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391385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1-0037-05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1],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上世纪末开始在人类流行,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世界蔓延。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报告显示,2002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500万,艾滋病的患病人数即将突破1亿大关。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以及其它免疫功能,使之发生全身多器官的不可恢复的病变。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它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疗效,并引起了全球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现就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百拇医药
    艾滋病在中医文献中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记载,但根据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应归属于中医“温病”和“虚劳”的范畴。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症状有原因不明的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头痛、全身乏力、淋巴结肿大、出皮疹和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及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艾滋病的发病有内外两因,外因是感染温邪淫毒,内因是正气内伤,气血亏损。正虚邪实,温邪热毒横行,内窜五脏六腑,外犯皮毛肌肉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中医治疗艾滋病总的原则是扶正祛邪,早期以祛邪为主,中、后期以扶正为主。目前国内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尚处在理论探索和构思论证的阶段,实际临床治疗的经验不多,但从现有的一些临床研究来看,已显示出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的可能性和优势 [2]

    1 病因病机

    从祖国传统医学发病学及病因学理论来看,艾滋病属伏气温热病范围,为温热毒邪侵犯营血所致。故潜伏期较长,发病急骤,症见高热、斑疹、各种出血,或出现全身性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等,舌苔厚白或黄而腻或裂纹黄糙,脉象细数或洪实有力。由于艾滋病的病程很长,后期常因正气不足,抗邪无力,邪正相争,导致脏腑功能衰退、阴阳气血亏虚,如肺脾气虚,运化失健,或脾肾阳虚,肾阴不足,精血双亏,气血双虚,故出现食欲减退,面色苍白,面肌枯燥失润无荣,咳嗽,气短懒言,心悸,倦怠乏力,便溏溲少等症状。又因艾滋病受伏气温毒之邪,每易灼伤津液,阴津亏损,气滞血瘀,瘀痰互阻所致本虚标实的局面,最终导致正气衰败,五脏气血阴精津液功能衰竭,阴阳离决(死亡)的结局。
, 百拇医药
    按照中医理论,长期性生活紊乱者,必然使正气受损,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复感瘟邪淫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无力抗邪,内外合因,严重损害全身脏腑功能,造成恶性循环。就艾滋病的整个疾病的演变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如下5个方面的病因病机:(1)肺肾两虚:肺为娇脏,易受外邪,风热毒邪耗灼肺金,则肺阴亏虚,日久损及于肾;加之房劳过度,淫欲无度,耗伤肾阴,则肺肾之阴愈亏。(2)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瘟邪淫毒损伤正气,致气血亏虚,无以生化,脾胃失运,胃失受纳和腐熟水谷,则常发生腹泻、纳呆诸症。(3)脾肾两亏: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瘟邪淫毒伤人日久,常可造成先天、后天均失养,气血阴阳俱损,则病势愈重,危及生命。(4)气虚血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行不畅,血脉痹阻。瘟邪淫毒损伤肺、脾、肾诸脏,首先损伤各脏之气,以致出现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血瘀的病理表现。瘀血阻滞,又反过来影响气血生化,出现气虚与血瘀的恶性循环。各脏腑之气亏损,则滋生痰、湿、寒、热等,与瘀血相搏,则渐生肿瘤。(5)窍闭痰蒙:疾病后期,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损,各种病理产物(如痰浊、瘀血、邪热)聚积,正不胜邪,邪盛正衰,痰热邪毒内陷心包,蒙闭清窍,则出现本虚标实之危重情况 [3]
, http://www.100md.com
    2 辨证论治

    2.1 治疗原则 目前,多数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认为,艾滋病主要是多脏器病变,辨证多从气血阴阳亏虚和温病病变论治。艾滋病属于中医“温病”、“虚劳”等范畴。外因感染温热邪毒,侵及机体,内因正气受损,气血亏虚。内外因互为因果,感染日久,严重损害全身脏腑功能,造成恶性循环。本病的治疗原则着重在扶正固本、调理虚羸以及清疫败毒方面,早期扶正与祛邪并用,体质好者以祛邪为主,体质差者以扶正为主;中、晚期以扶正为主,单纯祛邪少用。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药理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效药物:如在扶正方面有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黄精、天冬、仙茅、仙灵脾、枸杞子、补骨脂、鹿茸、胎盘、刺五加、灵芝、首乌、玄参、茯苓等,这些药物能激发机体麻痹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淋巴细胞比例和周围血中淋巴细胞总数,修复细胞免疫缺损。在抑制艾滋病病毒生长方面有牛蒡子、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草、黄连、夏枯草、千里光、穿心莲、一见喜等。另外,针灸疗法能促进人体T细胞数量增加,从而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的能力。此外,食物疗法和气功疗法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4]
, 百拇医药
    2.2 分证论治

    2.2.1 急性感染期———体虚伴外感发热阶段 症状: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初期多表现一系列体虚外感症状,如全身乏力,发热,盗汗,食少纳呆,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等。治法:扶正补虚,清热解毒。方药:养阴清肺汤合葳蕤汤加减(玉竹、白薇、桔梗、薄荷、淡豆豉、生地、麦冬、川贝母、元参、板蓝根、大青叶、银花、白芍、天竺黄、甘草)。针灸疗法:取穴选足三里、关元、大椎、合谷、风池。方中足三里益气健脾,培补后天之本;关元补益先天阴精,培补肾元;大椎振奋阳气,退热祛邪;合谷、风池祛风解表,以泄热毒之邪。兼肺气虚咳嗽者,加肺俞、列缺以润肺止咳;兼脾虚腹泻为主者,加天枢、脾俞以健脾止泻;精神抑郁者加肝俞、太冲以疏肝解郁;偏肾阴虚者加肾俞、太溪以滋补肾阴。

    2.2.2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脏腑气血虚损证候(此期患者表现多样) (1)肺气阴两虚:症状:神疲乏力,纳食日减,语声低微,咳嗽气短,面色苍白或潮热盗汗,咳嗽少痰,五心烦热,舌质淡或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润肺止咳。方药:生脉散合清燥救肺汤或补肺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阿胶、杏仁、川贝、黄芪、桑白皮、白术、茯苓、枇杷叶、紫草、马蔸铃、甘草)。针灸疗法:取穴选肺俞、膏肓、足三里、关元、大椎、列缺、太渊。方中肺俞益气滋肺,合膏肓扶正补虚;太渊培土生金,补增肺气;列缺祛痰止咳;足三里、关元培补先后天之本;大椎助阳益气以祛病邪。(2)脾虚湿阻:症状: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泻,脘闷腹胀或周身浮肿,舌质淡,苔白,脉沉弱。治法:益气健脾,祛湿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仁、莲子肉、半夏、陈皮、砂仁、甘草)。针灸疗法:①取穴选足三里、脾俞、阳陵泉、天枢、中脘。方中足三里健脾和胃,配脾俞益气健脾以共调脾胃之功;阳陵泉利水渗湿,清利下焦;天枢调理大肠以止泻,中脘理气宽胸以消胀满。②艾灸法 [5] :穴位组成:天枢、阴陵泉、足三里、关元。治疗方法:施艾条灸。上午灸天枢、阴陵泉,下午灸足三里、关元,每次灸10min,共治疗15次。(3)肝郁气滞:症状:神疲乏力,精神抑郁,胸闷,善太息,或烦躁,失眠梦多,低热,形体消瘦,两胁胀痛,大便溏泻或便秘,舌淡苔薄,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宽胸理气。方药: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 [6] 。针灸疗法:取穴选肝俞、太冲、神门、膻中、足三里、天枢。方中肝俞疏肝解郁,配太冲以疏利气机;神门为心经原穴,以宁心安神,使失眠得止;膻中宽胸理气,肾俞滋补肾阴平肝逆,足三里调理脾胃使大便得调。(4)脾肾亏虚:症状: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泻,遗精阳萎,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温补脾肾。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附桂八味丸加减(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附子、肉挂、当归)。针灸疗法:取穴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方中脾俞健脾益气,肾俞温补肾阳,合关元、足三里培补先后天之本。若偏于肾阳虚,加命门、关元、足三里,重用灸法以温补肾阳;若偏肾精不足加三阴交、太溪,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有养阴作用,合太溪以滋补肾精。(5)肝肾阴虚:症状:失眠盗汗,午后潮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消瘦,耳鸣,头晕目眩,两颧红赤,梦遗,精神抑郁,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药:左归丸合一贯煎加减(生地、熟地、枸杞子、山药、山萸肉、鹿角胶、菟丝子、川牛膝、北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 [7] 。针灸疗法:取穴选太溪、太冲、肾俞、足三里、大椎。方中肾俞、足三里补益先后天之本;大椎振奋阳气以扶助正气,补益肾精;太溪滋补肾阴以平肝火;太冲疏肝平阳降火。(6)痰浊阻滞:症状:颈项、耳后或全身瘰疠渐增,按之坚硬,皮色不变,全身乏力,发热,胸肋胀痛,脘闷纳呆,口干,便溏,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治法:化痰降浊,滋阴清热。方药:清气化痰丸(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针灸疗法:取穴选天井、少海、足三里、大椎、肾俞、曲池。方中少海为手少阴合穴,降心火而化痰浊,配天井为治瘰疠病成方;大椎助阳益气,配曲池清热解毒;足三里健脾补益后天,配肾俞补肾、滋阴降火,以达扶正固本之功。
, 百拇医药
    2.2.3 完全性艾滋病 (1)瘀血痰浊阻滞:症状:瘰疠横生或肝脾肿大,腹胀如鼓,甚则瘕积聚,面色晦暗,肌肤甲错,潮热口干,舌质黯或有瘀斑,脉弦细或涩。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药:四君子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赤芍、川芎、红花),安宫牛黄丸合羚角钩藤汤(牛黄、郁金、黄连、朱砂、山栀、雄黄、黄芩、水牛角、冰片、藿香、珍珠、金箔衣、山羊角、钩藤、桑叶、菊花、贝母、竹茹、茯神、芍药、甘草、生地黄) [8] 。针灸疗法:取穴选肾俞、足三里、大椎、丰隆、少海、期门。方中肾俞、足三里补益先后天之本以扶助正气;大推振奋阳气,以祛邪解毒;期门疏利气机,活血化瘀;少海为心经之合穴,具有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2)热毒内蕴:症状:患者体质虚衰,高热不退,头痛,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数。①热毒蕴肺则为咳嗽,痰黄,咽痛糜烂或痰中带血;重则呼吸困难,喘息不宁。②热毒蕴于脾胃发为口糜、口疮、口臭,甚则满口赤,腹泻,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③湿热下注,发于外表则为皮肤红肿、丘疹,糜烂或疱疹,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方药:人参白虎汤加减(人参、石膏、知母、银花、连翘、茯苓、川贝、桑白皮、黄芪、甘草)。针灸疗法:取穴选大椎、足三里、曲池、合谷,配以局部点刺放血。方中大椎振奋阳气,配足三里健脾祛湿,扶正固本;配曲池、合谷以祛邪热解毒,局部点刺以泄邪。偏肺热内蕴加尺泽、肺俞;偏热毒蕴脾加天枢、上巨虚以健脾清利湿热;偏湿热下注加阳陵泉;有带状疱疹加局部围刺并取足少阳之荥穴侠溪以疏利少阳之风邪;皮肤瘙痒偏血虚者加血海以养血润燥。(3)痰蒙心神:症状:神志痴呆,反应迟钝或精神错乱,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痰涎壅盛,口噤不开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细。治法:祛痰熄风、开窍醒神。方药:安宫牛黄丸合羚角钩藤汤(牛黄、郁金、黄连、朱砂、山栀、雄黄、黄芩、水牛角、冰片、藿香、珍珠、金箔衣、山羊角、钩藤、桑叶、菊花、贝母、竹茹、茯神、芍药、甘草、生地黄) [9] 。针灸疗法:取穴选神门、大陵、印堂、丰隆、人中。方中大陵、神门分别为心包经、心经原穴,清心安神,善治心性痴呆;印堂调气醒脑,丰隆降火化痰,人中开窍醒脑。如果发为闭证加点刺十二井穴,启闭开窍;针劳宫以降心火安神。(4)肾阴阳两衰:症状:邪滞日久,元气大亏,体重急剧下降,口干少津,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或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语言低微,自汗不止,形寒肢冷,甚则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阴阳离绝而神志昏迷,舌红或舌质青紫、苔少,脉沉细无力或结代。治法:滋补肾阴肾阳,回阳固脱。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生地、熟地、天冬、肉苁蓉、巴戟肉、杜仲、阿胶、龟板、鳖甲、白芍、紫河车、甘草)。针灸疗法:取穴选肾俞、关元、足三里、太溪、命门。方中肾俞、关元滋补肾精,足三里补益后天,太溪滋补肾阴,命门温补肾阳;如发为脱证,取关元重灸以回阳固脱,并加人中开窍醒神。在针刺治疗时,均使用一次性针具,严格消毒。选穴以少而精为原则,针刺得气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虚证多施以补法,同时虚寒性的多配合艾灸。一般隔日针灸1次,每次留针15~20min,15次为1疗程 [10]
, http://www.100md.com
    2.3 中成药及验方 (1)六味地黄丸:功效滋阴补肾,补益肝脾,为“三阴并治之剂”。每日2~3次,每次5~10g。具有增强T细胞功能,诱生α-干扰素,清除病毒的功能,用于肾阴不足证 [11] 。(2)右归丸:功效温补肾阳。每日2~3次,每次5~10g。研究认为可使胸腺及脾脏的淋巴细胞增加,用于肾阳不足证。(3)人参健脾丸:功效补气健脾渗湿。每日3次,每次5g。适用于艾滋病脾胃虚弱,见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腹胀、消化不良、贫血等。(4)十全大补膏:功效温补气血。每日2~3次,每次15ml。适用于艾滋病气血两亏,见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贫血、失眠等。(5)冰硼散: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冰片、硼砂、吹敷患处,每次少许,每日数次。适用于艾滋病各期见有粘膜溃疡者等 [12] 。(6)参苓白术丸:功效健脾补肺,和胃渗湿。每日2次,每次6~7.5g。适用于肺脾两虚易感冒及腹泻患者 [13] 。(7)黄芪口服液:功效补气固表,提高免疫力。每日3次,每次10ml。适用于感染初期潜伏期患者 [14] 。(8)参麦饮口服液:功效益气养阴。每日3次,每次10ml。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患者 [15] 。(9)人参养荣丸:功效补益气血,调养营卫,宁心安神。每日3次,每次9g。适用于气血两虚,营卫失调患者 [16] 。(10)蟾蜍丸:功效辟秽解毒,消肿散结。每日2次,每次5~15粒(每33粒为1g),葱白汤或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感染型患者 [17] 。(11)季德胜蛇药:功效解毒、止痛、消肿。每日3次,每次口服12片(每片0.3g);另将该药片研粉,用水调成糊状,涂敷病损处,约3h换1次,治疗期间忌服食含醇饮料及辛辣食物。主治艾滋病并发急性带状疱疹 [18] 。(12)甘草甜素:功效益气养阴,扶正祛邪。每日3次,20mg/次,口服。主治艾滋病呼吸道感染 [19] 。(13)艾通冲剂:功效益气活血(黄芪、丹参等制成冲剂———北京长城制药厂生产)。水冲服,每袋10g,1次1袋,1日3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过程中原则上不予其它辅助药。主治艾滋病毒感染有瘀血征象者 [20] 。(14)四君子汤:功效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常规煎服。研究证明可增加胸腺及外周血T细胞,用于脾胃气虚证 [21] 。(15)补中益气汤(丸):功效补中气,解虚热。能提高免疫细胞功能,增加T细胞数量,抗病毒,诱生干扰素,有扶正祛邪作用。常规内服,用于中气不足证 [22] 。(16)艾滋病心肌炎方(黄芪、板蓝根、大青叶、丹参各15g,麦冬、连翘、黄精、党参、白术、甘草、生地各10g,石菖蒲6g):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艾滋病心肌炎 [23] 。(17)化裁四神丸:五味子、肉豆蔻各6g,补骨脂9~12g,黄芪、白术、苍术、茯苓各12~15g;加减变化:腹泻,日行10次,肠鸣,面色暗黑、神差,胃脘部堵塞感,腹部发凉,喜热饮,舌淡苔腐略黄,脉细弱者,加吴茱萸9g,猪苓、桂枝、党参、白芍、乌梅各10g。腹泻,日行3~4次,水泻与稀便交替,完谷不化,无臭味,腹中肠鸣,食欲不佳,唾液粘稠,舌暗红苔白,脉弦紧,加诃子、石榴皮、升麻、葛根、当归各12g,淫羊藿9g,木香6g。每日1剂,水煎服。温肾补脾,涩肠止泻。主治艾滋病腹泻 [24]
, http://www.100md.com
    2.4 食物疗法 (1)鱼腥草饮(《本草经疏》):鲜鱼腥草250~1000g(或干品30~60g)。将鲜鱼腥草捣汁饮;干品用冷水浸泡2h,煎煮一沸,取汁,去渣,频饮。适应证:艾滋病有肺部感染,咳吐黄痰者 [25] 。(2)马齿粥(《圣惠方》):马齿苋100g,粳米60g。将马齿苋切碎,同粳米煮粥,空腹服用。适应证:艾滋病伴有腹泻者 [26] 。(3)人参粥(《食鉴本草》):人参3g,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粳米淘净,与人参(切片或研粉)一并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粥熟,再将化好的冰糖汁加入拌匀,即可食用。适应证:艾滋病体虚,气短,乏力者 [27] 。(4)补虚正气粥:炙黄芪3O~60g,人参3~5g(或党 参15~3Og),白糖少许,粳米100~150g。先将黄芪、人参(或党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30min,入砂锅煎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浓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取二汁去渣,将一、二煎药液合并,分2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入白糖少许,稍煮即可。人参也可制成参粉,调入黄芪粥中煎煮服食。功效:补正气,疗虚损,健脾胃。适用于艾滋病各期见有气虚证者 [28] 。(5)粳米阿胶粥:阿胶20g(捣碎,文火炒至呈黄色,研为细末),粳米100g,红糖适量。将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煮成米九成熟;加入阿胶粉、红糖,边煮边搅匀,将粥稠胶化即可。功效:养血止血。适用于艾滋病阴血不足或兼出血者 [29] 。(6)虫草甲鱼:虫草5只(10~15g)、甲鱼1只(500g左右),盐、味精少许。将甲鱼剖腹去头及内脏,洗净待用;把虫草纳入甲鱼腹中,置于汤锅内,加水500ml,加盐及味精,隔水置入锅中,用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炖至酥烂,药食同吃。功效:滋阴凉血,补肺益肾。适用于艾滋病阴血不足、肺肾两虚者 [30] 。(7)白术猪肚粥:白术30g,猪肚1只,生姜少许,粳米l00g。洗净猪肚,切成小块,同白术、生姜煎煮,去渣取汁,用汁同米煮粥。猪肚可取出,适当调味后佐餐。早晚餐时温食此粥。功效:益气健脾,用于艾滋病脾胃不足者 [30] 。(8)莲子百合炖瘦肉:莲子30g,百合30g,瘦肉200~200g。各味洗净后加水适量炖熟,适当调味服用。功效:补肺肾之阴,用于艾滋病肺肾阴虚者 [32] 。(9)蒲公英银花连翘粥:干蒲公英40~60g(鲜品用量60~90g),银花20g,连翘10g,粳米30~60g。洗净蒲公英,切碎。将三药加水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为稀粥饮食。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艾滋病热毒蕴结而见淋巴结肿大,乳蛾肿痛,发热等 [31]
, http://www.100md.com
    3 研究成果

    目前,从事艾滋病研究治疗的中医药人员正在增多,队伍逐步扩大。临床研究进行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探索,有个案报道,也有临床总结。实验研究建立了艾滋病研究室(如上海艾滋病研究所),进行有效药物的筛选研究。单味药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200多种中草药的抗HIV的体外实验,发现其中的60~70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HIV的作用。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茯苓多糖等多糖类有免疫调节或免疫增强作用;发现藻类多糖和硫酸多糖等有抑制HIV的作用;发现生物碱有抑制HIV作用,如桑白皮中的黄酮有抗HIV逆转录酶作用,萜类如甘草甜素有抑制HIV的作用。复方研究:对小柴胡汤、理中汤、公明抗HIV、乾坤宁、908口服液、新血片等复方进行了研究,并在临床用于病人的治疗。实践证明,这些复方能激发人体T细胞、NK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的还能抑制HIV。从较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用中医药抗艾滋病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3.1 抗艾滋病药物 自齐多夫定(AZT)—第1个治疗HIV感染/AIDS药物于1987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后,抗AIDS药物的研究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国外已有14个药物上市(齐多夫定、去羟肌苷、扎西他滨、司他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奈韦拉平、地拉韦啶、efavirenz、沙奎那韦、利托那韦、茚地那韦、奈非那韦及安普那韦,其中齐多夫定是第1个上市的抗AIDS药,也是治疗AIDS的首选药)。自1995年以来,每年都有2~3个新品种上市,是抗病毒药物发展史上进展最迅速的药物,充分说明国际上为研制抗AIDS药物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以期克制这一危害人类健康的元凶。而我国从中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到各中医药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也非常重视对艾滋病防治的研究,已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积极开展对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的研究。通过近20年的研究与探索,我国已研制出有较好疗效的抗艾滋病中药制剂。
, http://www.100md.com
    目前疗效较好的国产艾滋病中成药有以下几种:(1)高欣908口服液:高欣908口服液是由北京高欣技术研究所研制生产,通过高新技术提取有效天然物质抗病毒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活化CD8数量,选择性地杀病毒、癌细胞等有害于机体的有害物质。高欣908口服液经在北京地坛医院对8例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治疗观察中,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所采集的病人血浆进行了定量的病毒载量测定。检测结果示:1例未见治疗前后病毒载量发生变化,余7例在6个月治疗期限不同阶段相继出现过不同次数的病毒载量下降,其下降水平达到0.5个Log(1个Log为下降10倍以上)。在国内对中药治疗HIV感染者采用定量的病毒载量的研究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内服:每日4次,每次20ml(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艾滋病:口服8周,可使白蛋白指数上升,明显减轻腹水;癌症:口服8周,可使白蛋白指数上升,同时抑制和阻止癌细胞的转移、扩散,缩小肿瘤,对癌症患者的放、化疗后的健康恢复有帮助作用。乙肝:口服8周,可使病毒载量下降,有减轻病症,增强食欲,促抗原转阴的作用。痔疮:口服4周,可使内痔、外痔、混合痔的痔核缩小。外用:可用棉球浸沾药液,轻擦患处。1日2次,1次10~20min。
, 百拇医药
    (2)复方SH: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制的草药“复方SH”能够减少病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HIV),并且未观察到任何副作用。1985年中国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引起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罗士德的注意,并开始组织有关科研人员开展中草药抗艾滋病的研究。他们先后对1000多种中草药进行了抗HIV活性研究,发现150余种中草药具有抗艾滋病的活性。随后又采用活性跟踪的方法,对具有较强抗HIV活性的桑白皮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的Morusin和KuwanonH是抗HIV活性成分,并对其开展了结构修饰,研究了构效关系,该部分研究工作申请了中国2项专利。治疗艾滋病使用单体化合物毒性较大,为此,罗士德等在10多年开展中草药抗艾滋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学和传统医学,按照中药复方“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选用5味中药各自的抗HIV有效部位,组成“复方SH”。1999年7月1日,中、泰两国卫生部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复方SH”在泰国完成对28例艾滋病患者所进行的为期3个月的Ⅰ、Ⅱ临床试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双方一致认为SH对于控制HIV-1在人体的载量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对32%的艾滋病病患者有显著疗效,对57%的艾滋病病患者有效,对11%的晚期阶段艾滋病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89%;SH不会对HIV感染者导致毒副作用。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成果。
, http://www.100md.com
    (3)公明抗HIV:由黑龙江省公明药业公司研制开发的“公明抗———HIV”中药制剂,是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肿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纯中药再制品。主要是针对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复制速度快、病毒多变、易产生耐药毒性特 点,通过基因学、细胞学、病毒学、免疫学等多项研究后,从中草药中提取特定有效成分研制成的。由于这种新型中药可在不破坏人体正常免疫细胞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艾滋病病毒载量,同时,又能使CD4细胞明显增加,因而引起了国际有关专家的关注。俄罗斯有关专家目前已开始用这种新型中药进行临床试验。每日口服3~4次,每次服6粒,饭前30min服用,同时每日静脉滴注公明抗-HIV注射液,每日15~40ml,分1次或2次静脉滴注,每1ml抗—HIV注射液用50ml(5%或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需用药大于15ml以上的患者,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用量不得少于500ml,或遵医嘱。肝病患者每日用量不得大于5~20ml。

    (4)乾坤宁:成都恩威集团公司应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天然中成药“乾坤宁(艾康)胶囊”(简称“乾坤宁”)。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对艾滋病病毒增殖有抑制作用,在卫生部的指导下和四川省卫生厅的支持下,与四川省卫生防疫站合作,对18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了历时3年4~10个疗程(每个疗程3个月)的规范性临床试验。根据目前国际上确认的检测标准与手段,其检测结果是:18例血液病毒载量普遍下降;18例中7例血液病毒载量降到<500个copy/ml;7例中3例精液病毒载量降到<500个copy/ml;18例未发现毒副作用、耐药性。这一检测结果表明:在抑制病毒,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价格低廉等方面,“乾坤宁”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 百拇医药
    3.2 中药现代研究应用 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许多中药具有促进干扰素诱生的作用。干扰素具有抗病毒繁殖、抗细胞分裂、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许多单味中药或中药合剂在临床上已证实对艾滋病有治疗作用。这可能与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有关。根据中药对T、B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经临床和实验已证实的以下中药可能具有促进干扰素的诱生作用。(1)α干扰素诱生作用类:具有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中药,如党参、灵芝、香菇、青黛、白术、淮山药、茯苓多糖、猪苓多糖、当归、地黄、蝮蛇、淫羊霍、补骨脂、刺五加、杜仲等,都可能具有促进α干扰素诱生的作用。(2)β干扰素诱生作用类:能促进抗体形成,促进IgM、IgG、IgA产生,对B细胞有激发作用的中药,如黄芪、人参、茯苓、香菇、何首乌、胎盘、地黄、蝮蛇、淫羊霍,补阳方、养阴方、参苓白术汤等,都可能具有促进β或α干扰素诱生的作用。(3)γ干扰素诱生作用类:能激活T淋巴细胞功能,提高淋巴母细胞转化率的中药如黄芩、黄连、生地、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甜瓜蒂、五味子、芍药、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玉竹、女贞子、首乌、山药、枸杞子、人参、黄芪、灵芝、甘草、黄精、茯苓、猪苓、苡仁、阿胶等均可能诱生γ干扰素。以上中药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现代药理研究适当选用,对艾滋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2]
, 百拇医药
    3.3 中医疗法集萃 近20年来,我国广大中医药临床医务工作者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中医中药对艾滋病进行治疗观察与研究。较多的临床报道资料显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较好的疗效。如苏氏报告 [35] ,以中医药试治艾滋病30例(其中属肺胃阴虚型11例;脾胃虚损型7例;脾肾两亏型10例;热盛痰蒙型2例)。治疗结果表明,中医辨证治疗可使艾滋病的一些症状和体征获得部分缓解和(或)减轻,从而可以减轻病人痛苦,但能否延长患者生存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33] 。如余氏报告 [34] ,曾治1例艾滋病。以温毒证辨证论治,先清热解毒,凉血祛湿,以甘露消毒丹为主,随证加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丹皮、栀子等药,每周煎服4~5剂,每日分3次服,后益肾健脾,养心固本,同生脉散补元气益阴津,用归脾汤重用黄芪,加菟丝子、仙灵脾、女贞子等补肾阳,滋肾阴的药物交替使用。结果1986年5月~1987年9月末病情稳定,为同期患者最后一个幸存者,10月随访病情稳定。
, 百拇医药
    吕氏报告 [35] ,用克艾可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0例。用猴做为接受艾滋病的宿主,进行实验研究,克艾可(连云港东风制药厂生产,从甘草中制得)每次40mg,日3次口服,3个月为1疗程。结果6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1疗程治疗,显效2例,有效7例,部分有效12例,无效36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达35%。实验显示本品能抑制猴艾滋病病毒,增强免疫功能 [37]

    施氏报告 [36] ,针灸治疗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5例。患者取卧位,暴露患处,选用0.35mm×40mm针,于疱疹区边缘处进行围刺,一般用6~12根针,同时用自制艾灸盒置于受损处灸60min,疼痛甚者加电针15min,创面有疱疹者用梅花针轻叩疱疹处,擦去脓血再加艾灸。轻症日1次,重症日2次。结果经治10~14日后均获愈。

    郭氏报告 [37] ,大蒜在治疗艾滋病中有一定的作用。有皮肤症状者嘱生大蒜剥皮捣碎涂敷,大面积者嘱生大蒜剥皮捣碎后溶于冷开水中涂搽皮肤(浓度为5%~10%),每日2~3次,其他患者嘱口服,10g/d,分3次服。结果治疗组中显效者49例,有效者15例,对照组60例中38例有效。傅氏报告 [38] ,中药治疗3例艾滋病6年观察效果显著。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据症状、体征3例均属气虚为主,以补气养阴为治则,选用“艾滋Ⅰ号方”治疗。该药系中药复方,制成胶囊,每丸含中药0.25g,每日3次,2丸/次,持续治疗1年余。第二疗程“艾滋Ⅰ号方”停药3个月后,在全面复查的基础上应用“艾滋Ⅱ号方”治疗。该方系在“艾滋Ⅰ号方”重在养阴的基础上加强凉血解毒作用。结果经6年治疗后症状缓解,检查亦好转。
, http://www.100md.com
    王氏报告 [39] ,运用清热解毒活血法治愈艾滋病患者舌炎1例。辨证为:热毒内蕴,损及血分,肉腐血败。处方:夏枯草15g,紫草12g,黄芩12g,大黄6g,桑白皮12g,川芎6g,丹皮10g,黄柏10g,丹参15g,杏仁10g。并口服活血通脉宁1瓶,每日3次,3片/次。结果共7诊,治疗3月余,中药随证加减,舌肿痛、糜烂已愈,全身症状明显好转。

    4 展望

    在与艾滋病病毒的斗争中,科学家已经研制了一些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药物,但即使目前公认疗效最好的”鸡尾酒疗法”,也只能稳定或减缓艾滋病症状,不能彻底消灭体内病毒。专家普遍认为,艾滋病疫苗是解决这一社会难题的最有效武器。抗AIDS治疗中的其它主要问题是药物的毒性及价格。抗AIDS药物均为国外开发,价格高昂,治疗一名患者,一年需1.5万美元,非发展中国家患者所能承受。积极开发新药,尤其是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中草药,这将为我国AIDS患者及其他发展中国家AIDS患者提供可行而有效的治疗。
, 百拇医药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不容易耐药,价格低廉,适合长期服用等方面的潜在优势。再者我国加入WTO组织,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中成药产业向前发展,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医中药技术不断被世界所认识,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特别对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医比西医更显得技高一筹。目前,从事艾滋病研究治疗的中医药人员正在增多,队伍逐步扩大,且中医药抗艾滋病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只要全社会重视,政府大力支持,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相信中医药必定会为我国遏制艾滋病的迅速蔓延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樊友平.中华性医学辞典.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1-153.

    2 范瑞强.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279-280.
, 百拇医药
    3 徐济群.艾滋病乙型肝炎中西医治疗研究,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137-143.

    4 金远林,曾建平.病毒性疾病效方400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83-384.

    5 李敏.艾灸结合西医治疗艾滋病腹泻的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99,(5):10.

    6 范思行.皮肤病性病最新专方专药838,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26、61-63.

    7 李连生,白俊昆.皮肤病针灸疗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84-188.

    8 谢鸣.中医方剂现代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1656,528,534.

    9 王琦.男科疾病中西医汇通,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91-292.
, 百拇医药
    10 黄尧洲.季德胜蛇药治疗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6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8,(12):726.

    11 李国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3,(11):671.

    12 黄卫平.艾通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2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9,(10):606.

    13 张浩良.中国方剂精华辞典.天津科学出版社,1996,321.

    14 李国勤.中医药治疗2例艾滋病心肌炎.中医杂志,1992,(11):19.

    15 王玉芝.辨证治疗艾滋病验案2则.北京大学学报,1998,(5):68.

    16 卢祥之.中华药茶(粥)谱.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1-236.
, 百拇医药
    17 王者悦.中国药膳大辞典,沈阳:大连出版社,1992,415-418.

    18 胡国华,钱彦云,蔡玉华.实用男女病性病临床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141-1144.

    19 苏诚炼.中医杂志,1990,31(3):27.

    20 余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2):71.

    21 吕维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6):340.

    22 施有奇.上海针灸杂志,1993,12(3):119.23 郭庆余.综合临床医学,1994,10(3):163.

    24 傅立宁.浙江中医杂志,1994,29(9):405.

    25 王健.云南中医杂志,1994,15(5):17.(26~39略)

    作者单位:310053杭州浙江中医学院

    (收稿日期:2003-12-31)

    (编辑清 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