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中药五煎五服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3-0253-01
中药的调配处方,必须通过认真的辨证施治,予以理、法、方、药才能发挥药物的功效,中药师和调剂员一方面应把握住医生有无违反处方用药规定,有无用药禁忌,另一方面则又应严格按医生的处方意图进行中药调配,交待好煎服方法。中药的这一调配过程,具有法律责任及专业操作的技能 [1] 。因此中药调配中,五煎、五服方法显得特别重要,故予以归纳如下。
1 五煎
1.1 先煎 (1)质坚效难溶出的药物:骨角药、甲壳药、矿物药。(2)有毒药:川草乌、附子、生半夏,宜开水先煎。(3)贵重药:人参、三七。(4)大剂量的补益药:党参、黄芪、地黄、何首乌。
1.2 后下 (1)芳香性的挥发药:砂仁、细辛、薄荷、桂枝、白蔻。(2)有效成分不耐长时久煎药:大黄、钩藤、番泻叶。
1.3 包煎 (1)易呈糊状,易沉底药:健曲、伏龙肝、赤石脂。(2)质轻易溢出的药:菟丝子、蛇床子、海金沙、蒲黄、车前子。(3)有绒毛药:旋复花、金樱子。
1.4 另煎 主要是贵重药物如:西洋参、鹿茸、羚羊角等。
1.5 捣碎煎 体大质坚的药物如香附、枳实、莪术、杏仁等。
2 五服
2.1 冲服 (1)贵重药物:珍珠、人参、鹿茸、三七之类。 (2)有效成分忌热药:南瓜子、雷丸、麝香。(3)有效成分不溶药:琥珀、朱砂。(4)峻泻药:玄明粉、大黄。(5)散剂:止血散、七厘散、三七粉。
2.2 烊化服 凡胶类药物均须烊化服用。
2.3 磨汁兑服 水牛角、三七、沉香、羚羊角,其优点是吸收快,显效快。
2.4 泡服 胖大海、番泻叶、银花、菊花、麦冬等。
2.5 包服 如鸦胆子,因对咽喉有较强的刺激性。
3 讨论
“五煎五服”是祖国医学传统的几种用药方法 [2] 。虽然很简单,但它对药物发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如乌头类药物,如果煎煮时间太短,易引起中毒;而薄荷等含挥发油的药物煎煮过久,则有效成分散失,未达到治疗效果。因此调剂人员应熟悉处方内注的含义,特殊处理的方法和品种,调剂时单独包装后再与群药同包,特别是对门诊病人要细心,要认真交待好药物的煎煮时间、服药方法,不可随意简化,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占玺.中药及处方应用,第1版.重庆: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127-153.
2 吕广振,周凤梧.中药学,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18,199.
(收稿日期:2003-06-20) (编辑 李欣), http://www.100md.com(韩鲜)
中药的调配处方,必须通过认真的辨证施治,予以理、法、方、药才能发挥药物的功效,中药师和调剂员一方面应把握住医生有无违反处方用药规定,有无用药禁忌,另一方面则又应严格按医生的处方意图进行中药调配,交待好煎服方法。中药的这一调配过程,具有法律责任及专业操作的技能 [1] 。因此中药调配中,五煎、五服方法显得特别重要,故予以归纳如下。
1 五煎
1.1 先煎 (1)质坚效难溶出的药物:骨角药、甲壳药、矿物药。(2)有毒药:川草乌、附子、生半夏,宜开水先煎。(3)贵重药:人参、三七。(4)大剂量的补益药:党参、黄芪、地黄、何首乌。
1.2 后下 (1)芳香性的挥发药:砂仁、细辛、薄荷、桂枝、白蔻。(2)有效成分不耐长时久煎药:大黄、钩藤、番泻叶。
1.3 包煎 (1)易呈糊状,易沉底药:健曲、伏龙肝、赤石脂。(2)质轻易溢出的药:菟丝子、蛇床子、海金沙、蒲黄、车前子。(3)有绒毛药:旋复花、金樱子。
1.4 另煎 主要是贵重药物如:西洋参、鹿茸、羚羊角等。
1.5 捣碎煎 体大质坚的药物如香附、枳实、莪术、杏仁等。
2 五服
2.1 冲服 (1)贵重药物:珍珠、人参、鹿茸、三七之类。 (2)有效成分忌热药:南瓜子、雷丸、麝香。(3)有效成分不溶药:琥珀、朱砂。(4)峻泻药:玄明粉、大黄。(5)散剂:止血散、七厘散、三七粉。
2.2 烊化服 凡胶类药物均须烊化服用。
2.3 磨汁兑服 水牛角、三七、沉香、羚羊角,其优点是吸收快,显效快。
2.4 泡服 胖大海、番泻叶、银花、菊花、麦冬等。
2.5 包服 如鸦胆子,因对咽喉有较强的刺激性。
3 讨论
“五煎五服”是祖国医学传统的几种用药方法 [2] 。虽然很简单,但它对药物发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如乌头类药物,如果煎煮时间太短,易引起中毒;而薄荷等含挥发油的药物煎煮过久,则有效成分散失,未达到治疗效果。因此调剂人员应熟悉处方内注的含义,特殊处理的方法和品种,调剂时单独包装后再与群药同包,特别是对门诊病人要细心,要认真交待好药物的煎煮时间、服药方法,不可随意简化,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占玺.中药及处方应用,第1版.重庆: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127-153.
2 吕广振,周凤梧.中药学,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18,199.
(收稿日期:2003-06-20) (编辑 李欣), http://www.100md.com(韩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