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诊断与护理对策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4-0372-02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这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且复杂,若胆红素过高可致胆红素脑病发生,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积极预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的关键。现将我科自2001~2002年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护理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6例,男31例,女15例;胎龄36~40周,体重2000~4250g,自然分娩42例,剖宫产手术分娩4例。
2 护理问题的确立
(1)皮肤黄染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新生儿皮肤薄嫩、尿布等不良刺激有关。(3)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4)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有关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和护理知识。
, 百拇医药
3 护理对策
3.1 积极保暖、合理喂养 低体温和低血糖时血中未结合胆红素(CB)与白蛋白的结合受到阻碍,故应加强保暖措施,使体表温度维持在36~37℃。将患儿置入新生儿病房,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避免对流风和日光的直接照射。必要时置入保暖箱。
文献报道,如每日新生儿摄入量<90Kcal/kg体重,其血清胆红素明显高于每日摄入量>90Kcal/kg体重者;每昼夜喂养次数<8次者,其血清胆红素亦明显高于每昼夜>8次者 [1] 。如果新生儿摄入不足,肠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晚,均可使经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致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加重高胆红素血症。故提早喂养有利于建立肠道菌群,使胎粪尽快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轻黄疸程度。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记录每次哺乳时间,间隔>3h时及时提醒产妇哺乳;对母乳分泌量不足和新生儿吸吮力弱者,适当缩短喂奶间隔时间,护士应耐心喂养,保证热量供应,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
, 百拇医药
3.2 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及程度等,积极协助医生判断病因。(2)准确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第1次排胎便和胎便变黄时间,若24h未排胎便,或超过72h胎便未变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3)监测生命体征、哭声、吸吮力及肌张力等变化,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4)使用经皮胆红素仪每日监测新生儿胆红素的变化,数值>25时(校对后相当于血胆红素205.1μmol/L),进一步测量血清胆红素。
3.3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1)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尿布平整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用软布拭干,必要时涂氯考锌油,防止尿布皮炎。(2)每次哺乳后,将患儿抱起,并轻拍背部,以驱尽胃内空气,并给予右侧卧位10min,防止溢乳。(3)每次喂乳后,少许温开水洗净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不宜擦洗。(4)每天用95%乙醇涂擦脐带残端,并更换无菌纱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同时注意观察脐部有无脓性分泌物和异味,脐轮有无红肿等,及时发现感染表现。
, http://www.100md.com
3.4 做好家长的健康指导 尽早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由浅入深逐步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方法、技巧;剖宫产和自然产后伤口疼痛,耐心指导产妇采取侧卧或坐位哺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的病情,取得合作;示范指导新生儿更换尿布、沐浴等方法,为出院后家庭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果
46例患儿经精心治疗、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胆红素脑病。病程最短16天,最长37天。
5 讨论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一种相对缺氧状态,血中红细胞多,生后随着呼吸的建立,缺氧状态随之缓解,血中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大量胆红素,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被肝细胞摄取后,在肝脏中合成CB,随胆汁分泌入小肠,CB不易被肠粘膜吸收。由于新生儿肠粘膜内含有丰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其活性和含量是成人的10倍 [2] ,它可分解CB,还原成未结合胆红素(UCB),UCB为脂溶性物质,易被肠粘膜吸收,进入肠肝循环,致血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黄疸。新生儿肠腔内胎便总量约100~200g [3] ,约含有胆红素80~100mg,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 [3] ,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10~12h内初次排出胎便,出生后3~4天开始排黄便 [3] ,如果胎便排出和胎便变黄时间延迟,可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故及早哺乳,做到频繁有效的吸吮,促胎便顺利排出,是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简便、有效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佩红,愈善昌,李云珠,等.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实用儿科杂志,1994,9(2):110.
2 罗凤珍.新生儿黄疸,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69.
3 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2,215,59.
作者单位:063000河北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
(收稿日期:2003-05-27)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这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且复杂,若胆红素过高可致胆红素脑病发生,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积极预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的关键。现将我科自2001~2002年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护理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6例,男31例,女15例;胎龄36~40周,体重2000~4250g,自然分娩42例,剖宫产手术分娩4例。
2 护理问题的确立
(1)皮肤黄染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新生儿皮肤薄嫩、尿布等不良刺激有关。(3)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4)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有关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和护理知识。
, 百拇医药
3 护理对策
3.1 积极保暖、合理喂养 低体温和低血糖时血中未结合胆红素(CB)与白蛋白的结合受到阻碍,故应加强保暖措施,使体表温度维持在36~37℃。将患儿置入新生儿病房,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避免对流风和日光的直接照射。必要时置入保暖箱。
文献报道,如每日新生儿摄入量<90Kcal/kg体重,其血清胆红素明显高于每日摄入量>90Kcal/kg体重者;每昼夜喂养次数<8次者,其血清胆红素亦明显高于每昼夜>8次者 [1] 。如果新生儿摄入不足,肠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晚,均可使经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致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加重高胆红素血症。故提早喂养有利于建立肠道菌群,使胎粪尽快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轻黄疸程度。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记录每次哺乳时间,间隔>3h时及时提醒产妇哺乳;对母乳分泌量不足和新生儿吸吮力弱者,适当缩短喂奶间隔时间,护士应耐心喂养,保证热量供应,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
, 百拇医药
3.2 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及程度等,积极协助医生判断病因。(2)准确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第1次排胎便和胎便变黄时间,若24h未排胎便,或超过72h胎便未变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3)监测生命体征、哭声、吸吮力及肌张力等变化,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4)使用经皮胆红素仪每日监测新生儿胆红素的变化,数值>25时(校对后相当于血胆红素205.1μmol/L),进一步测量血清胆红素。
3.3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1)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尿布平整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用软布拭干,必要时涂氯考锌油,防止尿布皮炎。(2)每次哺乳后,将患儿抱起,并轻拍背部,以驱尽胃内空气,并给予右侧卧位10min,防止溢乳。(3)每次喂乳后,少许温开水洗净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不宜擦洗。(4)每天用95%乙醇涂擦脐带残端,并更换无菌纱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同时注意观察脐部有无脓性分泌物和异味,脐轮有无红肿等,及时发现感染表现。
, http://www.100md.com
3.4 做好家长的健康指导 尽早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由浅入深逐步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方法、技巧;剖宫产和自然产后伤口疼痛,耐心指导产妇采取侧卧或坐位哺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的病情,取得合作;示范指导新生儿更换尿布、沐浴等方法,为出院后家庭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果
46例患儿经精心治疗、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胆红素脑病。病程最短16天,最长37天。
5 讨论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一种相对缺氧状态,血中红细胞多,生后随着呼吸的建立,缺氧状态随之缓解,血中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大量胆红素,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被肝细胞摄取后,在肝脏中合成CB,随胆汁分泌入小肠,CB不易被肠粘膜吸收。由于新生儿肠粘膜内含有丰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其活性和含量是成人的10倍 [2] ,它可分解CB,还原成未结合胆红素(UCB),UCB为脂溶性物质,易被肠粘膜吸收,进入肠肝循环,致血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黄疸。新生儿肠腔内胎便总量约100~200g [3] ,约含有胆红素80~100mg,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 [3] ,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10~12h内初次排出胎便,出生后3~4天开始排黄便 [3] ,如果胎便排出和胎便变黄时间延迟,可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故及早哺乳,做到频繁有效的吸吮,促胎便顺利排出,是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简便、有效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佩红,愈善昌,李云珠,等.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实用儿科杂志,1994,9(2):110.
2 罗凤珍.新生儿黄疸,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69.
3 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2,215,59.
作者单位:063000河北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
(收稿日期:2003-05-27)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