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中医
编号:10394506
误补浅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4-0334-02

    在传统医学理论中,“补”,作“益”解最为精妙。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之一。补,要依法制方,凡临床所见正气不足的各种虚证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可也。但由于疾病是多种因素构成的,表现错综复杂,如:气血两虚、阴虚阳亢、虚实夹杂等,古人强调:虚中有实者,治宜以补为主,而不得不兼乎清;实中有虚,治以清为主,而酌兼乎补。病机各有不同,补法不能一致,或清补或温补,或补上或补下,或补下而求之上,补上而求之下等。正气虽有不足,而邪气猖獗的病证必须同时选用驱邪药物,方能迅速达到目的,乃不补之补,更妙于补。故临症尤要以求实精神,持慎重态度,辨证得当,方能得心应手。

    其实,补法补药对机体的益处,实质不外乎在病体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药剂干预、调整机体紊乱状态的生理代谢,纠正阴阳失衡所呈现出的病理现象;通过辅助正气,恢复机体抗病能力,祛除病邪,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状态。补法是医生治疗疾病的方法,补药只是方法的载体,一定要明确补药不是补充营养是医生用来治病的,与保健营养食品有本质的区别。言补则百无禁忌,轻心大胆,言泻则顾虑重重,谨小慎微,是目前临床失之中正、偏颇之憾事。补之不当非但不能疗疾除患、强身健体,反助邪滋病、夭亡、早衰。
, 百拇医药
    1 典型病历举隅

    例1:患者,女,55岁,患冠心病、心肌缺血史5年,高血压3年,时值冬日,突觉心慌气短,出汗,上腹饥饿感,空虚感,惴惴不安,双下肢软弱发凉,身倦,口干渴,呕吐,当地医生未予详察即告之:“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给益气养血口服液,肾宝,参芪精等服用,第4天猝死。补药能吃死人令其家属不解,对当地医生予以诉讼,法医检查报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例2:患者,女,28岁,虚烦,失眠,心悸乏力,头部昏沉,月经提前,量多。某医诊为“神经衰弱,血管性头疼”给予大量补剂:益气养血口服液,乌鸡白凤丸,十全大补丸及西药辛葡康,等连服20余天,症状加重且烦躁、易怒,头胀目赤,腹胀拒食,双下肢皮下出血斑点,心率120次/min,血压140/90mmHg。笔者察之,乃系误补所致,嘱即停所有“补”药,以小承气汤加减制方。3天后,自觉神渐清,气渐畅,症状减轻,心率86次/min,血压120/80mmHg,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善后。
, 百拇医药
    例3:患者,男,62岁,因严重肺炎住院半月,出院后感觉身体虚弱大不如前,求诊某医,询问可否服用住院期间亲友探望时所送“人参、鹿茸、当归、补酒”,医答:“有益无害,正和其用。”遂日选1~2种补药坚持不懈,半月有余,自觉虚弱如前,且又头晕脑胀,耳鸣如潮,口干舌燥,腹胀厌食,大便干结,颜面及胸背部长出许多小红疹,怀疑补药掺假,经余详参,患者素体阴虚火旺误用人参、补阳药酒等助“火”之品所致。即停进补,以小承气汤、清营汤加减制方,5日后症减,精神颇佳,虚弱也明显好转,以知柏地黄丸,保和丸善后。

    2 讨论

    一些人不了解中医,不通中医医理却对中药情有独钟,错误认为中医的精华仅仅在于药物,曲解割舍中药与中医密不可分的联系,按图索骥,断章取章把中药当作西药作用,只要中成药品说明书上渲染有虚、衰弱、不足、亏损等字样,见有补铁、补钙、补气(血)、补肾、健脾功用者,见虚即补,见弱就养,不辨病机,不察阴阳,不论药性,以药代医,滥补成灾,岂有不误?个别中医或为谋取劳务回报、或为谀和权豪、或乘病者之虔诚,而诈作,摇簧鼓舌,“补之益也”“多多益善”,当属医德劣败,虽为数不多,对中西医结合事业干扰尤甚,对误补致“灾”,推波助澜,当不在学术讨论之列。
, 百拇医药
    人体本无虚症,却要进补具有治疗作用的,药性偏颇的“补”品造成峻补;或虚弱较甚,却使用药力浑厚,力大,刚猛之补药,强制人体受纳,造成强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进补,已纠正了体质的偏颓,仍持续不断地进补,以致新的阴阳失调发生,造成妄补;重药轻医,药不对症,如肾阴虚者,不察阴阳,用参、茸之类“火上浇油”,肾阳虚者,投六味地黄丸补之,“雪上加霜”造成盲补;先病后虚,本虚致邪,或虚实夹杂,分不清主次,轻重缓急,胸无大略,乏统筹驾驭之术、举一反三之能,拘泥乏变,急于进补,造成滥补;不指导饮食起居,合理锻炼,忽视人体自身抗病能力,单纯依赖药物,长期频繁使用补药造成嗜补。凡此种种皆可谓之误补,不科学的进补,都违反了传统医药辨证论治之大忌。要消除误补造成的不良反应。首先应立即停止误补,然后也需辨证 论治。针对性用药可以祛邪扶正、急下存阴,也可继续采用补法调理如:凉血、补阴、安神之类,或助阳、益气、壮骨之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全在因人而异,辨证论治。一般而言,凡属误补导致肠胃热结,食积停滞,大便不通之类的实证,当用攻下、润下类中药,如:大黄、芒硝、郁李仁、火麻仁、蜂蜜等调理,以泻热、软坚、润燥;属于因误补导致脘腹满闷胀痛等症者,当用理气、和胃、疏肝、止痛类药如:木香、枳实、厚朴、山楂、瓜蒌等调理,以理气、化瘀、消导、化食;属于妄补引起的正不压邪病证,则应使用如:利尿、泄泻、发汗类消导药物并对证用药以祛邪等等。

    作者单位:050500河北省灵寿县医院

    (收稿日期:2003-05-13) (编辑 紫草), 百拇医药(杜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