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4958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50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0-0928-01

    抑郁症的发病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系,病程迁延易复发。笔者对于2002~2003年5月对50例病人应用中西药合用治疗,与单用西药治疗做对照观察,对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加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共50例,男15例,女35例。对照组40例,男12例,女28例。病程:治疗组1年以内者3例,1~2年者13例,3~5年者18例,5年以上者16例;对照组1年以内者4例,1~2年者8例,3~5年者16例,5年以上者12例。两组病程无明显差异。文化程度:治疗组:大学2例,高中5例,初中10例,小学18例,文盲15例。对照组:大学1例,高中3例,初中14例,小学8例,文盲14例。

    1.2 入组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2001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排除躯体、器质性病变,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在17分以上者作为入组标准,采取随机偏组原则,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治疗组以三环类抗抑郁剂配合中药治疗,每周来院门诊1次进行复诊,辨证用药,对照组单用抗抑郁剂,每周来院1次门诊。每2个月为1个疗程,每4周做1次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

    两组均使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其中包括阿米替林、西咪嗪、多虑平。治疗剂量最小75mg/d,最大250mg/d。中医分型原则:(1)肝气郁结型:20例,多因情绪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其它病邪的侵扰而发病,症状见长叹、忧郁寡欢、心烦易怒、嗳气频繁、胸肋胀痛、头目晕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2)肝郁化火型:15例,多因情绪不遂,肝火上炎,或热邪内犯等引起。症见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肋胀痛、头痛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咽干、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3)痰气郁结型:9例,症见精神抑郁、表情低落、反应迟缓、心情易悸、脘痞纳呆、或恶心欲呕、健忘多疑、舌淡苔白腻、脉沉弦。(4)脾肾两虚型:6例,症见精神抑郁,神倦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面色白、舌淡苔白、脉弦细或沉细无力。
, 百拇医药
    中药治疗:(1)肝气郁结型病人用逍遥丸为基本方法治疗,药用当归15g,柴胡15g,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10g。(2)肝气化火型病人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药用龙胆草2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5g,泽泻12g,当归15g,木通12g,甘草10g。(3)痰气郁结型病人用越鞠丸,药用苍术10g,香附10g,川芎10g,六曲10g,炒栀子10g,柴胡15g,陈皮15g。(4)脾肾两虚型病人用归脾丸加六味地黄丸治疗。

    3 结果

    见表1。治疗组:痊愈38例,显进8例,进步4例。对照组:痊愈18例,显进8例,进步14例。两组比较,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HAMD评定结果(略)

    4 讨论

    4.1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因经常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一些病人不愿接受坚持西药治疗,导致病情波动不稳,探索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实属必要,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疗效。
, http://www.100md.com
    4.2 抑郁症可纳入中医的“郁症”范围。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病机重点在肝,长期紧张的情绪或所愿不遂,久思致郁,以致肝气郁结而出现精神抑郁,情感不舒等症状,若气郁化火,火扰心神,则可见心烦易怒,失眠,若气郁痰结清窍被蒙,则可见情绪低落,神志迟缓,若病久,则累及脾肾两虚,可兼见全身虚症,因此本病的治疗关键在肝,若能及时使肝气条达,气机通畅,不仅能控制精神症状,也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避免肝郁化火,痰气郁结及脾肾两虚。

    4.3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即取西药见效快可迅速改善病人的睡眠等症状的特长,又使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再通过中药治疗来调节病人的整体,使病人减少只吃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可减少病人对西药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恐惧,使病人自觉的遵医嘱服药。中西医治疗,比单用西药治疗疗效明显改善。本文只能从临床角度直观地予以评价,有待以后进一步较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8.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分会编.CCMD-3,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 沈渔.精神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66-368.

    作者单位:221006江苏省徐州市精神病院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王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