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临床医学
编号:10394027
重症胰腺炎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第2卷 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6-0507-02

    重症胰腺炎(以下简称SAP)较为难治,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倾向于手术治疗,现多主张非手术治疗。临床上评判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有多种,如APACHE评分,RANˉSON评分及CT BALTHAZAR分级等多种,均以综合评价为主,本文着重探讨单一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及并发症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采取APACHE评分法评估,即所有患者入院后48h出现APACHE评分法中七项指标阳性,可诊断为重症胰腺炎。本文采集我院1998年5月~2002年7月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符合上述标准的非糖尿病人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9~74岁,平均45.1±18.5岁。诱因:胆源性9例,饮酒暴食后12例,肥胖8例,复发性3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所有SAP患者采集入院后48h常规抽取空腹血糖,以后每隔3~5天复查一次空腹血糖,采集其住院期间平均空腹血糖最高值(以下简称血糖峰值)。

    2 结果

    32例患者入院后48h平均空腹血糖水平10.01±7.9mmol/L,住院期间平均血糖峰值11.2±8.5mmol/L,将32例患者中血糖峰值≥11.2mmol/L分为A组,小于11.2mmol/L分为B组,两组血糖峰值水平与预后关系见表1,两组血糖峰值水平与并发症关系见表2。

    表1 A、B组血糖峰值水平与预后关系 例

    将A、B两组患者死亡数,存活数行X 2 检验,X 2 =48.59,P<0.01,说明A、B两组预后差异有显著性。

    表2 A、B组血糖峰值水平与并发症关系 例(%)
, 百拇医药
    A、B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A组均高于B组,但因病例数少,未作统计学检验。但德国Luneburg市政门诊部主任P.G.Lankisch博士研究了218名(133名男性和85名女性)首发急性胰腺炎的非糖尿病患者,发现入院时高血糖与需要进行人工通气以及高Balthazar分值显著相关,提示患者为坏死性胰腺炎,住院时间长,而且会形成胰腺假性囊肿。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发病原始动因是胰蛋白酶在腺泡内被过早激活 [1,2] ,在发病早期,由于多种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极易出现肺损害,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而重症胰腺炎,因死亡率高,临床用于研判病情严重程度方法有多种,其中APACHE评分作为一种有效综合评估法,已得到验证,但其评估项目过多是其缺点。Rattner等 [3] 用APACHE评分法评估SAP患者发现,APACHE≥15分SAP患者50%死亡,APACHE<15分SAP患者14%死亡,故将32例患者分为APACHE≥15分组和<15分组,比较平均血糖峰值水平,APACHE≥15分组患者平均血糖峰值水平17.73±9.686mmol/L,APACHE<15分组患者平均血糖峰值水平9.39±5.54mmol/L,将两组血糖峰值水平行U检验,U=2.62,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血糖峰值水平与APACHE评分有一定相关性。本文观察到APACHE≥15分组血糖峰值水平,明显高于APACHE<15分组,提示单一血糖峰值水平可作为一项简单、方便方法评估ASP患者预后;同时血糖峰值水平≥11.2mmol/L组死亡率明显高于血糖峰值水平<11.2mmol/L组,也证实这一点。由于SAP患者早期36%~75%有暂时血糖升高,但只有2%~10%发展为轻型持久的糖尿病,其产生高血糖机制多与应激状态下皮质激素分泌过多,胰岛素释放减少和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有关,特别是炎症促使胰高血糖素释放,甚至可达正常血液水平10倍 [4] ,胰高血糖素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致使血糖升高,但由于并非胰岛素绝对减少和B细胞衰竭,所以绝大多数能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发展,若出现持续血糖超过10mmol/L或血糖峰值超过11.2mmol/L,均提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到广泛破坏,由于胰岛在胰腺内分布均匀,且具有丰富的血管,虽仅占胰腺体积2%却接受约20%的胰腺血流,所以胰岛内分泌功能受到广泛破坏,也说明胰腺病变范围广,坏死严重,患者预后欠佳或并发症发生率可能较大。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秦永恒,孙屹峰,杨之生.内科综合治疗重症胰腺炎27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2,02:165-166.

    2 巫协宁.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中国消化杂志,1999,19:335-338.

    3 于皆平,沈祥,罗和生,等.实用消化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369-1395.

    4 吕新生,韩明,钟守先,等.胰腺外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3-289.

    (收稿日期:2003-03-01) (编辑 使臻), http://www.100md.com(袁永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