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2期
编号:10392315
苯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2-0167-01

    笔者采用苯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住院患者除严重瓣膜狭窄和梗阻性心脏病外,临床观察35例,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疗效不明显后,加用苯那普利口服。患者男24例,女11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3岁,心功能Ⅱ~Ⅳ级。其中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19例,Ⅳ级10例。基础心脏病分别为冠心病17例(其中有陈旧心梗病史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风心病2例。心衰病程2~5年7例,6~10年24例,10年以上者4例。

    1.2 给药方法 苯那普利从小剂量2.5mg开始,酌情递增至5~20mg,每日1次,每次增量前查肾功和血钾,如有异常,适当减缓增量速度,递增期间为1~2周,取得疗效后给予长期维持治疗。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35例治疗2~3周显效14例,占40%,有效17例,占48.57%,无效4例,占11.43%。

    2.2 心功能改变 服用苯那普利2~3周后,心功能较前有明显改善。心功能Ⅳ级者10例,8例转为Ⅲ级,1例转为Ⅱ级,1例无效;心功能Ⅲ级者19例,16例转为Ⅱ级,3例无效;心功能Ⅱ级者6例,均有不同程度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

    3 讨论

    苯那普利为活性较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ˉCEI),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左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受性,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收到明显疗效。与其他转换酶抑制剂不同之处,主要是经肾脏、胆汁双通道排泄,而避免了因药物在体内潴留过多引起的不良反应,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慢性心衰应用转换酶抑制剂副作用的观察,个别患者服药后,虽有血压下降,血钾升高,但幅度不大,服药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干咳、头晕,但仍可耐受,不需停药。临床观察表明,转换酶抑制剂良好的疗效通常有1~2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即使症状无明显改善,仍需长期维持治疗,方可减少住院次数和降低病死率。苯那普利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已成为现代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线药物,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152300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收稿日期:2003-11-30)

    (编辑晓 勇), 百拇医药(张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