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397394
中药肛滴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第3卷 第13期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3-1231-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复发率高,难于治愈。我科运用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加云南白药采取肛滴给药法保留灌肠治疗该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45.6岁。均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临床主要特点以腹部疼痛、腹泻、下坠感,粘液便,里急后重为特点。全部病程均在半年以上。入院前均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膜充血水肿,表面粗糙呈颗粒状或多发性浅表糜烂、溃疡及出血。病变从直肠、乙状结肠起呈连续性分布。其中粘膜病变仅累及结肠者28例,直肠、结肠同时受累者32例。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非特异性炎症病变。

    1.2 治疗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2.1 方药组成 (1)灌肠一方:党参24g,茯苓12g,焦白术15g,木香6g,砂仁10g,白及12g,炮姜10g。加水500ml煎至200ml加入云南白药3g混合均匀。适用于脾胃虚弱型。(2)灌肠二方:柴胡12g,焦白术12g,丹皮10g,青皮10g,丹参30g,当归12g,白芍12g,野菊花10g,地榆炭12g。加水500ml煎至200ml加入云南白药3g混合均匀。适用于肝木侮土型。(3)灌肠三方:人参10g,焦白术15g,附子6g,破故纸12g,吴茱萸6g,干姜10g,五味子6g,肉豆蔻10g。加水500ml煎至200ml加入云南白药3g,混合均匀。适用于脾肾阳虚型。(4)灌肠四方:葛根12g,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白头翁30g,苦参12g,败酱草12g,蒲公英12g。

    加水500ml煎至200ml,加入云南白药3g混合均匀。适用于肠胃湿热型。

    1.2.2 操作方法 (1)器械准备:灌肠筒连接输液管,弯盘,内盛无菌肛管1条,纱布1条,另备石蜡油棉球,止血钳,止水夹,输液架。(2)灌肠前准备: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向病人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此项治疗在临床所起的作用,使病人乐于接受,并能密切配合,然后嘱病人排解大小便后温水清洗肛门。(3)操作过程:病人取侧卧位,膝屈曲臀下垫卫生纸或治疗巾。将温度适宜的中药倒入灌肠筒内,挂于输液架上,接上肛管排气,取止血钳夹紧胶管,用石蜡油棉球润滑肛管,轻轻插入肛内20~25cm,然后放开止水夹,滴入通畅后即用止水夹控制滴速,以60滴/min左右 为宜,约30min滴完。滴完后用止血钳夹紧胶管,垫高臀部。嘱患者平卧1h。
, 百拇医药
    1.3 疗效标准 (1)近期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恢复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明显好转。(3)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有所好转。(4)无效:临床症状及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无明显改变。

    1.4 治疗效果 近期痊愈30例,男23例,女7例。显效12例,男8例,女4例。好转:18例,男17例,女1例。

    2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泄泻”“肠风”“痢疾”等范畴。从中医辨证理论和脏腑学说分析,其病状表现虽在肠道,然其发病机理系肝、脾、胃及肾等多脏腑的功能失调和精神、情志、饮食、湿、热、风、燥综合因素所致。所以治疗本病应严格遵照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原则,尤其要避免“中药西用”不加辨证,即习用成方。其次,要鼓励病人树立信心,持之以恒,消除悲观消极的情绪此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笔者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分型论治。根据该病临床表现概括为四个证型。即:脾胃虚弱型;肝木侮土型;脾肾阳虚型;肠胃湿热型。分别拟用灌肠一方;灌肠二方;灌肠三方;灌肠四方。但在临床应用时要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加减灵活运用。采用肛滴灌肠给药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肠粘膜。此法与推注灌肠法相比药液停留时间长,由原来最多停留30~60min延长至2h,甚至第二天早上,使药液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操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灌肠时间:活动或进食可加大腹压,促进药液的排泄。故灌肠时间宜午睡后或晚间临睡前,如病情较重则可安排上下午各灌肠1次。(2)药液的温度:使药液保持适当的温度有助于药液在肠道的吸收,若温度过低灌肠后由于冷刺激加重病人腹痛,若温度过高易烫伤局部组织。应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夏天药液一般保持在40℃;冬季保持在50~60℃,将药液滴于手背觉稍热为宜。(3)滴速:滴速60滴/min为宜,这样既可减轻肠壁因刺激而产生的蠕动,又可使药液在结肠存留较长时间。若滴速过慢,病人不易耐受,特别冬季药液易凉造成冷刺激;滴速过快则加速肠蠕动,促使药液排泄,达不到治疗目的。(4)肛管插入的深度:一般插入20~25cm为宜。因肛管插至乙状结肠段才能使药液在结肠段均匀分布,发挥疗效。

    作者单位:273300山东省平邑县中医院

    (编辑 晓勇), 百拇医药(王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