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7946
银杏叶片、三七总皂甙及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银杏叶片(舒血宁)、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及丁咯地尔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荧光抗体为探针,测定12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D62P、TSP浓度,随机将急性脑梗塞分为3组:(1)银杏叶制剂治疗组39例;(2)三七总皂甙治疗组43例;(3)a-2受体拮抗剂丁咯地尔治疗组40例。观察3种中西药对血小板活化功能标记物CD62P(a-颗粒膜糖蛋白)、TSP(凝血酶敏感蛋白)作用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D62P、TS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银杏叶片与三七总皂甙治疗组对血小板活化功能有显著影响(P<0.01),丁咯地尔

    治疗组CD62P、TSP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银杏叶片、三七总皂甙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a-颗粒膜糖蛋白 凝血酶敏感蛋白 药物治疗 舒血宁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0-1505-02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关于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是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的观点已普遍受到重视,而应用抗血小板功能活化药物治疗、调节血小板膜钙泵功能成为临床研究的方向之一 [1] 。目前中成药治疗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神经科临床特色之一,但其确切机制并不清楚。我们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12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D62P和TSP浓度的动态变化,判断血小板活化程度并观察银杏叶制剂等临床常用药物对CD62P和TSP浓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2] ,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将发病1~3d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1)银杏叶制剂治疗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8.26±12.45)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塞24例,颞叶梗塞6例,枕叶梗塞3例,多发性梗塞6例;伴高血压病20例,合并糖尿病5例;(2)三七总皂甙治疗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1.25±9.87)岁,基底节区脑梗塞35例;伴高血压21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合并房颤2例,多发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7例;(3)丁咯地尔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5.6±6.79)岁,基底节区脑梗塞36例;伴高血压22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合并房颤1例,多发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5例;(4)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共20例,男13例, 女7例,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四组间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 百拇医药
    1.2 检验方法 发病1~3d次晨抽空腹静脉血3ml,用106mmol/L枸橼酸钠抗凝离心,留取上清液100μl加入20μl单克隆荧光抗体CD62P-FITC,IgG-FITC单色直标试剂(法国国际免疫公司提供),用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治疗14~21d复查CD62P、TSP。

    1.3 治疗方法 (1)银杏叶片治疗组为每天分3次口服9片(商品名:舒血宁,9.6mg/片,江苏省扬子江制药公司产品),连续3周;(2)三七总皂甙治疗组以三七总皂甙(商品名:正康脑明,陕西正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0.4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4ml/min),每日1次,治疗2~3周。(3)丁咯地尔治疗组,以丁咯地尔(商品名:麦道可兰,欧洲浦路斯卖道甘美大药厂生产)0.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4ml/min),每日1次,治疗2~3周。3组患者根据病情使用脱水剂及其他常规用药,不用明显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测定数据以(ˉ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组间t检验,配对q检验,统计程序为医学PEMS统计包。

    2 结果

    2.1 三组分别应用银杏叶制剂、三七总皂甙和丁咯地尔治疗前后血浆中CD62P、TSP的浓度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 见表1。

    表1 银杏叶片等药物治疗脑梗塞患者前后血浆中CD62P、TSP的浓度变化 (略)

    从表1可以看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D62P、TS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银杏叶片、三七总皂甙治疗组治疗后CD62P、TSP值明显降低(P<0.01),丁咯地尔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临床疗效及预后 3组病人经过治疗后,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患者肌力平均提高Ⅰ°~Ⅱ°,总体疗效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其中三七总皂甙治疗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塞合并冠心病房颤患者在1周内死亡,死亡原因为并发脑疝,中枢性呼吸衰竭。
, 百拇医药
    2.3 药物副反应 银杏叶片组轻度恶心4例;丁咯地尔组心悸5例,头痛感5例,全身症状6例,对症处理后消失。三七总皂甙组无明显副反应。

    3 讨论

    CD62P、TSP是血小板a颗粒的主要糖蛋白,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血小板浆液中,占血小板分泌蛋白的25%,两者均为Ca 2+ 依赖蛋白 [3] ,在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下“脱颗粒”而表达于血小板表面发挥粘附作用,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密切相关 [4,5] 。本文研究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D62P、TS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CD62P、TSP的浓度变化与临床症状(肌力)不成正相关,说明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相关而与梗塞大小无关。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多发性脑梗塞,而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多并发大面积脑梗塞,并且愈后差。因此脑梗塞的形成在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血栓形成的基础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以及血管的舒缩功能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将12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银杏叶片(舒血宁)、丁咯地尔和三七总皂甙,结果发现:银杏叶制剂、三七总皂甙治疗组治疗后CD62P、TSP值明显降低(P<0.01),说明银杏叶制剂,三七总皂甙有降低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作用,使血粘度降低,而达到改善循环、减轻脑缺血区水肿的目的。另一机制可能为银杏叶制剂、三七总皂甙具有Ca 2+ 拮抗剂作用。Ca 2+ 是血小板代谢与功能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CD62P、TSP依赖Ca 2+ ,当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时,大量Ca 2+ 内流,使细胞水肿,缺血区域增大,银杏叶制剂、三七总皂甙阻断细胞内“Ca 2+ 超载”现象,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使血浆 中CD62P、TSP浓度降低 [6] 。两组患者之间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丁咯地尔治疗组CD62P、TSP仍处于高水平状态(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使血小板长期处于活化状态有关。正常组血浆中CD62P、TSP值部分表达,其机制可能为维持正常生理性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现象。银杏叶制剂主要由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及有机酸类化合物组成。实验研究发现银杏叶制剂可以改善脑缺血缺氧,减轻脑水肿,解除血管痉挛,以及抗氧化作用;银杏叶制剂对脑内的M胆碱受体、NE受体和DA受体及5-HT再摄取均有显著影响,副反应轻微,已被公认为“绿色药物”。
, 百拇医药
    三七总皂甙是中国名贵药材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不含出血素,其药理作用既扩张血管,又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7] ,使血粘度降低,血流速度增快,增加心脑循环血量。三七总皂甙作用缓和,无一例出现明显副作用,经济有效,也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首选药物,特别是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患者可与银杏叶制剂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明显。流式细胞术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早期测定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CD62P、TSP的浓度精确而又迅速,对判断血小板活化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放鸣,耿德勤,王然,等.脑缺血病人血小板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和Ca 2+ 、Mg 2+-ATP酶活性及其与[Ca 2+ ]i关系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16:361-362.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杂志,1996,29:379-383.
, 百拇医药
    3 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4-153.

    4 许贻白,诸金水,王亚仙,等.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24-26.

    5 顾苏兵,周永列,丁民,等.脑缺血患者急性期血小板CD62P、CD63P测定.浙江医学,1999,4:210-211.

    6 耿德勤,徐兴顺,魏学霞.西比灵、丁咯地尔及三七皂甙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1,2(2):104-105.

    7 倪训业,李世光.大剂量三七总皂甙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12:298-299.

    作者单位:221002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 ˇ 中心实验室)

     (编辑 李阳), http://www.100md.com