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几点治疗体会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4-3312-01
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小儿多发,若治疗不当易导致肘部畸形或关节僵硬。在临床治疗中,我们体会到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一般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选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骨牵引、外固定及手术疗法。对于手法复位失败,肿胀严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首选手术治疗。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可采用肘内侧或外侧切口、肘内侧或外侧联合切口、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及肘后正中“S”形切口,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四种入路,骨折断端用2枚细克氏针固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1999~2003年6月共收住院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行手术治疗63例,男48例,女15例;年龄6~13岁,平均8岁;左侧36例,右侧27例;伸直型53例,屈曲型10例;尺偏型42例,桡偏型21例;开放性骨折1例,陈旧性骨折4例;合并尺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伤后距住院时间2h~7d,均行手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在以上63例中,有28例采用肘后切口“V”形切断肱三头肌腱、直视下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Y”形缝合肱三头肌腱,9例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外侧从肱骨外髁处纵形切开,在桡侧腕长伸肌、肱桡肌与肱三头肌之间进入骨折处,同时内侧以肱骨内髁为中心切开皮肤,游离保护好尺神经,由内侧肌间隙分到骨折部,凭手感行骨折复位固定。26例采用肘后正中“S”形切口,不切断肱三头肌,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骨折复位后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3~5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2 结果
随访63例病例中,应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切口的28例,优良率达53%,经肘内外侧联合入路的优良率达70%,经肘后正中“S”形切口,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入路的术后功能复位的恢复,优良率达90%以上。3 讨论对于肘后切口,将肱三头肌“V”形切开,直视下作固定,可保护尺神经,清晰暴露术野,能较好地使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实践表明该方法弊大于利,术后常使肘关节留下严重的屈伸功能障碍。“V”形切断肱三头肌腱、“Y”形缝合,使该肌腱延长、伸肌张力变小,伸肘就会受限,切断肱三头肌及广泛剥离骨膜,破坏了肘后腱下滑囊,肱三头肌与肱骨下段及关节囊广泛粘连,使肌腱止点的受力点上移到粘连处,减少尺骨鹰嘴与肱骨滑车之间的轴向运动,干扰伸肘装置的功能,术后肘后关节囊挛缩和鹰嘴窝内瘢痕粘连,则直接阻碍了肘关节伸屈。肘内侧联合入路:术野直视范围小,易损伤关节囊,对于尺神经损伤病例可采用肘内侧入路。肘后正中“S”形切口,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入路,外侧由肱三头肌、肱桡肌间进入,内侧由肱二、三头肌间隙进入,不破坏肌纤维及伸肘装置,其优点是对软组织损伤小,可直视骨折断端行复位固定,且术中、术后渗血相应较少,术野暴露充分、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中,为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便于患儿术后肘关节伸屈功能的复原,这是以采用肘后“S”切口,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的手术切口比较好。
作者单位:056200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务局总院骨科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侯志强)
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小儿多发,若治疗不当易导致肘部畸形或关节僵硬。在临床治疗中,我们体会到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一般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选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骨牵引、外固定及手术疗法。对于手法复位失败,肿胀严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首选手术治疗。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可采用肘内侧或外侧切口、肘内侧或外侧联合切口、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及肘后正中“S”形切口,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四种入路,骨折断端用2枚细克氏针固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1999~2003年6月共收住院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行手术治疗63例,男48例,女15例;年龄6~13岁,平均8岁;左侧36例,右侧27例;伸直型53例,屈曲型10例;尺偏型42例,桡偏型21例;开放性骨折1例,陈旧性骨折4例;合并尺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伤后距住院时间2h~7d,均行手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在以上63例中,有28例采用肘后切口“V”形切断肱三头肌腱、直视下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Y”形缝合肱三头肌腱,9例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外侧从肱骨外髁处纵形切开,在桡侧腕长伸肌、肱桡肌与肱三头肌之间进入骨折处,同时内侧以肱骨内髁为中心切开皮肤,游离保护好尺神经,由内侧肌间隙分到骨折部,凭手感行骨折复位固定。26例采用肘后正中“S”形切口,不切断肱三头肌,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骨折复位后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3~5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2 结果
随访63例病例中,应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切口的28例,优良率达53%,经肘内外侧联合入路的优良率达70%,经肘后正中“S”形切口,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入路的术后功能复位的恢复,优良率达90%以上。3 讨论对于肘后切口,将肱三头肌“V”形切开,直视下作固定,可保护尺神经,清晰暴露术野,能较好地使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实践表明该方法弊大于利,术后常使肘关节留下严重的屈伸功能障碍。“V”形切断肱三头肌腱、“Y”形缝合,使该肌腱延长、伸肌张力变小,伸肘就会受限,切断肱三头肌及广泛剥离骨膜,破坏了肘后腱下滑囊,肱三头肌与肱骨下段及关节囊广泛粘连,使肌腱止点的受力点上移到粘连处,减少尺骨鹰嘴与肱骨滑车之间的轴向运动,干扰伸肘装置的功能,术后肘后关节囊挛缩和鹰嘴窝内瘢痕粘连,则直接阻碍了肘关节伸屈。肘内侧联合入路:术野直视范围小,易损伤关节囊,对于尺神经损伤病例可采用肘内侧入路。肘后正中“S”形切口,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入路,外侧由肱三头肌、肱桡肌间进入,内侧由肱二、三头肌间隙进入,不破坏肌纤维及伸肘装置,其优点是对软组织损伤小,可直视骨折断端行复位固定,且术中、术后渗血相应较少,术野暴露充分、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中,为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便于患儿术后肘关节伸屈功能的复原,这是以采用肘后“S”切口,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的手术切口比较好。
作者单位:056200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务局总院骨科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