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393828
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伤寒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3-0274-01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1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0℃以上。呈稽留热,伴畏寒,全身骨骼、肌肉酸痛,到某医院就医予清开灵、鱼腥草等治疗4天,效差而转入本院。病后,曾排黄色稀便2~3次/d,无里急后重及粘液血便,无咳嗽、腹痛及尿急、尿痛。平素体健。当地曾有伤寒病流行报告。查体:T39.2℃,R20次/min,P82次/min,BP120/75mmHg,急性重病容,神清,查体合作,胸腹部皮肤可见数个色淡之玫瑰疹,无出血点。右颌下可扪及一约2cm×2cm可移动、质中、有触痛之淋巴结,双眼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颈无抵抗,心、肺查无异常。肝肋下2.0cm,脾肋下1.5cm,均质软,无触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3×10 9 /L,N78.3%,L21.7%,Hb133g/L,RBC4.65×10 12 /L,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ESR65mm/h,二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胸片未发现心肺异常。B超提示肝、胆、脾、肾、输尿管未见异常。

    入院后,因发热原因未明而做多次肥达氏反应,多次血液找疟原虫均为阴性。反复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少,血培养(-)。胃穿检查提示正常骨髓象。分析本病例特点:(1)稽留高热13天;(2)无心、肺、肝、胆及泌尿系感染症状;(3)脉搏与高热不成比例,呈相对缓脉,皮肤出现玫瑰疹,肝、脾肿大;(4)白细胞减少,肥达氏反应(-),血培养(-),骨髓象正常。考虑伤寒可能性大,基本可排除疟疾、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引起高热的常见病。经用氨苄青霉素及环丙沙星抗伤寒治疗1周,疗效仍差。曾对伤寒诊断有疑问。最后经右颌下淋巴结活检提示淋巴结有灶性坏死和大量吞噬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碎屑和红细胞—伤寒细胞,符合伤寒病淋巴结改变。确诊伤寒后,予大剂量复达欣抗伤寒治疗5天后,体温正常,肝、脾肋下未及,病情稳定,最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既往诊断伤寒多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本病例位于伤寒流行区,持续稽留高热,排稀便,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临床符合典型伤寒表现。但多次肥达氏反应(-)及血培养(-),常规抗伤寒药物疗效差,曾对诊断伤寒有疑问。后经多项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常见病,淋巴结活检而确诊伤寒。笔者认为:对临床经过典型而血培养阴性的患者,肥达氏反应有诊断价值,但肥达氏反应特异性较差,且多次检查(-)时,应结合临床,慎重对待。另外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网状组织增生肿胀,尤以回肠末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为显著。本例肥达氏反应阴性,经浅表淋巴结活检确诊伤寒实为罕见,希引起同道注意。

    (收稿日期:2003-05-18) (编辑 木子), 百拇医药(伍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