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2期
编号:10393036
炎虎宁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2-3104-02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用中药制剂炎虎宁治疗秋季腹泻30例,取得了明显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0~1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个月5例,6~12月10例,1~2岁13例,3岁2例。来院治疗时发病在3天以内17例,4~6天13例,7天以上为0例。发热37.4℃~39℃共8例。粪便性质为稀水便者22例,蛋花汤样便8例,便色均呈淡黄或发白。每日大便次数<3次者3例,每日便4~10次者24例,每日便10次以上3例。伴有恶心呕吐16例,腹痛腹胀13例,伴有轻度脱水2例。30例患儿发育营养均良好。其中人工喂养12例,混合喂养15例,单纯母乳喂养3例。便常规:大便镜检脂肪球10~20个/HP14例,脓细胞0~1/HP1例,其余15例镜检阴性。对照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6个月4例,6~12个月7例,1~2岁4例,3岁0例。发病在3天以内8例,4~6天6例,7天以上1例。发热37.5℃~38.5℃2例。大便性质:稀水便者12例,伴有恶心呕吐7例,腹痛腹胀7例,伴有轻度脱水2例。15例患儿发育营养均良好。其中人工喂养7例,混合喂养7例,单纯母乳喂养1例。便常规:大便镜检脂肪球10~20个/HP3例,镜检阴性者12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制剂炎虎宁,每日按5~10mg/kg静点,每日1次,疗程3天。治疗期间除使用退热剂及脱水患儿应用必要补液外,停用其它任何药物及治疗措施。对照组(15例),采用抗生素+病毒唑静点,每日1次,疗程3天,同时使用退热剂及脱水患儿应用必要补液等治疗。

    2 结果

    2.1 评定标准 痊愈:大便每日2次以内,性状正常。发热、呕吐、腹痛、脱水等临床症状消失,食欲好转,大便镜检阴性。好转:便次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大便性状好转,其它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大便镜检脂肪球每高倍视野10个以内。无效:大便性状、次数及其他临床症状未改善,大便常规同治疗前相同。

    2.2 疗效 用药在1天(24h)内治愈:治疗组有13例,对照组1例。用药2天(48h)内治愈:治疗组15例,对照组2例。用药3天(72h)内治愈:治疗组1例,对照组6例。故在3天疗程内治疗组共治愈29例,占96.67%。对照组3天疗程内共治疗9例,占60%,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 百拇医药
    治疗组退热、止吐及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均在1天内。而对照组在1天以内退热者4例,1天内止吐3例,其它症状均在4~7天才消失。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秋季婴幼儿腹泻发病率较高,多为细菌、病毒二重感染,以轮状病毒最常见 [1] 。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其绒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受累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因此小肠粘膜回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而引起腹泻。对婴幼儿可造成营养低下、佝偻病、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影响生长发育。以往我们多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有时反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霉菌感染。

    炎虎宁为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纯中药制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琥珀酸酐经过加工制造而成,它具有解热、消炎、杀菌、抗病毒多重功效。并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了体液免疫能力,缩短了病程。本组病儿采用中药制剂炎虎宁治疗婴幼儿腹泻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0例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5.

    作者单位:121000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儿科

    (编辑小 川), http://www.100md.com(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