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4期
编号:10395336
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治疗踝关节、足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6-0553-02

    由创伤引起足背部及踝部皮肤坏死、骨外露,创面较难愈合。为使创面早期愈合及踝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我院自2001年10月~2003年6月应用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治疗踝关节、足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6~40岁,其中左下肢外踝皮肤缺损3例,足背部皮肤缺损1例;右外踝皮肤缺损2例,足背部皮肤缺损2例,均是车祸伤,创面污染较重,肌腱缺如及骨外露(其中合并胫腓骨下段骨折2例)。

    1.2 手术方法 踝关节及足背部皮肤缺损,均取同侧患肢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移植,其中合并植皮5例,胫腓骨下段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按有无疼痛、跛行、踝关节活动度、劳动能力及创面愈合情况为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1] 。优:3例,踝关节主被动活动,屈伸中立位为0°,背屈20°~30°,跖屈40°~50°,内翻30°,外翻15°左右。足趾活动伸屈自如。走路无跛行。能参加正常工作。术后创面一期愈合。良:3例,踝关节主被动活动屈伸范围为背屈15°~20°,跖屈30°~40°,无跛行,能参加一般工作。创面一期愈合。差:2例,踝关节被动活动屈伸范围在背屈10°~15°以下,跖屈20°~30°以下。跛行、活动时疼痛,第四、五趾伸屈受限。

    2.2 随访结果 本组8例病例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8个月,创面愈合时间为12~20天,平均15天,无感染加重病例,足内翻1例,踝关节活动受限2例。

    3 讨论

, 百拇医药     3.1 踝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 本组2例踝关节活动受限,均发生于胫腓骨下段骨折合并踝关节大面积皮肤缺损、骨外露。入院后,创面皮肤清创缝合,胫腓骨下段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3~5天后,创面皮肤坏死,予以切除坏死组织及肌腱,加强创面更换敷料,控制创面感染。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行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移植术。踝关节活动受限及足第四、五趾伸屈受限,与踝关节创伤轻重、骨外露大面积皮肤缺损血运较差有关,另外与预防骨折移位,减少踝关节功能锻炼也有一定关系。

    3.2 皮瓣的供血基础 此皮瓣血供最主要的来源是皮神经动脉,它沿皮神经干有两列纵行浅动脉血管,这是保证皮瓣供血的主要渠道 [2] ,通常是两条静脉伴行一条动脉,其血管网比较丰富,因此,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移植的成功率较高。

    3.3 皮瓣的设计及过程 以腓肠浅动脉行程为轴心设计皮瓣。皮瓣上缘为小腿后侧中上1/3交界处,旋转轴一般在外踝或足背部近侧5~7cm处,皮瓣大小以皮肤缺损情况决定。先在皮瓣近侧作一弧形切口深达肌层,充分显露腓肠神经及腓肠浅动脉,包括侧支循环,蒂部保留4cm左右深筋膜及皮下组织。通过足够宽度的隧道将皮瓣逆行转移至缺损区。若创面过大、蒂部较宽,为不使皮瓣蒂部受压导致皮瓣坏死,均给以明道,皮瓣供区创面可以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本组8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或坏死。
, http://www.100md.com
    3.4 本皮瓣的优缺点 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治疗踝关节、足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优点:皮瓣的血供丰富,成活率 高,能使创面早期愈合。踝关节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踝 关节功能限制。缺点:在小腿后方遗留较长疤痕,踝关节及足背部皮瓣移植区皮肤略有隆起,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参考文献

    1 黄家驷,吴阶平.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42.

    2 钟世镇.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22:37-79.

    作者单位:235000安徽省淮北市朝阳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01)

    (编辑 何蓓), http://www.100md.com(胡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