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6161
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5-0436-01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它组织中引起相应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的疾病,以血中尿酸盐增高为其特点。痛风一证,祖国医学经典中曾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如:《丹溪心法·痛风》描述痛风是:“四肢百节走痛是也”;《类证治裁·痛风》则说:“寒湿郁痹阴份,久则化热攻痛”;《张氏医通·痛风》则提出:“肥人肢节疼痛,多是风湿痰饮流注”的见解等。从这些古籍对痛风所下的定义及其对病因、临床表现的描述来看,传统痛风包括现代医学所介绍的痛风性关节炎,西药治疗本病为增加血清中尿酸排泄,用药如丙磺舒;(2)降低内源性尿酸,如别嘌呤醇,但易诱发痛风发作;(3)各种解热镇痛药,首选秋水仙碱,其止痛作用强大,但胃肠反应大。中医药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百拇医药
    1.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把痛风归属于“白虎节风”、“痹证”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风湿热等邪气客于肾经,血脉瘀滞及血气虚劳不能营养关节腠理等多个因素,其中,风胜是本症的主要病机,风邪挟寒湿及湿热之邪客于关节,不通则痛,如《类证治裁·痛风》指出:“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证治准绳·痛风》认为:“风湿客于肾经,血脉瘀滞所致”,但亦有血气虚劳者,如《医学入门·痛风》:血气虚劳不营养关节,腠理,以及嗜食肥甘酒酪以致湿郁成痰流注关节者。

    1.2 治疗方法 针对本证的病因病机,痛风属于风寒湿者,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痹,方用通痹汤加减。《痹证治验》:属于风湿热者,治以祛风除湿、退热清痹,方用清痹汤加减;瘀血型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络除痹,方用化瘀通痹汤加减;嗜食肥甘酒酪湿郁成痰流注关节者除节制饮食外,治则以化痰除湿通络止痛。

    2 中医药治疗本证的机制探讨

    根据痛风病的病因病机多为风寒湿热等邪客于肾经,以及血脉瘀滞关节,血气虚劳不能营养关节腠理,或过食肥甘酒酪,郁湿成痰,流注关节。所以风寒湿热等邪与痛风发作的诱因有重要关联,如病人就诊时都有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后及劳累后出现趾跖关节肿痛,符合《张氏医通·痛风》:“肥人肢节疼,多是风湿痰饮流注”的描述。有部分病人有冒雨涉水后而出现关节肿痛者也可以从《类证治裁·痛风》中见到:“寒湿郁痹阴份,久则化热攻痛”的病因病机描述。而中医治病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治疗原则,故可以将痛风一证分为3个临床证型,(1)风寒湿型;(2)风湿热型;(3)瘀血型。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瘀者破之”的古训而定出祛风除湿,退热清痹,祛风散寒,除湿通痹及活血化瘀,通络除痹等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3 本病证诊断标准

    患者具有下列临床症状及化验阳性发现,即可以诊断为痛风症:(1)有阵发性急性炎症发作的慢关节炎,间歇期间症状完全消失;(2)有家族史;(3)血清尿酸盐增高至5~6mg%以上;(4)有尿酸盐类痛风石;(5)对治疗痛风药物反应良好。

    4 临床疗效观察

    分组,从门诊病人中取任意成年痛风患者记录对照,每个中医辨证分型取24例,其中12例西药治疗,12例中医辨证论治,共72例。其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均在5天内好转,20天后复查血尿酸盐降至5mg%以下。西药处理36例,1例因胃脘部不适而停用秋水仙碱,其余均在2天内临床症状消失,而血清尿酸盐则20天后复查还在6mg%以上,且有3例在痛风间歇期服别嘌呤醇后即出现痛风症状,有2例合并尿路结石。

    5 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痛风病,临床症状消失虽不及西医口服秋水仙碱快,但没有胃肠反应,且降低血尿酸盐效果较口服西药快。3个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痛风发作及尿路结石。所以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痛风证,有良好的前景。

    (收稿日期:2003-07-07)

    (编辑 洋洋), http://www.100md.com(黎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