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4914
老年急性胆道系统疾病手术麻醉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9-0811-02

    我院自1999~2002年以来共行老年急性胆道系统疾病手术37例,现将麻醉处理及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年龄66~70岁14例,70~80岁14例,81~90岁9例,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者10例(27.0%),糖尿病者2例(5.4%),慢性支气管炎者2例(5.4%),合并两种疾病者8例(21.6%),三种疾病者2例(5.4%),术前心电图异常者(房颤、频发室早、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等)25例(67.6%),肝功能不全者37例(100%),有明显黄疸者31例(83.8%)。单纯急性胆囊炎胆石症8例,急性胆管炎29例,其中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

    1.2 麻醉方法 硬膜外阻滞35例,全麻2例,病人入室后先开放静脉,硬膜外阻滞者取T 8~9穿刺,置管3~4cm,选用1.5%利多卡因,先注入3ml为试验剂量,然后根据阻滞平面、效果、病人情况继续给药,首次剂量6~12ml,45~60min后追加首次剂量的1/2~1/3。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尿量,合并症较多或有感染性休克者测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手术时间50~180min,术中阻滞效果均佳,切除胆囊时常规予以局部封闭。2例全麻患者均为病情危重,合并有严重的感染性休克,采用氯胺酮、芬太尼、丙泊酚、万可松诱导,术中以丙泊酚、芬太尼、万可松维持,术后带气管导管回病房。
, http://www.100md.com
    1.3 术中处理 术前常规补液500~1000ml及给予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术中除2例血压稳定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当血压较术前下降15%即用升压药,心率慢用麻黄素,心率快用去甲肾上腺素,必要时重复使用,术中3例血压波动较大用多巴胺、阿拉明维持,余均能维持稳定。硬膜外阻滞者常规给予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7%。术中根据病情监测电解质、血气分析,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时及时予以纠正。硬膜外阻滞病人术后常规给予镇痛。

    1.4 术后随访 术中及术后心律失常消失17例(45.9%)。死亡2例(5.4%),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低钠血症11例(29.7%),其中合并代谢性酸中毒3例,低血糖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5.4%);房颤1例(2.7%);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

    2 体会

    2.1 老年人各重要脏器均明显退化,常合并多种疾病,代偿及应激能力都明显减弱,当发生急性胆道系统疾病时往往发现晚,病情重,并发症多,因此手术前应尽可能详细地了解病情,尽量做好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补充血容量等术前准备,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是降低围手术期病人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 百拇医药
    2.2 麻醉的选择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师的管理经验,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对于一般情况尚可的病人使用硬膜外阻滞,优点是:①病人可保持清醒;②药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③可以有效地减轻应激反应;④管理比较简单,易于掌握,可以行术后镇痛,有利于病人恢复。而合并严重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则采取气管插管全麻。

    2.3 麻醉管理 ①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硬膜外阻滞时由于老年病人脊椎旁间隙变窄、蛛网膜绒毛显著增大,局麻药用量显著减少 [1] ,且心血管代偿机能差,易引起循环的急剧变化,因此本组采用少量分次、严格控制阻滞平面在T 4 的方法;术前扩容,补充因丢失和转移而丧失的容量;加强监测,术中除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尿量,预计手术时间较长、可能有大量体液丢失给予有创动脉 压、中心静脉压、血气监测;当血压有下降趋势时(本组以下降15%为界)即给予升压药。②本组有67.6%的病人术前出现心律失常,除原发性外,心律失常产生原因可能是:胆道压力增高引起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疼痛、感染、低血容量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毒素对心肌的直接刺激;老年人窦房结和心肌功能差。因此,术中应注意保持心肌氧供和氧耗的平衡,除增加供氧外(面罩给氧),保证足够的心脏灌注是关键,同时在术中采用胆道局部封闭,当循环呼吸稳定、胆道压力降低后,大部分心律失常中均可自动纠正。③本组术前100%出现肝功能异常,术后也有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因此麻醉中注意保护肝、肾功能,防止肝、肾综合征,重点是维持血容量和血压,保证肝、肾有足够的血液灌注,术中维持尿量≥30ml/h,在病情许可下给予利尿。④合并严重感染性休克行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尽量用对循环和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术后气管导管的拔除应谨慎,可考虑留管以利术后治疗。⑤尽可能给予术后镇痛,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老年病人术后的膈肌功能,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和提高氧合,降低低氧血症发生 [2] ,减轻应激反应,尽早使组织、心肌氧耗、高交感活性引起的生命重要器官高负荷状态恢复正常,促进机体有氧合成代谢,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3]

    参考文献

    1 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22.

    2 郭建荣,王静,崔建君.老年病人开胸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内分泌和呼吸功能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437.

    3 张宏.老年患者术后镇痛镇静药的合理选择.实用老年医学,2000,14:187-189.

    (编辑 清泉), 百拇医药(许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