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1期
编号:10391861
中草药制剂“Ⅱ号烧伤膏”治疗583例中重度小儿烧伤临床总结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1-2997-02

    中草药制剂“Ⅱ号”烧伤膏包扎法治疗烧伤符合湿性烧伤治疗技术减少创面积液、感染、受压,避免创面加深,有良好的止痛效果,降低创面感染率,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我院于1993年9月~2000年9月期间利用我院自治的“Ⅱ号烧伤膏”收治住院有完整烧伤病例共2815例。其中,中重度小儿烧伤583例,占20.71%。为提高对小儿烧伤的认识,早期正确处理小儿烧伤以利于预防创面加深,降低创面感染率,减少创面疤痕形成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83例,男287例,女296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年龄3.81岁。烧伤面积5%~32%,平均面积9.57%。伤后入院时间10min~24天,平均为38.64h。平均住院时间为10.01天。
, 百拇医药
    1.2 烧伤种类 见表1。

    1.3 伤情统计分类 见表2。

    表1 烧伤种类

    表2 伤情分类

    注:伤情统计分类按方之杨、吴中立编《烧伤理论与实践》(1989.6出版)

    2 治疗方法

    2.1 创面治疗 患者入院后视创面污染情况,给予早期清创用新洁尔灭、生理盐水冲洗,已感染创面用双氧水冲洗。水泡于最低位剪破引流保留泡皮,用消毒纱布吸干后,碘伏(皮损处除外)行创周消毒后用我院自制中草药制剂“Ⅱ号烧伤膏”(主要成分虎杖、黄芩、黄柏、冰片等制成粉末状过筛后与凡士林混合后成膏)外敷,消毒纱布敷料8~12层包扎(视渗液情况而定),每天换药1次,如渗液较多敷料湿透酌情增加换药次数。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吸干创面渗液及分泌物,同时观察创面有无感染、脓液,有无坏死组织和生长停滞。
, 百拇医药
    2.2 全身治疗 本组病例入院后均给予早期抗休克液体复苏、抗生素应用、对症支持、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中、重度病例因早期休克发生机会增加,故早期进行积极液体复苏是全身治疗的重点,公式应用:面积%×2ml×体重=输液量,晶、胶比(1:1),水分补充约70~90ml/kg酌情补给。视患儿每小时尿量、心电监护及生命体征的改变作适当调整。对入院合并有休克的病人除积极地抢救外,还应作某些适当处理,如吸氧、强心等治疗。抗生素应用较多的为头孢拉啶、头孢噻肟、奈特等,以后根据创面培养药敏实验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辅以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视病情需要给予新鲜全血、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3 结果

    见表3。

    表3 治疗结果

    注:(1)烧伤程度、治疗结果根据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写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为诊断依据。(2)本组中好转病例出院后经门诊治疗痊愈。(3)本组中11例Ⅲ度创面经手术治疗痊愈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小儿为社会上弱势群体,生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均较差,易意外烧伤。创面易受到污染。另外,小儿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创面感染率、因伤致残率均较高,小儿烧伤已受到高度重视。伤后如及时有效处理能明显降低创面感染率,因伤致残率,缩短病程。自烧伤湿性技术革命以来我院研制的“Ⅱ号烧伤膏”为纯中药制剂,具有祛腐生肌,保持创面湿润的作用。治疗过程中,符合上皮生长的条件及烧伤湿 性理论技术,能给予创面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引流,减少创面积液及感染机会和良好的止痛效果,有利于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215005武警苏州市消防医院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罗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