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3期
编号:10393170
高血压QT离散度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在正常人及高血压伴或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42例健康成人、56例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60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常规体表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的QTd及QTcd指标。结果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n=60)QTd和QT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n=42)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56)(P<0.05)。结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QT离散度增加,观察患者QTd及QTcd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QT离散度 原发高血压 左室肥厚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3-0225-02

    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QT间期的差值。近年来研究表明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由于该方法无创伤,简便而广泛被接受成为预测心脏事件及心脏性猝死的有价值指标,对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高血压病患者观察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究竟有无变化。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医大一院2002年1月~2003年8月循环内科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其中伴左室肥厚60例,无左室肥厚56例,男女各半,平均年龄66.2±8.3岁,高血压确定: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所有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对照组42例均为门诊体检健康成人,排除心、脑、肾疾病,男女各半,平均年龄65.3±10.5岁。

    1.2 方法

    1.2.1 所有受试者均做同步体表12导联心电图记录,走纸速度25mm/s,电压10mm/mv,间期测量从QRS波起点(如无Q波则从R波起点)至T波终点,T波终点的位置确定为T波与等电位线的交点,如有U波则确定为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T波不明显或T,U波界限不清楚的导联除外,同一导联皆测三个心搏,取平均值。将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QT max)减去最短的QT间期(QTmin)的差值为QTd,QTc则按Bazett’s公式(QTc=QT/RR)计算,QTcd=QTcmax-QTcmin。
, 百拇医药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HP5500型彩色Duppler超声心动仪,超声频率2.5MHz,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LVPWT,按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心肌重量LVM=1.04[(LVDd+IVST+LVPWT)3+LVDd3]-13.6,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g/m 2 )=LVM/BSA(体表面积)。以LVMI≥134g/m 2 (男)或≥110g/m 2 (女)作为左室肥厚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ˉ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程序,组间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QTd及QTcd无明显统差异;而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QTd及QTcd明显延长(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及健康对照组QTd及QTcd比较

    3 讨论

    QTd的概念是1985年Campbell等提出来的,但其临床 价值直到1990年才由Day等证实 [1]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子,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左心室肥厚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2] ,左心室肥厚致心律失常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认为左心室肥厚时心肌细胞间胶原的增加及心肌细胞肥大降低传导速度、降低静息膜电位,另外左室肥厚时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肌血流相对灌注不足,造成心肌缺血性损伤,引起心肌各部位复极不均匀性增加;有作者认为左室肥厚时发生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基础可能是折返机制 [3] ;QTd反应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QTd的增加易引起折返所致室性心律失常 [4]

    本次研究发现高血压伴左室肥厚QTd及QTcd明显长于正常人和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者。因此观察QTd及QTcd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意义。本次研究结果发现QTmax多表现在V 2 ,V 3 ,V 4 导联,QTmax的91.2%集中于胸导,而QTmin42%在肢导,单纯测胸导的QTd显然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应以测量12导联为准。本实验统计结果还显示QTd及QTcd临床意义大致相同,但QTcd排除心律的影响,似应较QTd更能准确反映心室复极离散度。
, http://www.100md.com
    QTd作为无创性心脏状态检测手段具有敏感性、可信性特点,已受到重视并应用于临床,但它们的检测方法尚未标准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Day CP,McComb LM,Campbell RWF.QT dispersion:An indication of arrhythmiarisk in patients with long QT intervals.Br Heart J,1990,63:342-344.

    2 Mclenachan JM,Henderson E,Morris KI,et al.Ventricular arrhythˉmia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N Engl J Med,1987,317:787.

    3 李萍.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细胞电生理的研究近况.心血管病进展,1996,17:1154.

    4 Higham PD,Hilton CJ,et al.Does QT dispersion reflect dispersion of ventricular recover.Circulation,1992,86:392-394.

    作者单位:110006辽宁省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25)

    (编辑贝 子), 百拇医药(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