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7060
帕金森病双侧微电极毁损术术式比较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电极引导毁损术(第2次)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最佳手术方式,评估双侧丘脑Vim、双侧PVP和前后两次不同靶点3种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术中采用微电极技术,确定手术目标点位置后,进行靶点毁损术治疗;对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可能出现对智力、情绪的影响进行随访。结果 243例PD患者:震颤型85例行双侧丘脑Vim,术后震颤完全消除或基本消除,消除率为98.8%;但出现5例语言障碍和(或)伴有吞咽困难,经治疗后3例恢复正常;3例出现智力、情感障碍。僵直型106例行双侧PVP,术后肌张力恢复正常,肢体活动灵活,有效率为98.1%;但2例出现吞咽困难,3例出现智力、情感障碍。混合型52例,术后肢体震颤基本消除、肌张力高缓解,肢体活动灵活,有效率为96.2%;但出现1例语言障碍伴有吞咽困难,1例智力、情感障碍。结论 微电极引导双侧丘脑Vim和双侧PVP治疗PD,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各有优缺点,震颤型患者应选用丘脑Vim;僵直型或运动迟缓型PD患者可选择PVP;对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迟缓均存在的混合型,前后两次可行不同靶点毁损术。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技术 双侧丘脑Vim 双侧PVP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2-1110-02

    回顾我院1998年3月~2002年10月对243例帕金森病行双侧(第2次)微电极引导细胞刀术,其中两侧手术同为:丘脑Vim85例,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posteroventralpallidtotomy,PVP)106例,两侧毁损术为不同靶点52例。我们对3种术式的疗效、手术并发证、术后对智力、情绪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43例帕金森病患者,男125例,女118例。第二次丘脑Vim毁损手术时,年龄42~75岁,平均56.7岁。两次手术间隔最短6个月,最长7年,平均27.9个月,其中1年内12例,2年内96例,3年内75例,3~5年47例,超过5年13例。疾病程度分组(按Hoehn和Yabr分级法):1级17例,2级79例,3级94例,4级46例,5级7例。病程3~11年。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过程 (1)按照定向手术原理和要求安装好F.L.FISCHER0125CE脑立体定向仪框架,行CT2mm薄层扫描找出前联合(AC)、后联合(PC)层面。丘脑Vim靶点:取PC向前6~7mm,中线旁开12~13mm;PVP靶点:取AC-PC中点向前2mm,旁开18~19mm,AC-PC层面下4~6mm的层面。(2)微电极记录:微电极记录由CT靶点上10mm处开始,由微推进器控制推进,所测得信号经放大整容系统处理后放大2万倍呈现在显示屏上,并同时转换成声音信号。随着微电极逐渐向“CT靶点”推进,神经细胞电位及背景声音出现不同的变化。丘脑Vim核团的微电极记录可见大簇高幅与震颤同步异常信号,异常信号与患者对侧肢体运动 及震颤的相关性,即找出运动口令反应细胞或震颤同步细胞。将微电极针缓慢送入PVP靶点位置,可听到微电极器的音响,发出啪啪的响声,可看到微电极荧屏异常的脑电波,与响声同步,证实微电极针已进入PVP。根据其微电极记录结果对CT定位靶点进行修正,确定最终射频治疗靶点。(5)采用的射频仪是(NEUR N50),将射频针插入目标点,分别于2Hz及100Hz进行电生理刺激验证靶点。丘脑Vim:运动试验(2Hz、1mA),运动值取1.2~1.8mV之间;感觉试验(100Hz、1mA),感觉值取0.6~1.0mV之间。PVP:运动值取1.5~2.5mV之间,感觉值取大于3mV。(6)核准靶点准确无误后,先做可逆性升温试验。一般取45℃60″。观察患者肌力、感觉、视觉无异常后,取70℃~73℃60″制作毁损灶,病人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消除,在Z方向退出射频针4mm再做1次毁损。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见表1。

    表1 3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略)

    表2 帕金森病(PD)双侧毁损术术后的并发症(略)

    表3 二种手术方式手术后遗症的比较(略)

    3 讨论

    243例来院做第二次手术的PD患者,第1次手术并非全部为细胞刀术,单侧术后1~7年,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肢体震颤消失、肌强直改善良好,肢体活动灵活、病情稳定,无复发迹象,手术后并发症少或几乎没有副损伤,患者及其家属均满意。

    从单侧手术分析,丘脑Vim毁损术是消除PD震颤公认的好方法,其对消除震颤的疗效明显优于PVP,但对消除运动迟缓效果欠佳[1,2]。PVP毁损术对治疗PD的运动迟缓、动作不能以及步态的改善均有较显著疗效,但对PD的震颤消除缺乏肯定的疗效[3,4]
, 百拇医药
    丘脑功能十分复杂,丘脑Vim毁损术后,可能出现假性球麻痹,导致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单侧手术后,对侧丘脑功能可代偿,但行对侧丘脑Vim毁损术后则可能出现永久性障碍。由于双侧丘脑Vim毁损术和双侧PVP毁损术危险性大,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所以国内、外多只行单侧手术。

    第1次手术治疗后,患者一侧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迟缓等症状得到改善,但另一侧肢体症状仍然困扰着患者,大多数患者强烈要求尽早施行另一侧手术,以解除痛苦。是否行第2次(双侧)手术?行第2次手术究竟选择丘脑Vim毁损术,还是PVP靶点治疗?是个较难决策的问题。

    从表1可见,双侧丘脑Vim毁损术、双侧PVP、前后两次不同靶点毁损术3种方式的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我们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并非随机性;因此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究竟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做决定。

    从表2可见,双侧PVP、前后两次不同靶点毁损术治疗PD术后并发症少,而双侧丘脑Vim毁损术易出现假性球麻痹,导致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双侧丘脑Vim毁损术一旦出现并发症,术后较难康复。但震颤型PD患者选用PVP毁损术,则可能造成震颤消除不彻底,手术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我们应解决如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双侧丘脑Vim毁损术手术并发症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应用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使PD立体定向手术较传统的靶点定位更加准确[5],通过微电极电生理记录对丘脑Vim核区同步震颤细胞电位的识别[6],能有效克服CT 或MRI定位对核团准确识别上的缺陷及个体功能上的差异,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缩小靶点毁损范围,使手术效果好,副作用减小和并发症少。

    PVP术后能有效缓解PD患者僵直或运动迟缓症状,术后并发症如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功能障碍比丘脑Vim毁损术少。因此僵直型或运动迟缓型PD患者行双侧手术时,可选择PVP毁损术[6]。因PVP毁损术对PD的震颤消除效果欠佳,震颤型患者应选用丘脑Vim毁损术。

    对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迟缓均存在的患者,前后两次可行不同靶点毁损术,可减少由于手术引起双侧丘脑或双侧苍白球毁损术后所致功能缺损,减少出现假性球麻痹及智力、情感障碍。

    双侧手术(第2次)可能出现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单侧手术(第1次)时高,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因此行第2次手术必须严格选择病例,掌握好手术适应证,两次手术间隔至少1年以上。术中精确定位,毁损温度调低,毁损灶要小,靶点稍偏离内囊,力争一次毁损达到手术效果,且不能强求达到完全消除症状。
, http://www.100md.com
    手术后仍需服药治疗,手术不可能改善多巴胺物质的缺乏,仍然需要药物补充。药物治疗加手术治疗是治疗PD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田增民.现代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7-95.

    2 张世忠,徐如祥,张旺明,等.微电极导向同期行丘脑及苍白球腹后部核毁损治疗帕金森病.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78-81.

    3 Iacono RP,Henderson JM,Lomset RR,et al.Combined stereotactic thaˉlamotomy and postoerventral pallidotomy for Parkinson’s disease.J Imˉage Guid Surg,1995,1:133-140.
, http://www.100md.com
    4 Lozono A,Hutchison W,Kiss Z,et al.Methods for microelectrodeguided posteroventral pallidotomy.J Neurosurg,1996,84:194-202.

    5 高国栋,张华,张国宝,等.微电极记录技术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202-205.

    6 Jamal M,Jacques F,Thomas K,et al.Tremor control after pallidotom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correlation with microecording findˉings.J Neurosurg,1997,86:642-647.

    作者单位:510602广州解放军第458医院神经外科

    (编辑 罗彬), 百拇医药(刘伟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