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临床医学
编号:10394661
小儿肠套叠8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9-0822-01

    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小儿肠套叠病例86例,现作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6例,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2~12个月75例(占87.20%),12~18个月8例,>18个月3例,年龄最大3岁。

    1.2 临床表现 阵发性腹痛或间歇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包块四大症状中,2项或2项以上为主。其中阵发性哭闹73例(占84.88%),呕吐66例(占76.74%),血便43例(占50%),腹部包块50例(占58.14%),嗜睡4例。首诊为肠炎6例,细菌性痢疾4例,诊断阑尾炎2例,消化不良2例。发病前70%有腹泻病史,少部分有呼吸道炎症,18%诱因不明。就诊时间:2h~3天,24h内就诊56例。套叠类型:以回—结肠型最多,占57例,回—回—结肠型27例。

    1.3治疗及结果 病程48h以内,一般情况好者做低压空气和(或)稀钡灌肠复位,成功69例,失败转手术治疗17例,死亡1例。

    2 讨论

    2.1 病因 小儿肠套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95%为原发性,以1岁以内发病率最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的肠管系膜相对较长,回盲部尚未固定,活动度大等及某些诱因导致肠蠕动功能紊乱有关。有报道与腺病毒感染有关。

    2.2 临床表现 本症典型临床表现有阵发性腹痛,间歇性哭闹、呕吐、便血、腹部包块。80%有典型症状及体征,早期诊断不难。20%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病史不详细,诊断较困难。特别是发病早期,血便、腹部包块两个主要症状不具备时往往容易被忽略,有时腹痛反复发作,年龄较小婴儿可不哭闹而转为嗜睡等抑制状态易误认为无腹痛。本组病例中80%以上有腹痛或哭吵,70%以上有呕吐,因此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包块四项之2项者应怀疑肠套叠可能,应认真细致地检查腹部情况,哭闹腹胀者可先给镇静剂,注意腹部包块或右下腹空虚等,并作肛门指检,本组指检手套染血者占52%。

    2.3 辅助检查 本组误诊14例,其中误诊为细菌性痢疾4例,肠炎6例,阑尾炎2例,消化不良2例。误诊原因主要为对婴幼儿肠套叠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只注意个别症状,而未作过仔细检查,故对不典型病例特别是哭吵、呕吐、腹胀、血便等应高度怀疑本病,常规肛门指检,并可作空气灌肠,腹部B超等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腹部B超检查可见低回声肿块,中心回声增强,横切面呈现同心圆改变,阳性率高。

    2.4 治疗 对发病时间不长,一般情况良好,腹痛腹胀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在X线透视下做空气或稀钡低压灌肠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肠套叠诊断和整复治疗方法。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预防感染,加强支持治疗。本组病例80%以上非手术治疗成功,说明只要早期作出诊断均可非手术治疗。对发病时间较长(特别是48h以上),一般情况差,高度腹胀或有腹膜刺激征,及疑有肠坏死,并经非手术治疗失败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430400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3-06-16) (编辑 张璇),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小肠、结肠疾病 > 肠套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