理想:FBG4.4~6.1mmol/L,P2hBG4.4~8.0mmol/L。一般:FBG≤7.0mmol/L,P2hBG≤10.0mmol/L。较差:FBG>7.0mmol/L,P2hBG>10.0mmol/L [1] 。
, http://www.100md.com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1。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表明对照组能增强西药治疗效果,治疗组使此作用尤为明显。
2.2 降糖药停减情况比较 见表2。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中未显示)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对照组可减少降糖药用量,治疗组能使该作用更为明显。
2.3 治疗前后FBG、FIns、HbA 1 C的比较 见表3。两组与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FIns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表明对照组能明显改善FBG,降低HbA 1 C,而治疗组能明显增强此作用,且治疗组能明显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ˇ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2.4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见表4。对照组能降低CH、LDL-C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治疗组对TG、CH、HDL-C、LDL-C均有改善作用,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善TG、CH、LDL-C作用显著(P<0.01)。表明对照组能改善CH、LDL-C,治疗组能增强此 作用,且能明显改善TG、HDL-C。
表2 两组降糖药停减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2.5 治疗前后血流变变化 见表5。对照组能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对红细胞压积影响不明显(P>0.05)。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表明治疗组能增强对照组改善血流变的作用,且能改善红细胞压积。
, http://www.100md.com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BG、FIns、HbA 1 C变化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ˇ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P<0.05, ˇˇ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变化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ˇ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 P<0.01。
3 讨论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之“消渴”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近10余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2] ,提出瘀血在糖尿病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贯穿该病的始终,初轻或不明显但渐渐加重,特别是血糖控制不稳定日久出现并发症者尤为明显。消渴病病机转为阴虚热盛,日久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此间,阴津亏虚,盛热煎灼久则生瘀,气虚行血无力而致瘀,阴津亏,血瘀 成,阴血无以载气,气行受阻,行血无力,瘀血更重,阳虚寒凝又致血瘀。故而活血养阴方蕴以养阴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活血,益气活血,理气活血之法。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良好的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能增强降糖药的治疗效果,控制空腹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量,减少降糖药用量,并能降低CH、LDL-C,改善血流变情况;而本方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与西药合用疗效更为显著,且能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对血脂及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临床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瘀与血脂及血流变异常密切相关。而后者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应用本方对于控制糖尿病、防治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此外,通过本研究发现,经过宣教并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的患者,心理状态好,对控制糖尿病有信心,生活积极,这对于提高糖尿病人群的心理素质有重要意义。可见,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防治,采取中西药结合,饮食、运动、药物结合 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国中医药学报,1990,5(1):76-77.
2 何晓兰.近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北京中医,1997,(3):44-46.
作者单位:101100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17)
(编辑雨 涵), 百拇医药(李柏)
关键词 活血养阴方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1-0068-03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调治失宜易并发多种急性和慢性神经及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绵长,难于治愈,特别是对慢性病并发症尚无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故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防治并发症至关重要。笔者自2000年1月以来将活血养阴方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糖尿病门诊或病房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共7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3项:(1)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诊断标准。(2)除外: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及严重微血管并发症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下肢血管并发症者;合并高血压病,且应用降压药物者;有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治疗者。(3)全部病例均为服美吡达10mg,3次/d,及二甲双胍肠溶片0.5g,3次/d,应用至少1周以上,至少1周内未服用过其它有降糖及调脂作用的药物。入选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38~69岁,平均49.3±8.9岁,病程2月~15年,平均7.8±6.0年;对照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37~67岁,平均47.3±9.6岁,病程1.5月~16年,平均7.3±6.4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此外,两组患者进入观察期前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进入观察期后:(1)健康宣教。(2)控制饮食。(3)适当运动,3次/周,运动强度以每次运动30min后心率>(170-年龄)次/min为标准。(4)治疗组加用活血养阴方(丹参30g,葛根15g,玄参20g,黄精20g,当归20g,川芎 20g,赤芍20g,生地20g,益母草30g,生黄芪20g,枸杞子15g,怀山药20g,炙甘草6g),每日1剂,均分早晚2次饭后服用;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疗程28±5天。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用药前后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FBG及P2h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 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流变。用药期间,据血糖情况,减少降糖药用量(血糖控制至理想水平),先减少美吡达用量(2.5mg/次),并记录降糖药停减情况。
1.4 血糖控制标准 理想:FBG4.4~6.1mmol/L,P2hBG4.4~8.0mmol/L。一般:FBG≤7.0mmol/L,P2hBG≤10.0mmol/L。较差:FBG>7.0mmol/L,P2hBG>10.0mmol/L [1] 。
, http://www.100md.com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1。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表明对照组能增强西药治疗效果,治疗组使此作用尤为明显。
2.2 降糖药停减情况比较 见表2。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中未显示)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对照组可减少降糖药用量,治疗组能使该作用更为明显。
2.3 治疗前后FBG、FIns、HbA 1 C的比较 见表3。两组与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FIns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表明对照组能明显改善FBG,降低HbA 1 C,而治疗组能明显增强此作用,且治疗组能明显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ˇ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2.4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见表4。对照组能降低CH、LDL-C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治疗组对TG、CH、HDL-C、LDL-C均有改善作用,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善TG、CH、LDL-C作用显著(P<0.01)。表明对照组能改善CH、LDL-C,治疗组能增强此 作用,且能明显改善TG、HDL-C。
表2 两组降糖药停减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2.5 治疗前后血流变变化 见表5。对照组能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对红细胞压积影响不明显(P>0.05)。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表明治疗组能增强对照组改善血流变的作用,且能改善红细胞压积。
, http://www.100md.com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BG、FIns、HbA 1 C变化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ˇ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P<0.05, ˇˇ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变化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ˇ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 P<0.01。
3 讨论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之“消渴”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近10余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2] ,提出瘀血在糖尿病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贯穿该病的始终,初轻或不明显但渐渐加重,特别是血糖控制不稳定日久出现并发症者尤为明显。消渴病病机转为阴虚热盛,日久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此间,阴津亏虚,盛热煎灼久则生瘀,气虚行血无力而致瘀,阴津亏,血瘀 成,阴血无以载气,气行受阻,行血无力,瘀血更重,阳虚寒凝又致血瘀。故而活血养阴方蕴以养阴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活血,益气活血,理气活血之法。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良好的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能增强降糖药的治疗效果,控制空腹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量,减少降糖药用量,并能降低CH、LDL-C,改善血流变情况;而本方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与西药合用疗效更为显著,且能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对血脂及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临床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瘀与血脂及血流变异常密切相关。而后者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应用本方对于控制糖尿病、防治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此外,通过本研究发现,经过宣教并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的患者,心理状态好,对控制糖尿病有信心,生活积极,这对于提高糖尿病人群的心理素质有重要意义。可见,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防治,采取中西药结合,饮食、运动、药物结合 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国中医药学报,1990,5(1):76-77.
2 何晓兰.近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北京中医,1997,(3):44-46.
作者单位:101100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17)
(编辑雨 涵), 百拇医药(李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