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392840
对32例着色真菌病发病和治疗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近10年着色真菌病的发病和治疗情况,探讨着色真菌病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通过对1994年1月~2003年8月国内各中文医学期刊所报道的着色真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共报道的病例32例,男26例(81.3%),女6例(18.7%),发病部位以下肢多见,共16例(50%),报道卡氏枝孢霉16例(50%),裴氏枝孢霉8例(25%),1例紧密着色霉,未报道有疣状瓶霉。32例病例中,用伊曲康唑治疗13例(40.6%),用特比萘芬治疗11例(34.4%)。结论 我国着色真菌病主要以卡氏枝孢霉感染多见,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系统治疗为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特比萘芬是一种更高效的治疗着色真菌病的药物。

    关键词 着色真菌病 治疗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1-0040-03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incidence
, http://www.100md.com
    and treatment in32cases of the chromycosis

    Xu Xiao,Luo Quan,Zhang Xibao

    Guangzhou Municipal Institut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f Dermatological Diseases,Guang Zhou51009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cidence and treatment of the chromycosis between1994and2003in china,and explore the new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y.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hromycosis casesreported in the Chinese periodical between1994and2003.Results 28cases of the chromycosis had been reported.The male cases were26(81.3%),and the female caseswere6(18.7%).The legs were the major coming on place,and have16cases(50%).The Cladosporium carrionill,Fonsecaea Pedrosoi,and Fonsecaea compactum having been reported were16(50%),8(25%),and1(3.1%)cases,respectively.But the Phialophora verrucosa have not been reported.13(40.6%)cases were treated with orally itraconazole,and11(34.4%)were treated with orally terbinafine among the28cases.Conclusion The chromycosis is primely caused by Cladosporium carrionill in china.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both are effective for the chromycosis.Specially,terbinafine is higher effective for the chromycosis.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chromycosis treatment itaconazole terbinafine

    着色真菌病是一种由暗色真菌属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导致皮肤的疣状损害。Rudolp于1914年首次报道1例巴西的着色真菌病病例,在热带及亚热带最多。我国尤家骏于1951年在山东首先报告 [1]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最近10年(1994~2003)着色真菌病的发病和治疗情况,特别是新的抗深部真菌的药物在我国被逐渐广泛得以应用,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的出现,对着色真菌病的治疗有了更有效的治疗,因此我们对最近10年的国内各中文医学期刊所报道的着色真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着色真菌病在当今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近10年(1994年1月~2003年8月)国内各医学期刊报道的所有着色真菌病例。
, 百拇医药
    1.2 一般资料 总共搜查到报道的病例32例,其中男26例(81.3%),女6例(18.7%),发病年龄10~79岁,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职业以工、农业劳动者多见;有明确外伤史者16例,占50%;病期最短的为3月,最长达50年;发病部位:以下肢多见,共16例,达50%,其中左下肢9例,右下肢7例,此外,左手背4例,右手背6例,胸部、脸部、颈部、脑各1例,眼睑2例。

    1.3 临床表现 在所有病例中以菜花样肿块疣状增生,伴有褐色结痂表现为主,共有19例(59.4%),结节样损害破溃共有9例(28.1%),1例表现为足跖过度角化性斑块。

    1.4 诊断依据 主要手段是依靠镜检,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直接镜检出棕黄色厚壁孢子27例,真菌培养25例,其中卡氏枝孢霉16例,占50%,裴氏枝孢霉8例,占25%,一例紧密着色霉,未报道有疣状瓶霉。组织病理一般表现为肉芽肿增生改变,内含有异物巨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且报告病理PAS染色可见真菌孢子的有21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从1994年至今,对着色真菌病的主要治疗有药物治疗(包括系统用药及外用药)、物理治疗,另外还有少数病例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以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为最常用,在28例病例中,用伊曲康唑治疗13例,占40.6%,用特比萘芬治疗11例,占34.4%。此外,有1例予酮康唑口服治疗,1例予氟康唑治疗。还有些作者在给予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的同时,合用碘化钾加强治疗。虞氏 [2] 最早于1994年报道用伊曲康唑0.1g,每日1次,治疗1例着色真菌病,总疗程为15个月,用药总量达455g。顾有守等 [3] 于1996年也用伊曲康唑治疗着色真菌病1例,按0.2g,每日1次,总疗程6个月,总量达36g。接着南国荣等 [4] 在1997年10月报道用伊曲康唑治疗1例着色真菌病,予0.2g,每日1次,服药3个月后,改为0.1g,每日1次,6个月后改为0.2g,每周2次,总疗程15个月,总量达40.8g。肖学英等 [5] 于1999年用伊曲康唑0.2g,每日2次,隔1周停3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改成0.1g,每日1次,持续7个疗程。总用量10.5g,治愈1例着色真菌病。钱江等 [6] 于2000年用伊曲康唑0.2g,每日2次,另予10%碘化钾溶液10~20ml,每日3次口服,局部治疗以1%硫酸铜溶液电离子透入,每日一次,每次20min,外涂10%碘化钾,共52天,治愈1例着色真菌病。冉玉平等 [7] 于2000年4月用伊曲康唑0.2g,每日2次,同时外用10%聚维铜碘溶液(艾利克)局部湿敷,待皮损表面干燥及痂壳脱落后,用小电热毯行局部加热治疗,每日2次,每次60min,前后共35天,治愈1例着色真菌病。李春阳等 [8] 于2000年12月报道用伊曲康唑治愈着色真菌病5例,首先给伊曲康唑0.2g,每日2次,7天后改为0.2g,每日1次,皮损基本消退后,又予0.2g,隔日1次,巩固疗效。总疗程最短为45天,最长113天。服药总量最小为4.5g,最大为21g。宗文凯等 [9] 于2002年3月予外科切除联合口服伊曲康唑治愈1例着色真菌病。先给伊曲康唑0.2g,每日1次,10天后行右小腿着色真菌病皮损切除加植皮术。术后继续给予伊曲康唑0.2g,每日1次。术后3个月停药。张宇等 [10] 于2002年7月报道1例着色真菌病,他们给予伊曲康唑0.2g,每日2次,同时予10%碘化钾10mg,每日3次,共3周后,皮损变薄,以后疗程未报道。
, http://www.100md.com
    在2000年李佳琳等 [11] 开始报道用特比萘芬治疗着色真菌病,他们按特比萘芬0.125g,每日1次,疗程72天,用药总量为24g,达到治愈标准。此外黄进梅等 [12] 在2002年用特比萘芬0.25g,每日1次,治疗1例着色真菌病,同时给特比萘芬软膏外擦,治疗1个月,皮损明显好转。章强强 [13] 也于2002年3月报道用特比萘芬0.5g,每日1次,总疗程5个月,总量为75g,治愈1例着色真菌病。李岷等 [14] 于2002年8月报道1例手术切除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着色真菌病。行皮损切除及植皮手术,手术前、后予特比萘芬(兰美抒)250mg/d,连续3个月。术后2个月复查,皮损痊愈,真菌学检查阴性。李春阳等 [15] 在2002年10月用特比萘芬0.25g,每日1次,治疗3例着色真菌学检查阴性。李春阳等 [15] 在2002年10月用特比萘芬0.25g,每日1次,治疗3例着色真菌病,取得良好疗效,其疗程为3~4个月。最近张锡宝等 [16] 于2003年8月报道使用特比萘芬治疗着色真菌病4例,其剂量最小0.25g,每日1次,最大0.25g,每日2次,疗程从4个月到8个月不等,总量最大达60g,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对于药物治疗着色真菌病,张锡宝等 [17] 还于2000年报道用酮康唑0.2g,每日1次,同时外用45℃热水浴每日30min,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虞瑞饶等 [18] 在1994年还报道用氟康唑治愈1例着色真菌病,在住院期间给静滴氟康唑共30天,共用氟康唑6.2g,出院后继续口服氟康唑50mg/天,服药3个月,停药1月,累计服药计1年余。以上所有药物在治疗期间均未报道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关于物理治疗着色真菌病,孟林等 [19] 在1994年报告用TDP(电磁波辐射器)治疗皮肤着色真菌病2例,每天1 次,每次照射1h,分别治疗15天和27天后,皮损愈合。陈印春等 [20] 于1999年2月报告用ND:YAG激光治愈1例着色真菌病。此外,严航 [21] 于1997年报道单用外科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1例着色真菌病,具体疗程不详。所有治疗均达到治愈标准(皮损消退,镜检和真菌培养皆阴性,停药半年随访无复发)。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着色真菌病,又称着色芽生菌病,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农村,常发生于外伤后,多见于小腿,主要是引起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损害 [1] 。常见的致病菌有以下4种:裴氏着色霉,紧密着色霉,卡氏枝孢霉,疣状瓶霉。从国内所报道的32例患者中可看出还是以卡氏枝孢霉多见(占50%),其次为裴氏着色霉。好发部位以下肢为主(占50%)且好发于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但是有1例脑部的着色真菌病值得我们注意。临床表现以菜花样肿块疣状增生,伴有褐色结痂为主。诊断依靠临床表现,镜检加真菌培养及病理检查,应当是能够确诊。

    对于着色真菌病的治疗,由于着色真菌病属于软组织真菌病,在治疗上非常困难,既往曾有过采用手术切除、液氮冷冻、局部高热、CO 2 激光等物理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从上述报道中我们可以看见采用物理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这些治疗只适于病期短、皮损范围小、单发局限的患者,对于口服全身系统给药既往也曾有服用碘化钾、酮康唑、氟胞嘧啶等,由于疗效慢,疗程长且副作用大,有一定局限性。从1994年起,虞氏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着色真菌病取得良好效果。在28例病人中用伊曲康唑共治疗13例,占40.6%,且没有报道任何不良反应及器质性损害。从2000年起陆续开始有报道用特比萘芬治疗着色真菌病。在28例病人中用特比萘芬治疗11例,占34.4%,也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及器质性损害。并且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与伊曲康唑相比,特比萘芬具有疗程短,每日服药量及次数少,总剂量小(伊曲康唑最大总剂量为455g而特比萘芬仅75g)的特点,病人心理上也较易接受。猜想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伊曲康唑是抑菌药物,而特比萘芬是杀菌药物。所以伊曲康唑需要使用更长的时间及更大的剂量。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口服特比萘芬对着色真菌病的治疗不失为一种比较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至于每日给药量及总疗程,似乎与着色真菌病的病程、累及的范围、部位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使用的病例数还不多,所以有待进一步探讨。对于其长期服用的风险性及远期作用,也还有待观察。从以上资料中还可以看出,除了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系统治疗外,同时辅以手术切除、冷冻、局部高热、激光、电磁波等物理治疗应可以缩短病程及疗程减少用药量,值得我们采用。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广州:广东出版社,2000,322-334.

    2 虞瑞饶.斯皮仁诺(伊曲康唑)治愈1例着色芽生菌病.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4):260-261.

    3 顾有守,谷梅.伊曲康唑治愈1例着色真菌病.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6:389.
, http://www.100md.com
    4 南国荣,王刚生.伊曲康唑治疗着色芽生菌病1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13(4):255.

    5 肖学英.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着色真菌病1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30(5):350.

    6 钱江,陈智.着色真菌病1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364.

    7 冉玉平,王晓霞.四川首例裴氏着色真菌病.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2):135.

    8 李春阳,苑全德.伊曲康唑治愈着色芽生菌病5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6):352-353.

    9 宗文凯,曾学思.外科切除联合口服伊曲康唑治愈着色真菌病1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18(1):69-70.
, 百拇医药
    10 张宇,毛舒和.着色真菌病一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4):272-273.

    11 李佳琳,王宏伟.紧密着色霉菌所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362.

    12 黄进梅,陈永锋.裴氏着色芽生菌病1例.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2,9(1):40-41.

    13 章强强,隗伟.裴氏着色真菌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2):118-119.

    14 李岷,吴信峰.手术切除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着色芽生菌病1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8):509-510.

    15 李春阳,苏英.特比萘芬治疗着色真菌病的临床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5):412.
, 百拇医药
    16 张锡宝,费实,李平,等.特比萘芬治疗着色芽生菌病4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8):49.

    17 张锡宝,王进梅.着色芽生菌病误诊1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1):59-60.

    18 虞瑞饶,高岭.弗康唑治愈1例着色芽生菌病.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3:165.

    19 孟林,张希平.TDP治疗皮肤着色真菌病2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9):186.

    20 陈印春,卢丽春.ND:YAG激光治愈着色真菌病1例.中国激光杂志,1999,8(1):52.

    21 严航.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临床实验病理杂志,1999,13(3):27.

    作者单位:510095广东省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徐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