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5934
生脉丹参补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10-0913-02

    近年来,笔者应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以自拟生脉丹参补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和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全部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50例均为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0~70岁,平均60岁;病程2~12年,平均7年。心绞痛程度分级,轻度18例,中度24例,较重度8例;中医辨证分型:气虚血瘀型38例,气滞血瘀型12例;伴随病变:高血压21例,高脂血症42例,糖尿病5例。

    2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在生脉丹参补血汤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接受过半年以上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等相关中西药物治疗。生脉丹参补血汤治疗开始后,除必要时加服抗心绞痛药物(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外,停用其它抗心绞痛、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等相关中西药物。方药组成:太子参30g,麦冬24g,五味子10g,丹参30g,黄芪30g,当归10g。加减:心绞痛发作期加元胡10g,郁金20g;高血压者加服钩藤15g,石决明30g;高脂血症加服生山楂30g,地龙10g。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约200ml,温服,以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观察病人心绞痛及伴随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心电图以治疗前S-T段的降低在治疗后要回升0.05mV以上,主要导联倒置T波的改变,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1~3个疗程,显效者26例,有效者24例,总有效率为100%,一般1个疗程见效,2~3个疗程显效,观察期3~6个月。

    4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虚为本,以血瘀为标。根据气血的相互关系,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气虚无以行血,致血行不畅,瘀血内停,阻痹心络,血脉凝滞,不通则痛,故出现胸痛。病程日久,气虚血瘀,阴阳失衡,则最终导致气阴两虚。故临床上应用补气益阴、活血化瘀治疗胸痹取得较好疗效。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重在补气养阴,黄芪、当归补气活血,气足血旺,血脉畅通。丹参活血祛瘀而通血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四物汤),活血为主,兼而养血,全方合用,使气足血旺,气血畅行,通则不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脉液有显著的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收缩幅度,增强心脏泵血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使心肌梗死区范围缩小,病理变化减轻,组织修复加速。调整心肌代谢,增强耐缺氧能力,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生脉散保护缺氧缺血心肌细胞的水煎液较好。此外,生脉散能抑制体外血栓形成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正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消耗时间,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从而呈抗凝血功能 [1]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振幅增大,排血量增加,能明显扩张外周、冠状动脉、脑、肠及肾血管,还可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 [1] 。当归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动物实验证实,当归水煎剂能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并具抗心肌缺血、缺糖、缺氧作用,还能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阻力,增加血流量 [1] 。丹参具有肯定的强心和扩张血管作用,能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脏功能改善,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故适用于心肌梗死的抢救。并能扩张冠脉,无论动物实验证实或在冠心病人测定冠脉血流指数,都 证明注射丹参后冠脉血流量增加。并经实验证明,实验性心肌梗死的狗,在经丹参制剂治疗后,梗死区坏死心肌的清除较快,巨噬细胞活跃,纤维母细胞分化和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故丹参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1]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生脉丹参补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不仅符合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亦完全符合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并经药理研究证实是治疗该病的良方,临床证实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向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7-178;165;168;128.

    作者单位:730000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收稿日期:2003-06-01)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张茂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