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0期
编号:10392520
截肢平面与术后康复新观念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0-2863-01

    临床上因各种疾病及其它原因导致肢体残损需要截肢的患者非常多见。以往截肢平面的选择、肢体残端的处理以及术后康复等观念远不适应现代假肢装配的要求。经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康复的理念,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与以往不同的观点,供同道们参考。

    1 截肢平面的选择

    1.1 原则是尽可能长留残肢 (1)上肢一般前臂保留肘下8~18cm,上臂保留肩峰下13~20cm,即便只留下肱骨头也不作肩离断,能作肘关节离断,尽量不作肱骨截骨,能作腕关节离断,尽量不作前臂截肢。(2)下肢一般保留大转子下15~25cm,胫骨平台下5~15cm,大腿上段尽量保留,能留股骨头、颈,决不作髋关节离断,能作膝关节离断就不作大腿截肢,尽量保留胫骨结节。(3)手指应当尽量保留长度,保存功能,特别是拇指。
, http://www.100md.com
    1.2 具体针对每位患者应当在掌握原则的情况下具体分析 如:周围血管疾患所致的肢体缺血坏死应考虑残端的血运;恶性肿瘤患者应考虑术后转移等问题。

    1.3 儿童截肢的选择 儿童应考虑到骨骼的生长,能作关节离断者尽量不作经骨截骨术,保留骨骺 [1]

    2 截肢残端的处理

    现代假肢技术要求残端外形成圆柱型而不是圆锥型。残端肌肉缝合的新方法。(1)肌肉固定术:肌肉的残端固定在骨骼残端上。(2)肌肉成型术:将残端的肌肉筋膜瓣经修整后对向缝合覆盖骨端。(3)手术结束即应在残端外面裹上石膏绷带,形成一个压力均匀的坚硬套筒,以利装配临时假肢。(4)一般术后3周切口愈合良好即应开始残端的耐磨、耐压功能练习。

    3 非理想残肢的处理

    (1)关节畸形:应行矫形手术配合功能练习。(2)短残肢:可行残肢肢体延长手术。(3)皮肤疤痕:逐步皮下注水撑开疤痕皮肤,最后手术切除。(4)皮肤松弛:设计切除多余的皮肤。(5)残端骨刺:应行手术治疗。(6)皮肤溃疡、感染:应及时地消炎、局部换药、清创处理。
, http://www.100md.com
    4 临时假肢的装配

    现代康复的观点认为,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即装配临时性假肢。(1)使患者尽早离床,利于心理康复,预防残肢水肿。(2)促使伤口愈合,防止或减少患肢痛。(3)加速残端皮下脂肪的萎缩,使残端尽快成熟。(4)穿戴临时性假肢尽快进行功能训练,及早适应,使病人尽早地使用固定性假肢。(5)用临时假肢的接受腔作永久假肢“阳型”的翻型。

    5 术后的康复

    患者穿戴永久性假肢后的功能或步态如何,术后康复尤其是术后初期的功能训练至关重要。

    (1)残肢拆线后的前三个月应坚持每天24h使用弹力绷带,使残肢皱缩和定型,防止残端肿胀。同期早、晚进行残肢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2)不同时期的功能训练有不同的方法与要求 [2] 。①残肢肌力的训练:切口愈合前即行等长收缩、无阻力的等张收缩,愈合后行砂袋悬吊等抗阻力练习。②穿戴临时性假肢后的双腿站立训练:一般开始于术后的1~2天,也可在助行器内行病肢站立负重,但时间不应超过5min。③穿戴临时性假肢后的单腿站立训练:一般始于术后3周,但应扶拐并且负重仍不宜大于10kg。④穿戴临时性假肢后平行杠内的迈步训练:应教会患者利用三点步、迈至步、迈越步等扶拐行走技术。⑤杠内训练后应进行弃拐后的平衡训练,单腿负重训练以及平地行走、坡地行走、上下楼梯等杠外训练,逐步改善患肢的功能与步态。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23-1025.

    2 南登昆,缪鸿石,刘燧,等.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71.

    作者单位:030012山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编辑曲全), http://www.100md.com(潘治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