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2期
编号:10392296
花英丸治疗慢性盆腔炎297例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花英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用花英丸为治疗组,用抗生素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花英丸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反应,而抗生素对照组有不同程度胃肠刺激症状及白细胞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花英丸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花英丸 慢性盆腔炎 治疗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2-0155-03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多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引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有:(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3)经期卫生不良;(4)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5)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等。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3)由于盆腔淤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独到之处。我们将1999年研制成功的花英丸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就我院用花英丸治疗慢性盆腔炎进行观察分析,并讨论了中药治疗的优势及经验。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4年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主诉有下腹疼痛,腰痛,白带增多,如果炎症波及膀胱和直肠则可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和腹泻、里急后重等。妇科常规及B超检查:子宫体部疼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有压痛或炎性包块,并排除常见的鉴别诊断,如盆腔结核、慢性阑尾炎、性病等。

    1.2 方法 病例按单、双日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及对照组。单纯使用花英丸治疗者297例,为治疗组,年龄25~56岁,平均34.4岁。花英丸(组成:双花30g,公英30g,五灵脂10g,制没药10g,败酱草30g,苦参10g,元胡15g,赤芍30g,白术10g,地肤子15g。)3丸,每日3次,治疗周期4~6周;对照组189例,年龄22~46岁,平均35岁。采用抗生素治疗,以喹诺酮类为主,左氧氟沙星0.2g,1日2次。少数为依诺沙星0.2g,1日2次。治疗时间2~4周。

    1.3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计数为观察指标。
, 百拇医药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全身症状,体征消失,半年内无复发;有效:全身症状缓解,体征好转,病程稳定;无效:全身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2.1 疗效与结果 见表1。

    表1 治疗结果 (例)

    表2 对照组白细胞下降对比

    2.3 副作用随访 对照组中有胃肠道反应9例,反应率较高,占5.3%。头晕耳鸣发生3例,占1.8%。并有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下降,而治疗组仅有5例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未出现白细胞下降等情况。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是由于盆腔感染细菌、真菌、滴虫等微生物引起。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多以抗生素及中成药为主。抗生素容易引起体内菌群失调。中成药由于其具有毒副作用低,疗效肯定等优点,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祖国医学在理论上还没有和现代医学对称的理论来描述慢性盆腔炎。根据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可以归属为:“腹痛”、“月经不调”、“带下病”、“瘕”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多为湿热下注或湿浊邪毒未尽,瘀积于胞宫胞脉,以致脏腑功能异常,气血失调,经脉不通所致。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副作用小、成本低廉等优势,故值得研究并大力推广。我们经过对祖国医学的研究和自己的临床观察,将慢性盆腔炎大致分为:(1)湿热下注型;(2)脾虚型;(3)气滞血瘀型。临床上湿热下注型较为多见,治疗以清热燥湿排毒等法,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加味。花英丸中双花等药物就以清热解毒见长;脾虚型,主要治疗法则以健脾益气,升阳渗湿,代表方有补中益气汤,完带汤加味。花英丸方中,元胡,白术等,有这种作用;气滞血瘀型,治疗以行气导滞,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等。花英丸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其中湿热下注是慢性盆腔炎发病的中心环节,所以,清热利湿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办法,其中健脾益气,益肾滋阴,行气导滞,活血化瘀,化痰利湿为常用的治疗法则,使脏腑功能达到正常,冲任二脉和调,疾病痊愈。
, 百拇医药
    花英丸是我们结合十数年的临床经验,而创立的经验复方制剂,方中双花、公英为君药,收清热解毒之功效,以期湿热去而下焦自安;灵脂、没药、败酱草为臣药,灵脂、没药为行气活血之品,有化瘀之力,气行则血行,血瘀去而经络自通,疼痛立止,败酱草可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与没药、灵脂为伍,擅去胸腹之痛;苦参清热燥湿,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元胡辛通温散,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以上诸药同为佐药,白术可健脾益气,一可收健脾利水之功,二则顾护胃气,以防寒凉伤胃,地肤子为利水渗湿之品,有止痒之效,二者同为佐使,诸药同用,共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全方配伍合理,药理得当,而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能改善血运和血液流变学,提高机体代谢,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炎症及粘连的松解。因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气,升阳渗湿,行气导滞,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以湿热下注为主要病机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现代西方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淋巴系统蔓延及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等途径感染所致,病原体可以单纯为需氧菌,单纯厌氧菌或二者的混合感染,可伴有或不伴有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引起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最多的还是细菌,其中以各种球菌为最多,它们主要是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杆菌,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使得厌氧菌检测率不断提高,它可以和需氧菌一道引起盆腔混合感染,在选用治疗方案时应兼顾对厌氧菌的控制。在临床上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往往由于急性期不规则用药或治疗时间不足,细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同时因局部慢性炎症使药物不易吸收,因此一般抗生素疗效不大,因疗效不佳而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不但对治疗不益,反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严重并发症,另外在抗生素及厌氧菌药物联合用药时间长时,往往出现白细胞减少或下降等。
, 百拇医药
    所以,对于慢性盆腔炎,必须采取全身与局部结合性治疗措施。在临床上,我们采用中药花英丸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避免了抗生素出现的不良胃肠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治愈率达到93.4%。它弥补了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发挥了中医中药治疗中的优势。实验研究发现,双花中所含之双花醇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有类似青霉素的作用。芳樟醇及少量木犀草素、氯原酸、恂氯原酸、番木鳖甙、肌醇,能够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对血液中惰性碳粒的吞噬廓清,并且,还能增强巨噬细胞对异物的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杀灭细菌,扫除病毒的作用。临床研究证实,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卡他球菌和钩端螺旋体等,皆有杀灭作用,对结核杆菌、某些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生素使用。正因为公英有这些作用,故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

    例如,在妇产科,可治疗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阴道炎症,疗效突出。在内科,可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在传染 科,可治疗传染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在外科,可治疗急性乳腺炎、疖肿、阑尾炎、蜂窝组织炎等;在皮肤科,能治疗多发性毛囊炎和皮肤感染;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和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习惯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近年来,通过临床验证,本品还有许多新的功用。尤其是对治疗妇科感染,也有独特的疗效。白术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的干扰素。苦参除增强免疫力以外,还可以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长,具备了益生元的作用,与扶正固本的其他药物相辅相成,一起发挥抗菌优势。

    总之,对于慢性盆腔炎,中药治疗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花英丸作为一种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药物,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单位:266109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25)

    (编辑晓 勇), http://www.100md.com(陈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