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4547
动力髋关节螺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5-0424-02

    笔者于1999年6月~2002年8月,采用动力髋关节螺旋钉(DHS)、拉力螺钉或钢丝捆扎小粗隆,辅以持续被动关节活动(CPM)锻炼,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男45例,女21例;年龄38~84岁,平均62岁;右侧36例,左侧30例;致伤原因:跌伤40例,车祸伤26例。骨折类型AO分型:A1型25例,A2型21例,A3型20例。合并症:心电图异常19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偏瘫后遗症12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3例。

    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伤后60h内手术,术前根据X线片及骨折类型选择DHS长度,钢板长度及合适的拉力螺钉数枚备用。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20°~30°,取大粗隆外侧切口。电凝止血,暴露大粗隆及股骨上段,检查骨折情况直视下复位,对A2型骨折,复位后在牵引下先用拉力螺钉固定小粗隆,螺钉头用埋头器埋入骨皮质,以免影响套筒钢板的置放。对小粗隆复位困难者,可用手触摸髂腰肌,必要时可切断其在小粗隆上的止点。对小的骨折片和股骨大粗隆部的劈裂骨折则用钢丝捆扎。查复位固定满意后,牵引下肢维持颈干角,放置定位器并调至135°范围,定位器的导针孔应位于大粗隆下2~3cm,从导针孔钻入1枚2mm导针至髋臼,再从大粗隆向髋臼钻1枚2.5mm克氏针做临时固定。去除定位器,根据术前测得的螺钉长度确定绞刀长度;将绞刀套在导针上旋入,深度应与所测DHS长度相同。退出绞刀后套上丝锥攻丝,将螺钉拧上,螺钉钉尖离股骨头皮质在1~2cm以内。拔出导针将选好的套筒钢板套上,用加压器加压后钢板应与骨皮质相贴。用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拧紧螺钉尾部的小螺丝。术后第2天开始CPM锻炼,每日6次,每次1h,每次间隔20min,用10天。
, 百拇医药
    1.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1)优:髋关节活动正常;无痛,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2)良:髋关节活动度达正常的80%以上;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3)可:髋关节活动受限,中度疼痛,影响工作生活;(4)差:髋关节活动严重受限,重度疼痛,内固定失败。本组优45例,良21例;经6~36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在6~8周内愈合,无感染,无内固定失败,无髋内翻畸形,无术中术后近期死亡病例。

    2 讨论

    2.1 治疗方法与手术时机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髋部骨折在逐渐增多。传统的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易引起并发症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故目前倾向于手术治疗。有报道髋部骨折保守治疗的死亡率为40%,手术治疗为4.5% [1]。本组66例全部手术治疗,无术中术后近期死亡病例,骨折均在8周内愈合,没有出现严重的髋内翻畸形,证明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我们认为早期在60h以内手术,不但容易达到解剖复位,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坚强的内固定可以减少骨折部的再移位,减轻疼痛刺激,使病人尽快站起来或者能够在床上活动,恢复接近正常的生活,促进全身机能的好转,防止原有疾病的恶化和避免出现新的并发症。所以,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妥善处理合并症的同时,应力争早期手术。
, 百拇医药
    2.2 DHS内固定的优缺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多种内固定方法,目前认为DHS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临床研究认为DHS不但具有静力性加压作用,而且具有动力性加压作用,在骨折端吸收、压缩的同时,该钉仍能起到加压作用及牢固的内固定作用。有作者报道 [2] 在稳定性粗隆间骨折,DHS与Gamma钉的固定强度相似,在不稳定性骨折特别是内侧骨皮质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时,DHS的固定强度稍低于Gamma钉。DHS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能有效地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我们在使用该钉时,着重股骨内侧的骨折整复和对小粗隆的固定,增加了骨折的稳定性,恢复了骨折近端的支撑作用,克服了DHS防旋能力不足的问题,减少了髋内翻的发生率。

    2.3 小粗隆及股骨矩复位固定的重要性 股骨近端是一个类桁架结构,小粗隆的骨小梁向上对股骨矩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小粗隆为髂腰肌的附着处,髂腰肌又是主要的屈髋肌肉,不固定小粗隆近期将影响屈髋功能,远期将导致髋内翻畸形。因此整复内侧骨折用拉力螺钉固定小粗隆是十分必要的。小粗隆的固定重建了股骨近端的类桁架结构,恢复股骨矩对应力的支撑作用;可以消除髋内翻,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拉力螺钉固定小粗隆或用钢丝捆扎内侧骨折片,66例没有出现严重的髋内翻畸形,病人恢复良好。我们认为股骨矩和小粗隆的良好复位与固定,不但使骨折近端有了支撑,提高了骨折的稳定性,而且加强了DHS 的防旋能力和固定作用,减少了髋内翻畸形的发生,提高了疗效。因此,对严重粗隆间A2型骨折的治疗,应重视对小粗隆的整复与固定。
, http://www.100md.com
    2.4 应用CPM的优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近关节骨折,治疗的目的应该是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坚强固定与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同时老年病人骨质疏松明显,早期功能锻炼更为重要。自从1972年Salter首先提出CPM的理论,国内外许多基础与临床研究均证实:CPM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加快关节内滑液循环,减少关节粘连。抑制关节周围炎性反应;促进手术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与肿胀,加快损伤的修复,避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尤其适用于老年病人。我们发现使用CPM,肿胀和疼痛消失可提前10天,而且大大减少了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髋关节的功能恢复良好,促进了骨折愈合,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我们认为应用DHS并用拉力螺钉固定小粗隆,辅以CPM锻炼,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Bray TJ,Smith-Hoefer E,Hooper A,et al.The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Clin Orthop,1998,23:127.

    2 De Lee JC,Evans JA,Thomas J.Ant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hip and associates femoral head fractures.J Bone Joint Surg A,1980,62:960.

    (收稿日期:2003-03-18) (编辑罗 彬), http://www.100md.com(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