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胁痛
编号:10395053
胁痛的中医辨证施护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7-1113-02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病人多数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而发病。对胁痛病人采取以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为主的辨证施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0年3月~2002年6月共收治胁痛患者51例,男性39例,女性12例。年龄在22岁2例,26~35岁13例,35~40岁15例,40~50岁8例,50岁以上13例。

    2 一般护理

    2.1 情志护理 护士以良好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积极的行为,调动病人潜在的积极性。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劝慰开导。同时尊重、同情、关爱病人。取得家属合作,避免对病人有不良的精神刺激,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情志舒畅,开散郁结之气,以达到情舒病除的目的。
, 百拇医药
    2.2 饮食护理 节制饮食,饥饱适宜。宜食清淡之品,忌寒凉、油腻、发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蛋、牛奶、花生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恶心呕吐剧烈者,应暂禁食,待病情好转后,逐渐进食易消化的流食或软食。

    2.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及舌苔,脉象的变化。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局部压痛、腹肌紧张度、是否有黄疸。

    2.4 服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以助药力。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及病情变化。

    2.5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口苦咽干者,嘱其多漱口或饮果汁等。

    2.6 注意休息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勿受寒凉潮湿侵袭。

    3 辨证分型的护理

    3.1 气滞型 临床症状为胁肋痛以胀痛为主,痛及肩背,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纳呆、嗳气、口苦咽干、恶心欲吐、不发热或微热,舌质微红、苔薄白、脉弦滑或弦细。治法:舒肝理气。护理:调情志,开导劝慰病人少忧郁、勿恼怒、心平气和、豁达开朗则肝气条达。饮食有节,不宜饱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腻之物,戒酒。可针刺阳陵泉、中脘、太冲、胆俞穴,恶心呕吐加合谷、内关穴。口苦病人让其多漱口,或用银花、麦冬泡水代茶饮以清热生津。
, 百拇医药
    3.2 血瘀型 临床症状为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胁肋下见有块。舌质紫暗,脉沉涩。瘀结停滞,积久不散渐成块,舌质紫暗,脉沉涩属瘀血内停之象。治法:祛瘀通络。护理:慎起居,防寒凉,局部宜保暖,适当活动,以利活血,忌忧郁。饮食宜少量多餐,忌寒凉、辛辣、腻燥之品。针刺配合艾灸。

    3.3 湿热型 临床症状为胁脘持续绞痛,阵发加重。腹肌紧张、拒按、恶心呕吐、口苦口干、恶寒发热、身目发黄、溲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舒肝利胆。护理:嘱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观察体温、血压、舌苔、脉象、神志、肤色等变化。胁脘绞痛,可针刺胆俞、足三里、阳陵泉、合谷穴等,或用阿托品注射液0.5~1mg,度冷丁注射液50~100mg肌注或穴位注射。高热者可针刺大椎、曲池穴以泄热。物理或药物降温,多饮温开水。高热神昏者,记24h出入水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保持二便通畅,便秘用番泻叶代茶饮或用开塞露。如需手术,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3.4 肝阴虚 临床症状为肋胁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治法:养阴柔肝。护理:注意休息,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饮食宜营养丰富、偏酸甘、血肉有情之物。忌辛辣、油炸、煎烤食 品。保持情绪稳定,勿忧思焦虑。

    4 小结

    胁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易复发,故施行各项护理措施的时候,皆以调情志为主导,充分调动病人自身的积极性,使之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提高病人自我调养的意识,积极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此种状态,施行辨证护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辨证亦是护理的关键,辨明证候,护理措施才能得当。准确、恰当的护理措施,使我们对胁痛的辨证施护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单位:255100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

    (编辑 曲全), 百拇医药(王艳霞)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