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6151
柔肝降脂胶囊治疗脂肪肝108例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5期
     【摘要】 目的 探索药物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 在中药汤剂验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制药工艺,将传统中药精制成胶囊—柔肝降脂胶囊,作为治疗组;以肝得健为对照组治疗脂肪肝(主要是肥胖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脂肪肝)108例,定期检查肝功能、血脂和肝脏之影像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脏形态学改变明显,不良反应轻微;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脂水平和肝脏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未观察到不良反应。二者在血脂水平和肝脏影像学改变方面治疗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柔肝降脂胶囊能有效地改善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特别是肝脏影像学改善显著。

    关键词 脂肪肝 柔肝降脂胶囊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5-0428-03

    近年来脂肪肝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某些人群的发病率高达8.8%~12.9% [1~3] 。其常见病因为肥胖、高脂血症、酒精中毒、糖尿病 [4] 。而目前尚缺乏治疗脂肪肝的有效药物,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特别是中药已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在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辨病,在中药汤剂治疗中观察、摸索最佳有效并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方药,以柔肝疏肝、祛湿化瘀为基础,兼有降脂作用进行组方,并采用先进制药工艺精制成柔肝降脂胶囊,治疗脂肪肝(主要是肥胖性及酒精性脂肪肝)10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脂肪肝门诊或肝科住院患者,经B超确诊,并排除病毒性、免疫性或药物性肝炎,以及合并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者。治疗组和对照组按3∶1随机分组。治疗组108例,男83例,女25例;年龄18~60岁,平均40.5岁。长期饮酒超过50g/d者40例,其中肥胖者31例(BMI>24);不饮酒者68例,其中肥胖者58例。血脂水平异常者80例,肝功能异常者82例,合并胆石症者7例。B超诊断:轻度脂肪肝14例,中度脂肪肝85例,重度脂肪肝9例。对照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20~56岁,平均42.2岁;长期饮酒者12例,肥胖者19例,血脂水平异常者22例,肝功能异常者21例,合并胆石症者2例。B超诊断:轻度脂肪肝5例,中度脂肪肝27例,重度脂肪肝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柔肝降脂胶囊(由制大黄、赤芍、丹参、何首乌、生山楂、牡蛎等精制而成,按0.5∶1∶1∶1∶1.5∶1.5配制)每次0.8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口服。对照组:4例住院治疗者以肝得健10ml加入10%GS250ml静滴,每日1次,15~20天出院后改为口服2片,每日3次;门诊患者肝得健口服2片/次,每日3次。疗程:每2个月为1个疗程,每例观察2个疗程。
, 百拇医药
    1.3 观察项目 于治疗开始,1、2、4月测定肝功能、血脂水平,并于治疗始终B超检查肝脏、脾脏形态学变化。肝功能、血脂水平由奥林巴斯Au-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 定,B超为B&K353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B超判断标准:(1)轻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可见;(2)中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模糊;(3)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肝内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所有检查均有专人负责。

    1.4 不良反应 执行GCP不良反应观察标准。

    2 结果

    2.1 肝功能、血脂水平变化 见表1~3。

    表1 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水平改变 (略)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肝功能及血脂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水平比较表 (略)

    表2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水平显著改善,其中以ALT、TG尤为明显。

    表3 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差值比较表 (略)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表现出良好的恢复肝功能作用,2 组相比较,治疗组则表现出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2.2 肝脏形态学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肝脏形态学恢复正常者13例(BMI均大于24,6例为饮酒者),其中5例治疗前为轻度脂肪肝,8例为中度脂肪肝;改善者37例(中、重度转轻度或重度转中度);无明显改变者58例(同一程度内)。9例重度转变为8例中度,1例轻度;85例中度8例转为正常28例转轻度、49例无明显改变,14例轻度5例转为正常9例不变。对照组治疗后肝脏形态学恢复正常者2例,治疗前为轻度脂肪肝,改善者3例,无明显改变者29例。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 百拇医药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11例患者于服药初期3~7天有轻度腹泻,均自愈,余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2.4 治疗组随访 疗程结束后,随访2~4月73例,肝功能、血脂、影像无明显改变;4~8个月32例,其中28例无明显变化,1例原中度脂肪肝转为轻度者肝脏形态学恢复正常,1例原中度脂肪肝转为轻度,2例甘油三酯恢复正常者重新转为异常。

    3 讨论

    脂肪肝发病机制至今未明,通常认为系肝细胞脂肪合成增加和氧化减少所致,最近研究表明:肝脏脂肪氧化功能下降在脂肪肝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4] ;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诱发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重要因素,而TG水平增高可促进肝脏星状细胞增殖 [5],目前已知肝星状细胞激活增殖是引起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 [6] 。酒精引起肝内脂肪蓄积主要有以下诸方面的因素:乙醇抑制中链脂肪酸的β氧化,改变乙酰辅酶A的氧化功能,抑制多种三羧酸循环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脂质在肝内氧化;长期饮酒可诱导肝细胞光面内质网增生,影响氧化功能,脂肪酸和脂蛋白合成及分泌增多,肝内甘油三酯合成增加;大剂量乙醇刺激肾上腺及垂体—肾上腺轴,从而增加外周脂肪动员和肝脏利用循环脂肪;酒精亦可使肝脏脂蛋白释放减少。酒精性脂肪肝为可逆性病变,但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变。目前普遍认为脂肪肝并非良性病变,它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肥胖性脂肪肝在脂肪肝中占很大比例,目前认为其主要由下列异常所致:游离脂肪酸运输至肝脏增多;肝内由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增加;脂肪酸β氧化磷酸化受损;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或分泌减少。从而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脂质过氧化增强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虽无脂肪肝之病名,但从症状、体征辨证来看,脂肪肝之形成,多因进食膏梁厚味或嗜酒过度,损伤肝脾,致脾胃运化失职,肝胆疏泄失常,肥醇膏脂不能化生营养而成为痰浊,留而成瘀,形成瘀痰互结之态。治疗上多采用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之法,兼以养肝疏肝、健脾。柔肝降脂胶囊中以清泄湿热、活血化瘀、清肝降脂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祛湿、活血化瘀、养血柔肝之效。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肝细胞中脂肪氧化功能下降在脂肪肝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本文所选中药何首乌等可使实验动物肝中甘油三酯降低达52%,其所富含的卵磷脂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 [7] 。对 照组选用肝得健,其主要成分为多价不饱和卵磷脂、维生素B族、维生素E,多价不饱和卵磷脂为肝窦内皮和肝细胞膜稳定剂,可降低脂质过氧化,减少肝细胞脂变及其伴同的炎症和纤维化,在本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恢复肝功能作用。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柔肝降脂胶囊中所含药物能有效地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改善血脂水平从而减少肝脏脂肪蓄积。而有效地降低脂肪肝患者明显增高的TG水平可能有助于抑制其肝纤维化形成及进展。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刘天舒,王吉耀,陈世耀,等.脂肪肝危险因素调查.肝脏,1996,18:657.

    2 王泓,陈进.南京市干部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新消化病杂志,1997,5:100.

    3 范建高,曾民德,王均榕,等.上海市机关职员高脂血症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肝脏,1998,3(1):20.

    4 倪燕君.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7,17(3):158.

    5 陆伦根,曾民德,李继强,等.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4):241.

    6 Friedman SL.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principles therapy.J Gastroenterol,1997,32:424.

    7 邓文龙.何首乌研究进展.中草药,1987,18(3):42.

    作者单位:213001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07-29)

    (编辑 李欣),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